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讯(记者 骆耀明)大医院“一号难求”,小医院门庭冷落,这种就医诊疗现象将会逐渐发生改变。为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我市近日出台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方案》,把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加强城乡基层机构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创造条件。在全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的基础上,2017年,85%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达到省定标准,50%以上乡镇卫生院、10%左右的村卫生室分别达到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8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省定标准。
加强基层人才培养。通过定向培养、在职教育、务实进修、规范化培训等多种途径,为基层培养一批能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及下转患者接续医疗、康复医疗的专业医护人员,全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队伍素质。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城乡每万居民有3名以上的全科医生,每个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执业(助理)医师。鼓励医师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使群众就近享受到较高水平医疗服务。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水平,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探索建立城市三级医院、县级医院新进人员在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制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措施,畅通城市三级医院、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双向流通渠道。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区域内编制总量管理,统筹调剂使用。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功能。提升乡镇卫生院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等医疗服务能力。继续开展乡镇卫生院创建二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建设,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建设计划,对省每年遴选出的城乡基层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含社会办基层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特色临床科室重点支持,努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到2017年,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占同类机构之比分别为95%、95%、90%、9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比例达30%以上。
加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并积极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省有关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县级医院就业。按照省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计划,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科室带头人。加强县域医院临床专科建设,重点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及急诊急救、重症医学、血液净化、儿科、传染病、精神病等临床专科建设,对省从每所县域医院(包括人民医院、中医院、非营利性非公立医院)各遴选的5个左右专科重点扶持。具备能力的县级医院,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按照有关医疗技术管理规范要求开展相应的医疗技术项目。
深化城乡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工作。落实三级公立医院公益责任和功能定位,重点提升疑难复杂疾病诊治能力和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三级中医院应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中医药技术相结合,提高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水平。三级公立医院要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优质资源和人才下沉。继续组织实施城市医院医务人员晋升职称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制度。深化对口支援帮扶,以技术、管理、服务为重点,拓展对口支援内容,向下轮派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增强对口支援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实施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到上级医院务实进修计划。2017年,全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