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 正文

广袤乡村天地宽 ——以『三乡工程』撬动乡村振兴的徐州实践

 ◎徐报融媒记者 沈扬

  为扎实做好我市“三农”工作,推动我市农业农村加快实现现代化,我市正在深入实施“三乡工程”行动,促进各类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与农村有效衔接,推动乡村振兴蓬勃发展。

  经过加强组织保障、强化政策供给、增强协调配合,目前,一场齐心协力、由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三乡工程”行动,正在我市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一条以“三乡工程”撬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探索路径已经愈发清晰。

  ■激发潜能 推动乡村振兴纵深发展

  我市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结合徐州“三农”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徐州市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实施办法》《徐州市“百镇千村万户”金融深化工程实施方案》等,努力放大农村广阔天地对资源要素的虹吸效应,决定以“三乡工程”来激活“人、地、钱”等关键发展要素,引导各类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打破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激活农村蛰伏的发展潜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为加快推进“三乡工程”,我市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意见、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并将“三乡工程”工作纳入市对县(市)区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先后在贾汪区、铜山区、沛县召开现场推进会,专题部署研究全市“三乡工程”推进工作。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工作专班,并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政策整合力度,充分挖掘释放农村各类资源增值增收潜力,努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

  ■筑巢引凤

  打造人才振兴“徐州样板”

  为吸引更多人才下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我市不断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挂职、兼职;鼓励大中专高校毕业生、初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下乡当“农创客”或就业;加快培育懂技术、留得下的农村土专家队伍;发展一支懂经营、出得去的农村经纪人队伍,营造了浓厚的“人才下乡”氛围。

  要想留得住人,就要有完善的激励机制,我市制定出台《徐州市大学生招引实施办法》《徐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实施办法》,对符合要求的“三乡工程”人才实施生活、租房、交通、公共租赁住房、购房等奖补激励,在打造特色品牌、培育本土产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搭建事业平台,让人才下乡能够找到结合点、找准发力点,充分调动个人兴趣和激情。

  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要,我市还遴选一批特色鲜明、知名度高、效益突出的农业产业示范园,作为“三乡工程”培训基地,开展全流程生产技术培训和驻场营销技能、市场考察培训。重点培养一批45岁以下、有一定种植养殖技术、有意愿留在农村的“土专家”。

  ■多措并举

  创新归雁经济“徐州模式”

  我市全面落实返乡创业激励政策,制定出台《徐州市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实施办法》,对符合要求的返乡创业人员实施购房、金融、财政等奖补激励。开展三乡工程“逐梦农村,创享彭城”大赛,评选一批优秀创业项目和个人。对获奖的优秀项目,优先纳入“三乡工程”项目库,给予重点扶持,推介金融机构给予一定额度无息、贴息贷款。

  另外,我市积极指导县级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引导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联合打造新型经营主体相互学习的交流平台、联合发展的合作平台和产业示范的带动平台,重点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内部经验交流和合作、外出学习和考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推广应用、网络信息和法律咨询等服务工作,并辐射带动小农户发展。

  ■强化支持

  谱写城乡融合“徐州经验”

  “三乡工程”的蓬勃发展需要人才支持,也需要资金支撑。我市通过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强化金融资本扶持、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等措施,为“三乡工程”的深入实施注入源头活水。

  我市积极开展以“三乡工程”为主题的招商引资和工商企业看农业活动,鼓励工商资本通过租赁、入股、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盘活改造闲置农房、规模经营农用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实行“一企一策”,加大对“三乡工程”在建项目的包挂帮扶力度,帮助企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进度。开展银企专项对接,点对点帮助农业企业解决实际融资难题,积极探索粮食等动产质押贷款,创新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等抵押融资模式,加快推出普惠金融产品,创办“三乡工程助力贷”金融产品,助推“三乡工程”主体做优做大做强。持续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鼓励支持保险机构推出特色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生猪生产全流程保险和土地流转履约保险,不断优化“保险+期货”试点模式,进一步拓展保险承保面和责任范围,拓展蔬菜、果品、肉蛋奶、禽类、水产等“稳产保供”产品保险和收入、价格指数类保险,扩大承保面。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sannong/2020-09-14/445723.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