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文/图 徐报融媒记者 颜子舒 通讯员 魏杰 张强 住得好,有钱赚,这样的场景在邳州各乡村不断上演。依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配上相关产业支撑,一幅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的新时代农村美好生活画卷正壮丽呈现在邳州大地上。 议堂镇议堂村 “叫工人过来,一捆捆打上,这些都还可以继续卖,目前山东来的订单已经把这片定完了。” 这几天,议堂镇议堂村村集体种植的杞柳进入收割期,村民潘雪山跟着村干部一起查看今年的收成情况。每年的这个时候,无论在哪里打工,他都会按时回到家乡。 “平时没有农活的时候,我们出去打工。等到杞柳收割时,我们回来收割杞柳,在这干活都是一天100元,当天干活,当天发钱。”潘雪山说,如今的生活与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里土地种植经济作物,闲暇时,外出打工,也可到村集体的种植基地打零工,收入增加了不少。 近年来,议堂村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400亩杞柳,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拓宽了农民就业的渠道。“工人主要是村里的村民,最多的时候大概有七八十人,销路基本不用愁,都是签订单的。厂家直接装车拉走,夏季一亩地收入3000元左右,秋季一亩地收入高一点,能达到五六千元。”议堂村后备干部焦涛说。 除了杞柳之外,议堂村还种植了170多亩青毛豆,村民乔泽源承包了30亩土地种植毛豆,收获时,跟着村里一起卖,不愁销路。“一年两季,青毛豆好行情都在一元多一斤,一亩地收益两三千元。” 聊起生活的变化,除了多渠道增加的收入,乔泽源和潘雪山说得最多的是村里进行的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工程。议堂村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安置547户,其中就包括他们在内。社区配备有生活超市、养老服务中心、幼儿园、运动广场等基础设施,预计8月底就可以入住。“主要是53平方米、116平方米和136平方米三种户型,大部分村民的需求都能够满足,特别是老年房,53平方米的房子主要是65岁以上老人居住,适合他们养老。”焦涛说。 完善的基础设施、崭新的生活居住环境,让乔泽源和潘雪山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感。“新房我选了136平方米,家里小孩子多,回来过节能住下。这个社区环境好、配套好,生活居住条件改善了,人的心情也好。”谈及即将开始的新生活,潘雪山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高新区四王村 类似乔泽源和潘雪山这样安居乐业的生活,在邳州农村地区十分常见。与议堂村相距30公里远的高新区四王村村民姬长永,正在自家葡萄地采摘葡萄。不久后,这些葡萄将被运往水果批发市场,直接售卖。今年姬长永种植了7亩葡萄,纯收入10万元左右。 经济作物带来可观的收入,然而在姬长永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困扰,由于家里人口多,村里宅基地少,生活空间受到束缚,一直想改善住房,这个问题随着四王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而得到解决。四王新型农村社区分村中、村北两个片区建设,可以居住344户,新型社区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进行选址,按照群众需求进行设计。 老党员李绍信告诉记者,作为村民代表,他从房屋最初的规划、选址到户型设计、配套设施的建设,基本上全程参与。“刚开始建的时候,村里先找我们村民代表协商,征求老党员的意见,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 “我们把村民所有的意见建议全部梳理出来,进行综合考虑。你看我们的房子,样式有两层的,有三层的,设计了面积55平方米到146平方米不等的户型,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四王村党总支书记王海松说道。 四王新型农村社区在规划建设时,提前谋划,坚持同步实施配套建设,同步产业规划,让村民能够住得舒心、富得起来。“我们建设了村史馆、民俗馆、采摘园,以后可以发展一日游。村里年龄在70岁以上的村民,无法出去打工,就把他们的种植技术发挥在土地上,增加收入。”王海松介绍说。 在住房建成后,四王村依照保护自然肌理、保护特色文化的原则,采用拼图方式安置村民。“原来那个区域有多少户人家就直接像拼图一样拼过来,邻里不变,这样能保持邻里关系和谐。”王海松介绍。 不久后,姬长永就会搬入新房,在他的心里,对于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充满了期待。“我们的生活水平、环境、住房各方面都很好,等葡萄卖完了,我们还能出去做点生意,住房、种植、经营等各方面都很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