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腹部胀气、打嗝、反酸水……这些消化不良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大多数人认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可能是吃多了,或是凉了胃,又或是天气热造成的。其实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胃在我们的体内,自己看不到,胃上面的神经分布也不多,不管是有了炎症还是癌变,感觉到的可能也只是这些“不严重”的症状。在第二届消化道名医节上,我们就遇到了这样的两位病人,尽管二人在症状上极为相似,可查出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老两口一同来查胃
一个胃炎一个胃癌
最近,老刘一直都在关注第二届消化道名医节的报道,自己胃上面的毛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消化不好,总感觉胃胀胀的,有时非得打几个嗝儿才能舒服一点,而且老伴儿也有这样的毛病,食欲不佳,体重也降了,老伴还和他开玩笑说:“你看,我这身材都不用减,自己变苗条了。”可老刘心里总感觉不安,今年年初,自己的一位老战友就是因为胃癌走的。权衡了一番,老刘打进了本报名医节报名热线96060,给自己和老伴都预约了超细无痛胃镜的检查。
在远大胃肠的内镜中心,不到半个小时,老刘两口子就在完全无痛的状态下完成了胃部检查。虽然检查过程很轻松,可检查的结果却让老两口一点也不轻松,老刘胃窦有多处散在的糜烂点,镜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他的老伴则查出来有异常的增生,同样也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作为有30多年临床内镜操作经验的老专家,樊金声教授判断两人的病情可能比预期的要严重,进一步的活检结果,表明老刘属于糜烂-萎缩性胃炎,而他老伴已属于早期的胃腺癌。
第二届名医会诊节高级专家、南京市第一医院原业务院长、享受国务院津贴待遇的陈明伦教授表示,胃不舒服和胃部实际病变不一定吻合,简单胃痛胃胀也可能是胃癌引起的。陈教授前些日子也接诊过一位50多岁的中年女性,因为长期性消化不良而来检查,因为单位一位同事胃痛查的是糜烂性胃炎,所以她以为自己病情不严重,结果查出来却是胃癌。
防范胃癌的发生
应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及时发现早期胃癌的征兆。从体征上来看,早期胃癌病人的精神和体力较差,可有轻度贫血,心窝部位偶尔会摸到肿块,体重会逐渐下降;从症状上来看,长期性消化不良需引起重视,如食欲减退,饭后上腹饱胀,频繁打嗝等,这是由于胃黏膜癌变引发消化功能紊乱,影响了胃的排空。此外,癌变累及贲门,可导致吞咽困难、食物反流,癌变发生于胃窦时可导致呕吐。对于一些胃溃疡病人,规律性的胃痛突然消失或是变得不规律,贫血、消瘦或是便血,则暗示病情可能正向胃癌转变。
第二、了解胃癌的一些初筛指标。血清胃蛋白酶(PG)、幽门螺杆菌(HP)、MDX影像学等是胃癌初筛的重要手段。血清胃蛋白酶(PG)是一种胃癌初筛的抽血检测方法,还可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风险;幽门螺杆菌(HP)主要通过呼气或镜下测定。MDX胃肠影像学诊断则是一种不插管不下镜的检查方式,便于发现胃黏膜增生型病变,并完成常见胃病的初诊,同时它还可顺带免费检查肝胆脾胰肾等十个脏器,方便实惠。
第三、保持周期性的胃部无痛精查。胃部精查主要依靠超细无痛胃镜,它和传统胃镜相比有多方面的“升级”,其配备内镜窄带成像(NBI)技术,配合必要活检,可查明几乎所有的胃黏膜病变,在早期胃癌诊断上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同时它可直接对胃癌进行规范治疗,提高患者的预后。超细无痛胃镜具有很高的舒适度,检查全程无痛苦,只需数分钟。一般建议胃病病人应保持每半年或每一年一次的超细无痛胃镜检查,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
四类胃癌高危人群
1.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息肉(单发或多发直径大于2厘米)、残胃(进行过胃切除)等被视为癌前疾病,患有这些病情的人为胃癌高危人群。
2.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且呈现出胃部不适的人均为胃癌高危人群。
3.食不规律、喜爱吃腌制食物、吃盐较多等人群,有胃部不适表现,视为胃癌高危人群。
4.家族直系亲属中有胃癌病史的人,属胃癌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