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网(李刚 李晓东) 近日,绿油油的麦田里撒肥机正在忙碌,铜山区刘集镇许楼村的大部分村民却并不在地头值守。33岁的村民苏倩刚刚卖掉了徐州融帅服饰有限公司里的一批出口服饰,正在算这一年的纯收入。“上年新建的厂,现在一年了,我算了算,净赚120多万。”为啥村民不种地,都去创业了?村民石坤一语道破玄机:“股田制给大家吃了定心丸,我们没了后顾之忧,都想大胆闯一闯。”股田制是刘集镇开展的一次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许楼村是该镇首批试点的三个村之一。
数字股田 许楼村地处刘集镇西北部,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发展工业没有优势。全村群众除了外出打工,全靠4750亩土地找生活。长期以来,农业经营成本高,效益低,集体和群众增收困难重重。2019年以来,许楼村在“不改变土地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原则下,盘活土地经营权,推进土地股份化、产权资本化,引导农民带地入股,通过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有效消除了农田撂荒现象,化解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生产荒芜的矛盾,也让村民保持稳定的股权收益,实现了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许楼村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地项目占地面积1800亩,涉及4个地块,用于种植小麦、水稻。项目实施后,通过土地平整,去掉堰埂、盘活地边、荒地,多整出106亩耕地,仅此一项就多收入116600元。实行农资团购,省去流通环节,可节省成本36000元,通过推行机械化,减少劳动力成本,在许楼村,股田制大面积的小麦收割只需要每亩35元,群众的小麦收割每亩70元收割费用,每亩就节约35元,1800亩就节省63000元,机耕费老百姓每亩70元,合作社每亩50元,每亩节约了20元,1800亩地就节省36000元,利用科学新技术穴播水稻,老百姓人工插秧每亩320元,穴播水稻只需要170元,比人工插秧、机械插秧工钱每亩就节约150元,1800亩地节省27万元,收割水稻老百姓每亩80元,合作社水稻收割只需要每亩40元,1800亩地就节省72000元,一年下来就能节省59.36万元。农忙时节村里的生产机械到周边的大队及沿湖农场等地进行有偿服务,每年也可实现5万元左右的收入,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在加快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进程中,许楼村配置了插秧机、播种机、收割脱粒机、施肥机、农药喷洒无人机等等,一整套的机械化操作让之前需要几百号劳动力的土地种植几个人就能轻松完成,其他村民则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选择创业、打工或养殖等,让“闲”出来劳力挣“闲钱”。股田制实施后,全村劳动力1823人外出打工,平均每人每月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对一部分不能外出的家庭妇女村里还提供编织手工活,每人每月在家足不出户都能赚到1500元左右, 还有一部分人在家创业、搞养殖业,年收入也十分可观。
生态股田 生态农业就是最大的环保工程,初春时节,许楼村的一片片股田里,小麦随风摇曳,像绿色的海洋掀起阵阵波浪。眼前的场景让村党支部书记许从军深感欣慰:“2年前,我们村实行股田制,虽然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波折,但看到眼前的场景,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股田制的实施,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更加快了农业适用技术推广进程,极大地提高了许楼村机械化水平,有效地促进了秸秆还田等工作开展。2019年许楼村率先利用多架无人机对小麦进行田间喷洒等管理,这在全镇尚属首次。许楼村还和科研院校加大联系,引进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技术装备,影响和改变了村民传统的生产观念。同时,村里还通过对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扩大高效设施种植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无机肥用量,减少化肥使用量,有效地涵养了水源,控制了水土流失,增加了土壤肥力,促进了项目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抗自然灾害能力。这些都为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民主股田 许楼村合作社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监事、董事是全体社员投票选出来的,小小合作社,充分体现了农村民主。监事对人说“什么是民主?土地整好后,是种玉米、大豆还是其他蔬菜,许从军都要听股东的。他既是村支书,也是我们‘老板’,他每天都在地里转,跟村民没区别,这就是民主监督起的作用。”
在重大项目投资和利益分配上,合作社的民主体现得更充分。在许楼村,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由群众说了算。 1800亩股田,300多万斤粮食,每到麦收和稻收季节,粮食晾晒都成为困扰村里最大的问题。如何确保丰产丰收和粮食安全?建烘干车间被顺理成章提上议事日程。为此,村里专门召开了3次基层协商民主议事会,经过议事会协商,建筑面积1080平米的现代厂房和4台23吨的烘干设备全部第一时间建设和添置完备。 2020年小麦水稻仅烘干一项村里粮食就增收30多万元。“土地变资产、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许楼村用实践证明,推行农村股田制改革,是加快土地流转的有效方式,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选择。
(文/由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人民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