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 正文

树立“大食物观” 守好“淮海粮仓” ——访徐州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刘恩岐教授

徐州日报记者 臧秀君

记者:大食物观对于徐州来说,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刘恩岐: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要有大视野、大担当、大作为,深切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食物观”中蕴藏的深邃思考和为民情怀,充分发挥徐州国家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试点城市、国家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的作用,把树立大食物观作为全方位保障好食物安全供给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标准,积极担当作为,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加强蔬菜水果生产和调剂调运,稳定生猪、家禽和牛羊生产,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在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等各类食物的有效供给等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在食物品种、食物资源上进行多途径研发,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大食物观”贡献“徐州力量”,全方位多向度提高食物保障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食物结构的多元化需求,让人们的食谱更丰富,餐桌更多彩。

记者:徐州作为淮海粮仓,努力践行大食物观对于区域的发展具有哪些现实的意义?

刘恩岐:徐州是农业大市,2021年粮食生产突破101亿斤,位居全省第二;蔬菜生产突破2000万吨,位居全省第一;生猪出栏290万头,位居全省第二,为全省“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起到了农业的“压舱石”作用。徐州大蒜、邳州肉鸡相继入选国家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成了水稻、玉米、蔬菜、花生、果树、甘薯等作物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41个,市、县级绿色防控示范方(片)165个,示范区(片)面积4.82万亩,辐射面积49.11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跨入全省第一方阵,6个镇先后建成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强势开局,全市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9家、省级83家,位居全省前列,农业产业强市建设实现新的突破。

徐州作为淮海粮仓,努力践行大食物观,推动区域发展,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具有重要的带动示范作用。“十四五”期间,徐州聚焦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建设完善以稻麦、生猪、水果、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和大蒜、银杏、食用菌、牛蒡、肉鸡、肉鸭六大特色产业为主体的“4+6”农业全产业链,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徐麦、徐稻、徐薯、徐菜、徐蒜、徐蒡、徐果等特色产业品牌,既要满足人民对“量”的需求,也要满足人民对“质”的追求,在保障口粮的基础上,让食物品类更加丰富、食物结构更加优化、食物供给更有保障,“大食物观”托起百姓稳稳的“舌尖幸福”。

记者:怎样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面向徐州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做好食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刘恩岐: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十四五”期间,徐州积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持续推进黄河故道沿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黄河故道沿线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万亩。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标准,到2025年,全市建设高标准农田255万亩。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方向,健全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争创全国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实施乡村农产品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完善标准体系,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记者:徐州在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方面该怎样着力?

刘恩岐: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

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要保稻谷、小麦等口粮,保耕地、保产能,保主产区特别是核心产区的粮食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要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农业支持政策要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同时要注重让农民分享成果。

“十四五”期间,加大优质粮食品种推广力度,加快种子研发攻关及成果转化,推广稻渔、稻禽等高效复合种养模式,提升种植养殖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一县多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依托各县农业资源禀赋,加快建设效益明显、示范带动性强、区域连片的生产、加工、市场集群。

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行动计划,发展农业旅游、乡村民宿、康养度假、采摘体验、农村电商等农旅复合业态。发挥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主渠道服务作用,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整县推进行动,培育一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绿色家庭农场。

积极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进国家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互联网+农业”三大融合产业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化利用水平,达成大食物安全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记者:在努力践行大食物观的道路上,徐州应着力突破哪些问题?

刘恩岐:“大食物观”既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又是推动现代农产品建设的根本遵循,更是食品产业顺应人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趋势,让老百姓吃得更好、吃得更健康的方向标和指南针。人们生活消费需求的升级,是食品产业升级的机遇。

一方面是消费升级,多元化消费需求,疫情带来的消费场景、习惯的变化,预制菜等产业快速兴起。另一方面,数字化、智能化的飞速发展重塑了农业和食品工业。我国食品产业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工业化、现代化历史机遇,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国食品产业发展正迎来以“大规模、大业态、大市场、大安全、大品牌、大科技”为特征的“大食品”时代,要树立“大食物观”,抢抓“大食物观”机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要推进产业科技发展,促进食品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要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行业创新主体,开展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面对面对接活动,促进科研成果市场转化。依靠科技创新引领现代食品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加快食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要研发新产品,发掘新需求,创造新价值。坚持市场导向,加快形成适应消费升级要求的现代产品结构。

“十四五”期间,是徐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食品产业升级的机遇,树立“大食物观”,要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专业村镇,加快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十百千”工程,到2025年,全市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稳定在120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10家左右、省级100家左右。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1,新创建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两个。

要紧跟消费趋势,提升供给能力,把老品牌优势和新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提升营养健康产品、食品生物工程、食品绿色制造、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科技水平,从品种功能上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精细化需求。要大力推进食品行业对标国际,鼓励高端制造,提升产品营养价值,提高科技含量,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食品,形成食品行业新发展优势。延伸食品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以多层次、多元化、高水平、高质量的标准体系,形成食品行业新发展引擎。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sannong/2022-04-25/453478.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