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今年清明前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更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有了新农机新科技的加持,春耕春种春管效率更高、气象更新。
智能又高效,农机当主力
在淮安市洪泽区祥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伴随着“轰隆隆”的作业声,穿梭在田间地头的高效农机成为了生产的“主力军”。“合作社拥有一批高效农机,其中智能高效植保无人机一台一天能作业1200亩,行走展翼式植保机一辆一天能作业600亩。今年合作社种植和服务小麦38000亩,三四天就能完成一轮植保作业,并且比人工喷洒均匀,覆盖率高,效果更好。”合作社理事长梁加祥说。
机械化作业让春日备耕更便捷、更高效。滨海县滨淮镇新岭村的罗建海家庭农场今年种植小麦1600多亩,当前正抓住小麦拔节孕穗期,在田间利用3台植保无人机进行施肥作业:在长度500米的高标准农田上,采取半程分段飞行作业方法,有效减少空飞行程,两天即完成一轮施肥作业。仪征市忠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600多亩小麦长势正好,目前正维修保养大拖拉机,今年还计划投入9台乘坐式插秧机,计划育秧70亩。为保证植保无人机操作安全、提高作业效率,苏州市吴江区组织新购无人机学员前往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开展体验式教学。
省农业农村厅农机装备处处长张耀春介绍,我省开展“送检验、送科技、送维修、送服务、送政策”五送下乡系列活动,引导和指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手等学习了解和掌握农机具检修、维护保养和安全操作知识。据初步统计,目前我省在春耕中投入使用的拖拉机7.7万台,植保机械12.6万台,育秧播种机8400余台(套),检修各类农机具27万台(套),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培训技术人员近6万人。
农场数字化,作业无人化
在滨海县,有一片占地60亩的小麦新品种和高效种养模式示范区,平均每5亩划分为一个小示范区。麦田上方智能植保农机正在作业,一侧停放着智能拖拉机、智能插秧机、智能收割机,这些农机均运用5G通信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可实现农田耕、种、管、收农机作业的无人化,每天智能农机在田间作业的数据将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至朗坤农科园滨海三农大数据中心。
示范区所处的滨海县数字农场占地350亩,还包括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数字化配套服务区。农田中加装传感器,依托一平台八大系统,工作人员可实现对农田生产场景在线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
“向规模化要效益,向品牌化要发展,向数字化要突破。”滨海县副县长仇飞介绍,当前正全力抓好春耕春管、疫情防控,下一阶段将打造千亩数字农场,引入“中央厨房+”整合农业产业链,加强农村电商引进,发展订单农业等新业态。
虫情灯、土壤墒情站、孢子捕捉仪、水肥一体机……南京国家农高区的蓝莓黑莓产业示范园内设备众多,打开手机上的数字农场平台,便能看到种植提示。“现在是蓝莓盛花期,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和肥液浇灌。依靠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一个半小时就可完成200亩浇灌。”技术人员介绍。
省农技推广总站技术人员建议, 当前我省在田作物正处于小麦拔节期、油菜开花期的快速生长阶段,是加强肥水管理、搭建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各地要及时播种春大豆、春花生、春玉米等春播作物,提前示范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及时翻整水稻育秧池,做好培肥床土、消毒杀菌备播工作。
完成“硬任务”,拎好“油瓶子”
农业农村部今年在全国实施大豆油料扩种行动,主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下达我省大豆播种面积309.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60万亩推广任务。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专门印发推广工作方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技术指导意见。春耕期间,从省级层面至各地都作了多项部署和推进。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杜永林介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利用大豆和玉米同一生长季节的优势,将单一种植玉米或大豆改为高秆作物玉米和矮秆作物大豆搭配的复合种植,一般2行密植玉米带与2—6行大豆带交替种植。相比较两者分开种植,每亩可增收大豆100-150公斤。
我省尊重农民意愿,正研究探索适宜实际的种植模式,重点在淮北、沿海、沿江等地推广应用。为做好推广工作,我省成立省级协调推进小组,全面推动面积落实、技术组织等工作。对于种植户,在中央财政每亩补贴150元基础上,由省财政再补贴170元,同时全程做好技术指导和加强推广工作督导。
泗洪县今年承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任务3.1万亩,已纳入粮食安全考核的指标分解到界集、归仁、梅花等10个乡镇。泗洪县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召德介绍,在国家和省专项补贴320元/亩基础上,泗洪加大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扶持力度,同时成立4个技术指导服务组,分片包村做好技术培训指导服务。
“新沂市农业农村局实行市镇两级农技员入户调研,加强宣传发动,种粮大户、新型种植主体积极响应,主动申请承担种植任务,全市2.5万亩计划种植任务已经分解到16个镇(街道)。” 新沂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张晔介绍,全市采取线上集中培训、邀请专家现场授课等形式,组织农技人员系统学习技术要点,深入推广种植技术、解决技术难题,增强种植信心。
□ 本报记者 吴琼 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