◎徐报融媒记者 柳喜峰
践行嘱托看变化。2019年12月13—15日,徐报融媒采访团实地探访“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贾汪”,我作为成员之一,随采访团来到已闻名全国的马庄村。
车过潘安湖,不几分钟便来到马庄。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印在马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展示中心的第一块展板上,更印在了马庄村人的心中。冬日的马庄村文化礼堂,一片欢腾。十几位马庄村妇女刚从舞台走下来,正接受采访团记者的专访。据介绍,她们是马庄村乐团的演员,刚表演完自编自创的快板《牢记四中全会精神》,以宣讲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这令在场的观众和采访团称赞不已,在各地正在开展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的时候,她们已率先在基层,用百姓自己的语言、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递到老百姓的耳边。
走出文化礼堂,一直跟着采访团默默不语的马庄村老书记孟庆喜自豪地说,她们都是俺们村的媳妇儿。
来马庄村之前,就听说马庄村的媳妇也已在全国闻名,是马庄村的三宝(乐团、香包和媳妇)之一。如果说,马庄村以铜管乐团建设作为30多年文化改革的抓手消除了曾经不少村民被不良风气浸染的赌博、酗酒、斗殴等现象,那么马庄村坚持20多年的“十佳媳妇”评选,则创造了良好的乡风与家风。马庄村的“十佳媳妇”标准很严格:要与公婆一起生活、孝顺公婆、逢年过节坚持给公婆买礼物等。对可能入选“十佳媳妇”的人,村委还要征求邻居和亲属的意见。听说,有人能连续10年入选!这又该是多么硬核的媳妇榜样?!正在采访的我连连赞叹:马庄村的媳妇不简单,会做饭、会干活、能拉弦子、能唱歌、能弹琴、能跳舞、能绣香包……
在马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太多值得我们宣扬的先进经验。用老百姓的“法儿”平老百姓的“事儿”,这是我在马庄村最有感触的一句话,亲切而熟悉。这句话被刻在了马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一面墙上,这面墙是曾在马庄村当了30年书记的孟庆喜工作室的墙。
孟庆喜工作室成员现有15人,均来自不同渠道,老支书、道德模范、百姓名嘴等,组成高素质、群众认可的志愿服务队伍,上承马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下接党员群众,点单,派单,群众走访,电话咨询、匿名诉求,留言登记,村民互助,共享服务,促进邻里关系和谐。徐州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副馆长胡军英老师,亦是工作室的“百姓名嘴”。
30多年前,孟庆喜是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宣传员。现在,孟庆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讲人,也是贾汪马庄村“孟庆喜工作室”的主持人。工作室的第一要务是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下,确定宣讲主题,用群众的语言宣讲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基层。和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是我对孟庆喜的第一印象。他的事迹,我听过N次,看到N次,照片也看过N次,可这次跟随采访团,我是第一次见到他,在他眼中,我只是众多采访团成员的一个陌生记者,但我是那个默默关注着他的记者。高高的个儿,挺直的腰板,和蔼温润的脸庞,明亮的眼神儿;轻语,微笑,跟随,解答。交流间,我似乎看到他数十年如一日深夜蹬着自行车夜巡村庄安全的情形,似乎看到他在接待群众来访、投诉、咨询时的耐心与细致。没有历经化解各类纠纷的沧桑以及身经百战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是不会拥有这样一副稳重、沉静、令人舒适的容颜的!
中国特色社会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农村文明实践,需要有更多“贾汪马庄村”,有更多“孟庆喜们”,他们稳扎基层,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他们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硬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