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旺”字强农业 打造“实力强”的乡村 |
|
||
|
||
|
||
|
||
|
徐报融媒记者 刘作霖 通讯员 睢研办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主抓手。 作为江苏省传统农业大县,睢宁县积极响应、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紧抓徐州市唯一“乡村振兴集成改革”试点县机遇,用系统思维、集成超越统筹推进农业发展、环境改善、基层治理、富民增收等系列工作,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睢宁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农村繁荣的基础。 睢宁县在准确把握农业发展全局和农户个体利益关系、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以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为牵引,统筹推动农业产调结构、产业层次、产品质量等整体提升,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新型生产经营体系。注资10.2亿元创建“1个县农业公司、18个镇农业公司、400个村集体合作社和1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的“11841”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其中,县农业公司主要为镇级提供融资、营销和科技支持;镇农业公司负责初深加工、仓储物流冷藏,为村级提供订单、农技服务等支持;村集体合作社主要负责土地流转,服务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在镇村带动下,经营50-100亩家庭农场。目前,县镇两级农业公司实现全覆盖,村集体领办合作社466个,新型职业农民1.63万名,规模经营面积85万亩。推动特色农业发展。按照“什么来钱种什么”,依托5年5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凌城国家级大型灌区项目,深入实施“一镇一业”,形成了以优质粮食等为主导、中草药等为特色、稻田养殖等为重点的“4+4+2”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成有机肥厂4个、沼气站37个,全年可消化易腐垃圾、粪污粪便、秸秆98万吨,有效支持20万亩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打通产业融合渠道。招引初深加工、冷链物流企业进镇入村,大力推进各镇万吨冷库和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用好上海蔬菜外延基地、“睢宁菜系”等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平台,初步形成了一条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围绕“美”字优环境 打造“颜值高”的乡村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睢宁县坚持把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头炮”,统筹推动农房条件改善、村庄环境整治和国土绿化等工作,形成了一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模板体系。 稳妥推进农房条件改善。顺应“四化同步”规律和群众期盼,依托省“多规合一”“同一乡镇”等试点,推动农房改善工作,形成了“1+5+10+138”城乡新布局。全县已建成82个新型社区,5.15万户、20.6万人入住新居。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全域推行垃圾一体化保洁、市场化运营、标准化分类,实施垃圾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协同”。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城乡污水治理和供水一体化,全县“改厕”普及率达到96.6%,251个行政村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创新开展“百村万树”工程。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十三五”期间每个村(社区)每年栽植1万棵树的绿化目标,深入开展“进社区、进工厂、进校园、进庭院”“绿化四进”工程,实施“千棵大树进镇区、万棵大树进城区”行动,推行以乡土树种和花果为主的乡村绿化,推进镇村主次干道沿线生态景观风光带建设,让村庄掩映在森林里。累计植树3000万株,成功创成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生态县,入选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县份。 围绕“和”字抓治理 打造“内涵足”的乡村 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实现乡村善治离不开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 睢宁县系统梳理自治、法治、德治在乡村治理全局中的角色定位,扭住党组织体系这个“牛鼻子”,积极推行“党建为统领、德治为先导、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四位一体”基层治理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党建引领夯根基。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以“党建+”工程为引领,推行“党建+网格”模式,充实党员干部、无职党员进入网格员队伍,全面推进书记、主任“一肩挑”和村书记专职化管理试点,让党组织成为乡村治理坚强堡垒。协商民主促自治。把基层协商民主作为自治新切口,围绕农房改善、人居环境整治等群众关切,发动百姓参与协商,集聚工作合力,实现了“群众事群众干”。全国政协调研组评价睢宁为基层协商民主创新的“小岗村”,在全国地方政协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相关做法被《人民政协报》头版头条专题报道,获省政协主席黄莉新签批肯定,成为全省首个协商议事平台建设镇村全覆盖县份。文明实践强德治。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省级标准推动文明村创建全覆盖,通过推行“报纸户户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组建农民艺术团等方式,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农民崇德向善。网格共建助法治。构建“1+18+400+N”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研发“四位一体”治理云平台,整合党建、审批服务等10余个部门职能,推进公安、城管、环保、应急等部门专业网格“一网运行”,实现网格和警格100%融合、专属网格与综合网格有机融合,构建“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治理格局,全县90%以上的治理事项在基层得到解决。加快推进网格员队伍专职化,结合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积极探索“网格+物业”“网格+社会组织”等治理新形态,全面推动社保就业等88项便民事项下沉基层,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为全省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县。 围绕“富”字促增收 打造“百姓富”的乡村 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广大农民群众最殷切的期盼。 睢宁县始终把做好富民增收和脱贫攻坚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位置,坚持兜住“极少数”、增收“大多数”,切实让百姓的钱包鼓起来、腰杆硬起来、获得感涨起来。 全力攻坚脱贫。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在手中、扛在肩上。创新实施精准扶贫“十大模式”。通过实行“扶贫产业园+低收入农户”模式,建成运营扶贫产业园132个、扶贫车间99个,带动7000余名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全县12.78万低收入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连续三年进入省扶贫开发考核第一方阵,入选全国脱贫攻坚典型县。畅通增收渠道。发挥产业在增收富民中重要作用,系统打出“培育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建设家门口的工厂”、“打造没有围墙的基地”、“发展不见面的商店”四张牌,大力推进每年100万㎡高标准厂房、每镇3-5㎞2工业园建设,招引纺织、服装等无污染、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镇村,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尤其是把农村电商作为第一富民产业来抓,复制推广电商“沙集模式”,发展家具家居、农特产品等电商业态,带动百姓触网致富。壮大集体经济。坚持村富带动民富,推行村集体增收“十条八法”,实施“把合作社建在支部里”,支持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建立“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等契约式、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全程社会化服务,真正让小农户搭上现代农业的快车实现致富。2019年,全县村均集体收入达53.09万元,5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 睢宁通过运用系统性思维,有效集聚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各类要素、集成了人居环境改善各项举措、集中了基层治理各方力量、集合了增收富民各种渠道,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