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暴露一小时,能引来多少蚊子? 18只!
近日,市疾控中心采用“人诱”法监测蚊子,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捉到了18只。专家提醒,雨水间隙,要注意清理家前屋后的小水塘。
人诱法一小时捉蚊18只
“我们第一次采用了‘人诱’法捕蚊,一个小时捉到了18只蚊子。”市疾控中心急传科科长移钱华介绍。
据介绍,所谓“人诱”法,全名叫“人诱停落法”,说白了,就是用人作为“诱饵”,吸引蚊子过来,当蚊子停在人体上时,用器具捕捉,再计算一定时间内捉到的蚊子的数量。具体的方法是:工作人员选择一处避风遮阴处,并注意远离人群,在下午3点至6点伊蚊活动高峰时段,一名诱集者暴露一条小腿吸引蚊子,再利用电动吸蚊器收集被引诱的伊蚊,最后用乙醚麻醉或冰箱冷冻捉到的蚊子,再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填入记录表。
“那天我们是下午4点到5点,在市人民公园捉了一个小时,捉到的全部是白纹伊蚊,也就是平时说的花蚊子,从捉到的蚊子数量看,还是比较多的。这说明,这段时间,不要在公园里多留停,否则很容易被蚊子叮咬。”移钱华说。
今年蚊子多于去年同期
据了解,从2005年开始监测以来,市区发现的蚊子种类有20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有9种。今年以来市区的监测只发现了一种蚊子,就是淡色库蚊。从去年监测的情况看,我市最多的也是淡色库蚊,占了66%,其次是三带喙库蚊,占31%,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分别占2%和1%。
2016年3-6月监测到蚊种主要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嗜人按蚊,其中6月份每灯每小时监测到的数量为2.67只,明显高于去年的1.93只。
不过,这些数据是用诱蚊灯法监测到的,这种方法是用诱蚊灯来捉蚊子,诱蚊灯放在离地1.5米的高处,在日落前一小时接通电源,开启诱蚊灯诱捕蚊虫,到第二天日出后一小时关闭,再计算密闭收集器中的蚊子数量和种类。我市每次监测,要放置20只诱蚊灯,城市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村民房和牲畜棚各4处。
“从今年监测的情况看,蚊子密度比去年和前年高,但比2012年和2013年低。”移钱华说。
雨后要注意清理小水塘
移钱华分析,今年超长版的梅雨是蚊子数量密度增加的原因,这也提醒人们,在雨水的间隙,要注意清理家前屋后的小水塘、瓶瓶罐罐等容器,消除蚊子的孳生地。
要注意的是,从全年季节消长来看,不同的地方,蚊子出现的高峰期不一样。总体上,蚊子密度呈双峰曲线,5月为最高峰,9月有个小高峰。各环境中,牲畜棚、农户密度最高峰为6月,居民区7月出现最高峰,公园、医院最高峰在9月。各蚊种中,淡色库蚊6-7月密度最高,9月次之,三带喙库蚊高峰出现在9月,中华按蚊高峰均出现在8月,骚扰阿蚊、白纹伊蚊高峰均出现在7月。
据介绍,不同的蚊子活动的特性不同。伊蚊一般在白天活动,库蚊则一般在夜间活动。淡色库蚊可以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班氏丝虫病;白纹伊蚊可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也传播流行性乙脑;中华按蚊是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和丝虫病的重要媒介;三带喙库蚊主要传播流行性乙脑。(徐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