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因运河而兴。近日,徐州籍著名大运河学者赵凯所著《时空中的徐州运河》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共五编,既追溯历史又记述当代,展现了各个历史时期徐州运河作为连接东西方向运河与南北方向运河的中心,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全景式重现徐州运河历史,多维度传承发展运河文化精神,成为构建徐州大运河文化理论体系的重要有形载体之一。 徐州运河文化是中国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汉文化和徐州文化的精华。本报邀请知名学者田秉锷对该书进行解读,并与该书作者赵凯对话,揭示大运河对徐州经济、社会、文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更好地展现徐州大运河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在京杭大运河盈缩之变的南北节点之上,站立着徐州人。因为徐州人爱运河而护运河,大运河显现了它的时代风华。 也就是在这一宏观背景下,《时空中的徐州运河》问世了。 在水一方 丕显其光 ——读《时空中的徐州运河》有感 田秉锷 徐州运河,现实与历史相辉映。因而《时空中的徐州运河》一书除承载着地方志书表述地方历史的任务之外,还承载着对运河兴衰教训和全局复兴梦想的书写之责。 徐州人阅读此书,将了解徐州运河的历史和现实;江苏人阅读此书,将了解徐州运河对江苏运河航运及全国运河航运的价值和贡献;他省人阅读此书,则从徐州经验、江苏经验中获得人与运河关系的健康阐释。 ●运河通览 除了时间的悠长,徐州运河在中国的运河体系内还是最多样、多名、多向、多用途、多变迁的运河形态。其丰富内涵,全国独有;其水利价值,无可取代。对此,《时空中的徐州运河》借着对运河东西走向、南北走向的叙述,向读者一一作出展示。 直到今天,即便在“京杭大运河”的体系内,徐州运河借其上下(微山湖与骆马湖)沟通、多股(湖西航道、不牢河航道与泇运河)衔接,以“双水汇流”的“运河枢纽”形态,促成了综合的水利价值。 总之,展读《时空中的徐州运河》,对徐州运河的前世今生即可获得一种“通览”的视角。 徐州空间内的运河不再是拘于一城一地的“运河片段”,而是沟通中国江、河、淮、济这“四渎”的运河辐射集聚区;不再是一时存在、一时水景,而是畅流千百年不息的历史主轴。 ●人文长歌 “运河”不同于一般自然河流的社会特征,就是它的“人为性”。因“人意”而兴工,借“人工”而成河,因“成河”而兴利,为“保利”而立法,唯“立法”而可持。 在这一过程中,“运河人”——包括一切参与规划、施工、管理、维护、运行、改造、完善等每一个环节上的所有人等——就成了运河的主人、运河的仆人、运河的力量之源、运河的不竭神韵。 总之,一部“运河史”不再是一部“水的变迁史”,而是“人与水彼此作用于对方而造福人类的历史”。 就是借着对“运河人”的一一展示,该书强调着“运河”与“运河人”的相互依存、相互砥砺,最终将对徐州运河历史的梳理,提升为对运河开掘者、保护者的感恩,对前世运河、当代运河的珍惜,将一曲运河的赞歌,升华为对人的赞歌和家乡的赞歌。 ●运河复兴 “运河复兴”的任务,徐州人、江苏人已经完成且“超额”完成了。 徐州人在江苏省水利厅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统筹下,坚持科学治水,系统治理,徐州运河乃至苏北段运河的排洪、航运、灌溉、调水、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焕发出勃勃生机;而江苏“江水北调”的实践与经验,更为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提供了成功的范本。 提出超越徐州空间的“运河复兴”,京杭大运河全线的所有城市是不是该行动起来,思考一下“运河复兴”的历史责任和现实担当呢?! 徐州在水一方,徐州人保护、治理大运河全国独步,这是一点也没有夸张的,所以本文以“丕显其光”来礼赞徐州人和徐州运河,礼赞徐州人在运河复兴征途上的历史功绩和文化影响。 一条河 一座城 一方人 ——对话《时空中的徐州运河》作者赵凯 本报记者 范海杰 《时空中的徐州运河》一书,既追溯历史又记述当代。该书写徐州运河不单就其本身而论,而是通过东西与南北方向的运河,从其联系的地理环境与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发展方面的活动来展示徐州运河的历史地位。《时空中的徐州运河》一书如何就大运河文化研究进行拓展和深化?如何看待大运河与徐州这座城市以及徐州人的关系?记者特邀本书作者赵凯对此进行了一次对话。 马可·波罗曾记述运河沿岸邳州商埠的繁华 问:徐州作为历史上运河中心的地位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理解徐州运河是连接东西方向运河以及南北方向运河的中心?运河对徐州成为古代交通枢纽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答:徐州运河是利用天然河流泗水开发出来的,若以今天的徐州市为中心,从东西走向到南北走向的泗水,东连淮水及天然湖泊南通长江,西由黄河接通渭、洛等河,形成了东西一线的天然水道。从春秋战国到北宋,在黄河中、下游和江、淮地区,以徐州为中心的东西方向的天然水道应时代要求被开发利用为运河。 隋朝到北宋时期,国都均设在长安、洛阳和开封。那时的富庶地区则在东部和东南部;所以,运河从整体而言呈东西方向。元、明、清将国都建于今天的北京,成为三代统治者的政治中心,与东南富庶地区形成了南北之势。于是,以徐州为中心连接东西方向运河的泗水,又成为沟通南北方向的运河。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记述了运河沿岸邳州商埠的繁华盛况。汇通河南至徐州,是泗水与黄河汇流的地方,又是归德府的重镇,舟楫装载的货物在这里集散,商旅往来在这里逗留。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商埠历史,可以说徐州的繁华不亚于运河沿岸临清、济州和邳州等地。 无论历史上的诸多运河处于东西方向还是南北方向,都以徐州运河为中心而纵横于东西南北,从而突出其重要地位。 徐州运河位于东西南北运河的中心。春秋以前,中国华夏、东夷和吴越文化在这里融会贯通,开始发展为中华文化。中国的运河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运而生,但无论纵横东西或南北,都由徐州这片土地上的运河将其连接,承载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大融合。 徐州运河起源于泗水与黄河 问:如何理解运河和黄河的密切关系,如何认识徐州是运河与黄河交汇点的重要历史变迁节点? 答:徐州运河起源于泗水与黄河。 宋、金、元之际,黄河屡次决口,形成了“夺泗入淮”的局面,经今江苏省徐州、宿迁、泗阳,至淮安汇淮而东向入海。 元、明、清三代定都北京,政治中心由西北移,随着政治格局的时空变化,以徐州运河为中心的东西方向的运河随之为南北方向的运河。 元、明、清三代治理黄河是以保证南北运河畅通为前提。元朝借黄行运,即徐州以下泗水既为黄河又兼为运道。明朝前期仍在徐州以下借黄河行运。明隆庆元年到万历三十二年黄河频繁决溢,为避黄河之险开挖泇运河,从此泗水改道。虽然,运河脱离了黄河;但是,徐州以下黄河仍有通航之利。明初到万历年,黄河一直为济运水源。清代的南北运河,仍然是国家运输江南地区漕粮的命脉,黄河仍然维持着明朝末年流经的路线。 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河南开封府兰阳铜瓦厢集决口改道。徐州境内的黄河遂为横亘东西的故道。 把运河建成具有综合性功能的生态河道 问:什么是运河复兴,徐州在运河复兴过程中起到哪些重要作用? 答:徐州运河的复兴,不仅形成了以中运河、京杭运河不牢河和湖西航道为大动脉沟通黄河与江、淮的运河;而且,将运河建设成具有防洪、排涝、调水、灌溉、城市供水等综合性功能的生态河道。 在徐州境内,运河历经建设,形成了以中运河、京杭运河不牢河和湖西航道为大动脉,徐洪河为京杭运河分流以及区域干线连接沂沭泗水系的水上运输网,覆盖徐州全境,南接江淮,北通黄河。 徐州运河的防洪工程是从1949年冬开始实施“导沭整沂”和“导沂整沭”,形成了沂沭泗地区洪水出路的总体部署后,接着兴建江风口分洪闸,开辟邳苍分洪道分泄沂河洪水入中运河。以中运河为骨干,由邳苍分洪道、黄墩湖滞洪区形成沂沭泗洪水南下工程防洪体系。 骆马湖和南四湖,通过筑堤建闸等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由天然状态的湖泊变成大型水库湖泊,由人工调蓄发挥着防洪、灌溉、航运、工业以及生活和生态供水等综合效益。 徐州运河两岸的排涝,原本汇聚泗水。黄河侵夺汴、泗,泛滥于徐州;加之,开发南北运河使泗水改道,改变了沂、沭、汴、泗、睢诸河的出路,打乱了运河两岸的自然排涝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合理安排沂沭泗流域洪水出路的前提下,根据自然排水规律,将运河两岸划分为湖西、运西、邳苍、郯新、濉河、安河、沂北等相对独立的区域排涝系统。 运河沿岸,自南而北分布着洪泽湖、骆马湖和南四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三大湖泊的天然状态建设为具有蓄水灌溉功能的大型水库;从而,运河以三大水库型湖泊为依托形成了洪泽湖、骆马湖和南四湖三大灌区。 国家南水北调是在江苏省“引江济淮,江水北调”的基础上,以京杭运河为输水干线,从长江下游引水北送天津作为东线工程,并在徐州境内形成双向输水。同时,为充分发挥骆马湖在东线输水干线上的调蓄作用和确保江苏向山东送水达到合格水质,除兴建骆马湖水资源控制工程还兴建截污导流工程。 黄河侵夺汴、泗,打乱河流水系,改变了徐州城区的自然环境,古老的山水之城失去了昔日的生态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城区实施一系列的水生态建设,逐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对黄河故道采取中泓治理、分泄洪水、兴建梯级控制、建库蓄水和建站引水等生态修复措施,形成了集防洪、排涝、灌溉引水、生态旅游等具有水利特色的生态环境。 徐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点是保护生态环境 问:徐州人在运河复兴征途上的历史功绩和文化影响,对如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答:徐州人在运河复兴征途上,不光对徐州境内运河航道进行治理,形成以中运河、京杭运河不牢河和湖西航道为大动脉沟通黄河与江、淮的运河,而且重新安排沂沭泗河洪水入海出路、全面治理运河及两岸河流水系。 针对徐州境内的洪、涝、旱、渍灾害,以运河为中心,在沂沭泗流域建成“东调南下”防洪工程体系;以沂沭泗水系及淮河为尾闾形成分区排涝格局;以洪泽湖、骆马湖和南四湖为支撑形成三大灌区;以运河和徐洪河双线输水,为国家建成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大通道。并且,在徐州城区实施水生态建设;对黄河故道进行水生态修复。总之,为适合人类生存、经济社会发展寻找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的治水之路,并定格于天地之间。 徐州的运河是利用天然河流开发出来的,其自然属性是永恒不变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徐州运河所具有的航运、防洪、排涝、引水、灌溉、城市供水、南水北调等平衡生态的综合性功能,是坚持顺应自然,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具体体现。因此,徐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应当以保护大运河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