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 正文

铜山百尺竿头更进步 勇攀高峰再出发

『敢为善为 务实落实』打造江苏强区——
徐工消防调试场上整齐停放着刚刚下线的产品车辆。
徐州云泰电器汽车有限公司精密注塑及模具生产车间。
江苏华辰变压器厂生产紧张有序。
 

徐州日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李晨 尚庆迎

就县域经济而言,铜山是名副其实的苏北第一:GDP第一个跨越千亿元台阶,苏北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社会治理方面,铜山同样处在第一梯队:连续两次荣膺全国综治工作最高奖“长安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

城乡建设上,昔日的铜山新区已是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繁华主城,获得“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荣誉称号……

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率先实现村级卫生室标准化,率先推进水泥路户户通,乡村照明村村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这十年,铜山大地日新月异,产业高地、创新高地、生态高地、善治高地、宜居福地“四高地一福地”建设目标已有了现实模样。

“作为地区生产总值在苏北率先过千亿元的经济大区,铜山将紧紧围绕打造‘江苏强区’目标,把握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找准定位、融入大局,奋力建设‘四高地一福地’,努力在‘十四五’末建成全国一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江苏一流创新高地。”副市长、铜山区委书记龚维芳表示。

这十年 科技创新激荡“铜山力量”

8月19日,徐州高新区安科园管委会主任滕文桦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老照片,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0年前的今天,徐州高新区正式晋级“国家队”,成为中国第101个国家级高新区。

高新区晋升“国家队”,是铜山区注重科技创新的见证,也拉开了铜山科技创新的新发展序幕。

依靠深入实施产业强区和创新驱动两大战略,2017年,铜山地区生产总值在苏北率先突破千亿元并持续保持苏北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五年翻了两番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创新,在铜山成了企业谋划发展的自觉行动。

上市公司云意电气,今年7月又有大动作。企业总投资20亿元,建设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计划建设两个生产制造分区、一栋总部及研发中心大厦,生产制造内容包括半导体分立器件和新能源无刷电机及功率模块控制器两个模块,半导体分立器件模块主要从事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品圈、芯片和产品的研发生产,采用具有世界领先技术的化学法分制技术;新能源无刷电机及功率模块控制器模块主要包括无刷风扇电机控制器、无刷水泵控制器以及功率模块控制器产品等,市场主要面向国内外各大车企,配套自主品牌及合资品牌车辆。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大功率半导体分立功率器件约33.7亿只,新能源无刷电机及功率模块控制器约700万只,可新增年销售收入约25亿元,利税约3.6亿元。”项目负责人刘志刚告诉记者。

徐工汽车三款新能源电动车产品,前不久漂洋过海发往巴西。“这三款产品均是徐工汽车目前的拳头产品,这一订单的交付是徐工全面贯彻落实‘双碳战略’,抢滩海外市场的里程碑,也是徐工聚焦绿色转型发展、打造新能源动力系列产品及产业链的一次全面展示。未来,徐工汽车将加速新能源产品的研发、技术沉淀及应用,使新能源汽车成为徐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的支柱。”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创新,在铜山成为一环紧扣一环的系统谋划。

产业链创新与时俱进。十年前,食品、冶金、车辆、机械、电子是铜山的主导产业,如今,汽车及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与工程机械、绿色冶金三大主导产业,安全应急装备特色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起铜山更加高端更加先进的制造业产业体系,产业发力方向愈加明晰。

“2021年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实现规上企业产值183.4亿元、同比增长22.8%,高端装备与工程机械产业实现规上企业产值199.5亿元、同比增长40.7%,绿色冶金产业实现规上企业产值208.1亿元、同比增长81.7%;安全应急装备特色融合产业,2021年实现规上企业产值81亿元、同比增长37.9%;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8.2亿元、同比增长28.7%,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实现规上企业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13%。”铜山经发局副局长刘晶用数字描绘发展。

平台创新加速推进。目前全区拥有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9个,其中,与国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建中红外激光研究院、淮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国家计量检测中心,5个院士团队、17个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在加速释放潜能。

“市政府与中国矿业大学发起筹建的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铜山是承接地,将瞄准国家重点实验室目标加快推进。中跃唯新生物科技研究院将建立全球首个模块化肿瘤原位靶点筛选平台。”刘晶告诉记者。

未来,铜山将锚定创新,持继发力——围绕“三主一特两新”重点产业,突出创新发展、集群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一方面,布局“一区一廊一院一谷一室”创新载体,推动产业、创新、人才“三链融合”,构建企业、产业、平台、人才、科技、资本、政策“七要素”创新生态体系,推进重大科研成果、高科技企业、重大研发平台、高层次人才和军民融合产业“五落地”。另一方面,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500亿元级产业集群3个、400亿元级1个、200亿元级2个,依托“1+1+6”园区载体,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项目、一支基金、一个平台、一个载体、一个专项政策、一支队伍”模式,打造专业园区,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建设产业强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十年 城乡融合拉开“铜山框架”

城乡长期并存是铜山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

十年前,铜山城乡二元差异明显。但如今,融合发展、共享成果,铜山着力拉开发展新“框架”。

作为徐州中心城市扩容提质战略纵深区、市级重大功能项目主要承载区和公园城市建设先导区,铜山在中心城市建设中抢抓机遇。

“过去十年,全市每年投资600多亿元进行中心城市建设,方特乐园、园博园、高铁物流新城等重大功能项目相继布局铜山。这对于铜山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铜山区重点办副主任姜广满说。

以市重大项目布局推动城乡融合,铜山今年实施年度投资234亿元的城建重点工程和五大片区项目,全力打开城乡融合新局面。

全力构建“一核一环一城五大片区+N镇”城乡发展格局,铜山让城区更加便利舒适、乡村彰显特色魅力。

十年前,地处吕梁山腹地的倪园村,进村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十年后,倪园村成网红旅游打卡地。7月间,村里的吕梁水街正式开业,夜晚整个街区灯光璀璨,新开业的餐饮、文旅产品店等生意火爆。“水街人流旺,特别是晚上人更多,我的便利店生意好得很!”倪园村村民陈会笑着说。借助园博园、水街和美丽村庄打造,目前,倪园村从事文旅相关产业的农民已达400多人,开店20多家,“美丽”成了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收入。

十年来,原本发展乏力的柳泉镇北村村借势人居环境整治,把青山绿水变成了绿色发展的最大优势,形成以生态观光旅游为主导,都市休闲农业为配套,电商平台为支撑的三大支柱产业,带动全村300多户1000多人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旅游业年收入近亿元。

城乡全面融合,发展由点及面。

如今,铜山城区和环城镇在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公共服务三方面,正着力打造高品质城市副中心和环市拓展区;南部汉王公园城市片区、大彭循环经济产业园片区、张集方特周边商贸居住片区、吕梁园博园周边片区、东北铜山经开区转型发展片区等5个重点片区聚焦产城融合,着力建设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生态宜居、品位一流、服务城区的新生城市片区,形成以片区带动城镇,进而带动乡村振兴的格局;远郊7个乡镇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推进美丽城镇“八个一”工程,增强镇区辐射带动和服务周边能力,推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原先的农业重镇大许镇,在新一轮发展中找到了片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东部新城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建成和运营,是这个毗邻高铁站的老牌农业镇对于发展“重构”的助力之一。

“这个数字经济产业园,之所以落地大许,是因为这里是徐州东部重要节点型中心城镇,是铜山区委区政府提出‘一核一环一城五大片区’中一城,拥有丰富的产业基础、成熟的物流体系,有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优质配套资源。” 东部新城数字经济产业园运营负责人骆健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46家,规上企业3家。建起20多个直播间、签约了40多个本地博主,在运营团队里,有3个百万粉博主、6个五十万粉博主以及100多个十万粉博主。试运营期间,直播电商业务销售突破6000万元,跨境电商业务突破800万美元。”

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在城乡融合进程中,铜山还注重让乡村深挖发展内生动力,把发展的“短板”补长。

张集镇店东村种植大户李浩流转的2000亩土地,十年前是一片盐碱地,种啥都歉收。10年间,区镇两级前后总共投资5000余万元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原先没人愿意种的盐碱地,变成了孕育丰收希望的沃土。

“去年拿出了二三十亩地试种稻鸭米、稻虾米,利用生态种养实现增收,稻米每斤的价格卖到了12元,再加上鸭子和龙虾的收入,这二三十亩地的收入比普通地高一倍,今年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李浩笑着说。

着力发展绿色农业、精品农业、都市农业,铜山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已形成“一带、四核、一圈”的产业布局(“一带”即黄河故道沿线休闲农业观光带,“四核”即“东西南北”四个精品休闲观光农业集聚区,“一圈”即环徐州都市休闲农业经济圈),培育形成1条黄河故道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10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10个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村、100个主题农园的“1111”的经营体系,美丽经济鼓起农民钱袋子,也撬动了铜山乡村的大发展。

这十年 绿色发展打造“铜山底色”

吕梁山青山隐隐,黄河故道碧水东流,拔剑泉倒映着蓝天白云……今日铜山如一幅百读不厌的山水长卷,绿水青山成最美“底色”。

绿色发展,是十年来铜山最坚定的选择之一。“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成为了铜山发展的共识和始终守牢的底线。

这十年,打造绿色发展的“底色”,铜山标本兼治,层层推进,既守住青山绿色,又提升发展含金量。

通过“四大行业”转型升级和污染防治攻坚,铜山积极打造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低碳经济体系,提升发展含金量。

进入徐钢厂区,看不到飘扬的粉尘、闻不到刺鼻的异味,花园式工厂让人神清气爽,而这背后是智能化环保系统发挥的作用。厂里建立的超级排放测管治一体化平台,通过1300个测污点,随时掌握排放情况,进行智能管控。扬尘污染重点区域料场安装可视化检测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可自动控制雾炮装备进行增湿除尘。

徐钢是铜山智能化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铜山区大力推行污染排放在线监控系统,建立在线监控中心,为防止空气污染,建立了餐饮油烟在线监控平台,同时安装了过境车辆自动检测及大型货运车辆车载监控设施,区生态环境局还专门添置了红外线无人机,对大型工地和高空排放口进行环境检测,大大提高了监测精准性和工作效率。

今年以来,铜山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163项,目前已完成150多项,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面呵护“碧水蓝天”,铜山加快实施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林更茂、山更秀、村更美、田更洁“七更”行动。

十年前,棠张镇文庙村村民想不到,每家每户都能安装上污水入管沉淀井和化粪池,污水和雨水也能及时进入管网,然后通过一体化调节池—阀门计量井—污水处理设施,外排入河,河道水质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

十年前,马坡镇姜站村村民想不到,雨后的清晨,闻到的不再是混杂各种畜禽粪便的臭味,而是田头庄稼拔节生长的清新气息。

“以前,养殖户们将粪污随意倾倒在田间地头,不仅影响村容村貌,也直接影响南四湖流域的水质。”马坡镇人大主席王君告诉记者,去年镇里建立了粪污收集点,不成规模的小养殖户只要一个电话,粪污就能及时处理,“送往沼气站,产气后的沼液和沼渣,经过处理后,提供给种植户还田,今年, 3个行政村签约了共1.59万亩种植水稻、小麦、果树地块的绿色种养协议,用沼液与沼渣作肥料,实行绿色种养。”

今年以来,仅治理水环境,铜山就投资6.8亿元,实施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镇污水管网完善等水环境治理工程,以及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态河道、美丽河道建设等,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美景,群众的环境获得感不断增强。

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在数据上也有更为明显的表现:空气优良天数上升至264天、三年增加88天,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29.6%,居全省前列。9个国省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提高到66.7%。

实施城市更新,铜山积极创建美丽宜居城市。

草木青葱、鲜花绽放、曲径通幽,儿童娱乐设施、健身步道、运动器材等便民设施应有尽有……在位于彭祖路与嵩山路交会处东北角的“彩虹运动场”,一幅绿树成荫、芳草茵茵的美景映入眼帘。去年10月运动场建成后,这里便成了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是很多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去年以来,铜山区打造宜居城市,按照市民出行 500 米就有一处 5000 平方米公园绿地的目标,从辖区微小空间入手,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块等小区域,见缝插绿、提升改造了两处方便到达、功能齐全、兼具游憩功能的“口袋公园”。目前,铜山城区绿地率已达 41.5%,绿化覆盖率45.8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1平方米。城区焕发出新的活力,广大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生活品质有效提升。

为破解城区老旧小区因“小”“旧”而难以单个改造“一次到位”的问题,铜山创新将相邻的独立小区、分散楼栋及周边区域,统筹纳入改造规划,以片区化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构建互联互通的新型社区。今年计划改造福泽园片区、书香苑片区、新华小区片区,惠及千余户居民。

这十年 共享共建叠加“铜山温度”

惠民生,是十年来铜山奋力奔跑的不懈追求。

十年来,铜山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农民增收路子越走越宽。口袋富起来的同时,铜山大力提升乡风文明水平。

在全国文明村三堡街道潘楼村,“十星级文明户”已经连续评选了20多年。虽然年年评、年年选,但每年评选的“星星”都不尽相同。“这些年,潘楼总共评了19颗星,每年的评选都会根据上年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哪里需要改进就比哪里,村民们跟着评选的‘指挥棒’,变得更明理、更自觉、更上进。”潘楼村党总支副书记吴远远告诉记者。

在棠张镇跃进村,建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的俭康食堂,成为村民办红白喜事的“香饽饽”。“以前,村民多在大路边办红白喜事,既影响环境又不健康卫生。现在村民们都愿意来俭康食堂办事,不仅可以节约不少花销,而且攀比之风没了,村民也更和睦了。”跃进村党总支书记马杰说。

十年来,铜山系统提升公共服务建设体系,不断探索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路径。

均衡发展,是铜山优质教育资源流动的“指向标”。

“以前新招聘的乡村青年老师住宿条件差、不能安心工作,人员流失情况严重。去年铜山在大许、房村等9个偏远镇建设11栋111间教师周转房,解决近300名新教师的住宿问题。区总工会、区教育工会为周转房配备了电视、空调、冰箱等生活电器以及文体用品,明亮、舒适的教师周转房,切实改善基层学校教师生活条件,为乡村教师住得下、教得好、留得住创造良好环境。今年又实施偏远乡镇教师周转房项目3个,让更多的孩子不仅能够坐在宽敞的教室内上课,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铜山区教育局副局长陈鹏告诉记者,此外,铜山还通过加大乡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区、乡村学校教师轮岗制等,使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惠及城乡。

一体化,是铜山构建医疗服务体系的“关键词”。

“实行医疗事业集团改革,最初我们也有一些担忧,怕乡镇一级的医疗机构受到‘挤压’,收入减少。”铜山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坦言。

但医疗事业集团改革能够让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只要对老百姓是好事儿, 铜山就坚定地干下去。

以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搬迁为契机,结合铜山融入主城区,铜山积极组建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总院、铜山区人民医院为区级分院、大彭镇卫生院和驿城、文沃、焦山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层分院的“1+1+4”医疗事业集团。

稳步推进医疗事业集团改革,效果明显。改革后,总院早高峰排队平均时间从2019年的13分钟缩短到5分钟。同时,集团内检验检查互认互联,大幅减少群众重复检查,双向转诊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区级医院和基层医院次均门诊、出院费用增长较同级医院分别降低9.1%、15%。

十年来,铜山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

全国综治工作最高奖项——长安杯,十年间,铜山两度捧得。

蝉联两届,见证着铜山对于 “六治六力”基层社会治理路径的不断探索。

铜山在全市首创“党员中心户”“四个领办”党建品牌,构建六位一体党组织网格架构,将平安建设融入党建大工程,培育党员中心户2139个,实施“平安实事项目”1782个;建立约3万个平安建设“微网格”,发动5万余名网格核心户常态化参与平安建设;孵化社会组织1600余个,培育“全科社工”693名;“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积极投入平安建设,筹建“十百千”志愿队伍,引导全区20余万名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平安建设。

铜山积极构建创新平安建设“四能网格”机制。每年排查问题隐患3万余件次,提供便民服务5万余人次,组织创建“平安网格”。打造智治社会心理服务模式,搭建“四个平台”,组建“一个专网”,免费为严重精神障碍家庭安装专用宽带及高清监控。加大警格与网格互融。全区建设警网融合工作站745个,组建成立“1+2+1+N”的警网融合工作小组,建立“平安前哨”。实施系列“户防工程”、实施“互融互联工程”。搭建多元调处指挥体系。建立3000平方米“铜心圆”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建立区镇村三级调处指挥中心,形成预防、发现、调处立体化的工作格局。

十年来,铜山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振兴,以融合发展带动城乡一体化,以绿色发展打造最美的发展底色,以共享共建为幸福生活加码,铜山一直在探索、在奔跑。

今日铜山,贯彻“敢为善为、务实落实”的时代要求,蕴蓄着创新发展的无可限量,矢志在建设“四高地一福地”“江苏强区”的波澜壮阔征程中,勾勒出最精彩的时代画卷。

本版图片:本报记者 许晨 郑思宇 摄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sannong/2022-10-20/455671.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