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严防输入性寨卡病毒风险
近日,20多名中国游客到新加坡旅游时感染寨卡病毒,目前新加坡总感染人数已超150例,预计疫情还会进一步扩大。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今年以来,美洲和东南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寨卡病毒疫情。记者昨日就如何预防感染该病毒采访省疾控中心相关专家。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发现,目前寨卡病毒病主要流行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非洲、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等国家和地区。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这么多人旅游时感染寨卡病毒,很多人都会产生恐惧心理。的确,这是一种对人类威胁很大的病毒种类,曾经一度传播范围很广,最近一次较大暴发流行是在2007年,后来又在许多国家都有流行过。”省疾控中心急传所主任医师胡建利说,通过蚊虫叮咬被感染,是寨卡病毒最主要传播途径。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皮疹、结膜炎或关节痛,极少引起死亡。寨卡病毒传播的罪魁祸首是伊蚊,伊蚊在我国主要生活在广东、广西等以南沿海地区。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患者从被蚊虫叮咬到出现症状大约为3-12天。此外,该病毒人与人之间也会通过母婴、血液、性等方式传播,但是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对再次感染会具有免疫力。
国家疾控中心发布提示,随着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本地疫情的发生和感染人数的激增,我国寨卡病毒病总体输入风险较前期有所上升,不排除输入以后在南方高风险省份发生局部传播的可能性。专家说,我省与非洲、美洲、东南亚等地疫情国家有劳务合作,人员货物往来,存在输入病例的风险;同时,中秋、国庆假期将至,旅游市场升温,输入压力将进一步增加。我省也有寨卡病毒传播的媒介——白纹伊蚊,鉴于入秋后气温降低,伊蚊密度也会随之降低,虽然不排除疫情输入的可能,但输入后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
“寨卡病毒可防可控,并不可怕。”省疾控中心急传所所长鲍昌俊介绍,即使感染也无需恐慌,因为大概只有两成感染者会发病。感染者多在2-7天后基本自愈。近期前往新加坡等国的游客,旅行期间应当采取严格预防措施避免被蚊虫叮咬,如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喷涂蚊虫驱避剂、使用蚊帐等。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0.5%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照射均可灭活。
专家提醒,预计新加坡近期还会出现更多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疫情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近期从新加坡返回国内的旅行者,特别是曾去过已知有疫情传播地区或被蚊虫叮咬过者,如回国后两周内身体出现不适,尤其是出现发热和皮疹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等。确认感染者发病后3个月内应与其性伴侣采取安全性行为。计划怀孕者或其性伴侣回国后,建议至少8周后再计划怀孕,并在此期间采取安全性行为;如性伴侣出现寨卡病毒病相关症状,则应在6个月后再计划怀孕。 (仲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