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江英展示3D技术打印出来的模型。张庆萍摄
因为每天负重频繁地上下楼梯,市区62岁的俞女士(化名),膝关节退变畸形严重,必须要进行手术治疗。近日,市一院骨科首次利用3D快速成形技术,术前打印出病变膝关节及辅助截骨导板,在术中精准定位,快速利落地截断病变骨组织,提前一个多小时完成手术。
该院骨科主任医师茹江英在肯定3D技术在手术中顺利应用的同时,提醒市民要注意保护膝关节,上下楼梯都是伤关节的运动,尤其是下楼梯对关节的损伤最大。
典型病例
频繁上下楼,右腿成了半个“O形”
今年62岁的俞女士是一位勤劳的家庭主妇,每天从早晨起来,就开始操持着家务。“买菜,做饭,洗衣服,孙子小的时候也都是我带。”俞女士说。因为家住5楼,所以每天拎着东西上下楼梯就是一件必须的事情。从每天的蔬菜,到日常用品,还有垃圾丢弃,俞女士不知道自己每天上下楼梯多少趟。
大概是10年前,俞女士就感觉右膝盖隐隐的疼,有时上下楼梯时,还会突然不能动,要稍稍缓一下,才能继续走。可是因为家务事多,她又不想麻烦孩子们,更不想分担给身体一直不太好的老伴,就一直扛着。
这些年,俞女士感觉膝盖越发的疼痛,而且还慢慢变形了。“整个右腿向内翻,类似于半个O形腿,更难过的是,腿伸不直,人扶着桌子都蹲不下来。”
在家人的劝慰下,俞女士前往市一院诊疗。“从检查结果看,俞女士的右膝关节发生严重病变,内翻畸形。之所以僵直,是骨刺、韧带的粘连。”茹江英指着俞女士DR片告诉记者。
术前准备
3D技术打印模型,病灶部位更直观
DR片的结果,让专家明晰了病情,及手术应该抵达的部位。“病人需要做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按常规手术方法直接打开后,是凭肉眼判断,根据看到的情况再判断,一步步往下做,包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截骨。”茹江英说。这是3D技术应用前,所有的骨科医生正常手术步骤。
幸运的是,俞女士的手术前,有3D快速成形技术“帮忙”。茹江英介绍,DR片呈现的是一个二维平面的X光片,仅凭这张图,病人大都看不出自己的病灶是怎样的。而把DR片上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中,通过专门的软件建模,再通过3D打印机,出来的不仅有与病灶骨骼一样的模型,还有一套手术过程运用的重要“零件”——3D截骨导板。
昨天,在茹江英的桌上,记者看到了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骨头模型及截骨导板。“都是聚乙烯材料,骨头模型与真正的骨头的大小及体积相差是毫米级的,非常精准。”茹江英指着骨头模型最上端显现有一圈零碎的组织。“这些都是要清除的,必须用截骨刀削掉。”
精准手术
用上截骨导板,干净利落治疗病骨
如何准确利落地清除?3D截骨导板开始发挥作用。“手术打开病灶部位后,有3D截骨导板‘帮忙’,确定了要截骨的部位,截骨刀通过导板槽,一下子削掉了病骨组织。”
最关键的环节做得干净漂亮,后面的安装假体,缝合等步骤就快了许多。“原本近三个小时的手术,一个半小时左右就完成了。手术时间缩短,病人创伤小,出血减少,术后疼痛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一场手术下来,主刀的茹江英感受到3D技术带来的诸多好处。他说,两三天后,病人顺利下床走路。让茹江英最欣慰的是,从病人下床后的姿态,可以看出其更为完美的效果。“因为是计算机的设置,手术后对纠正病人力线不良、畸形非常精确。靠医生人工去把控非常难。”
不仅如此,3D技术在骨科疾病上的应用还可以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这些都让茹江英非常期待。他说,常规手术中比较难的,骨缺损、关节二次翻修的病人,如果用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通过计算机设计一款最适合的假体,植入体内,以上那些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医生提醒
下楼梯对膝关节的损伤最大
尽管有先进的3D技术来辅助治疗膝关节以及各种骨科疾病,但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们还是要尽量保护好膝关节。茹江英提醒,有数据表明,75岁老人80%以上有膝关节退变,可是现在越来越多60岁以下,甚至30多岁,20多岁的年轻人都出现膝关节疾病。
“膝关节退变,主要发生于有外伤,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负重、下蹲的人,还有就是上下楼梯频繁,喜欢爬山下山的人。”茹江英说,上下楼梯,上山下山都是最伤关节的运动,尤其是下楼梯对膝关节的损伤最大。“下楼梯是一种冲力,对关节的挤压力极强,据测算,这种冲力是本人体重的6倍,而上楼梯是3倍。”
另外,有代谢性疾病、痛风、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强迫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病等基础病的人,也容易出现膝关节退变的疾病。
他建议,在平时的运动锻炼及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尽量减少膝关节用力,可以慢跑,游泳,如踢足球、打篮球时一定要戴好护具,以防韧带断裂,引起关节畸形。(仇上斌 张庆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