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晚上7点多,云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岳艳丽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
刚刚加完班准备回家的岳医生拿出手机,看到这是张姨打来的。张姨今年67岁,家住燎原小区,患有糖尿病足的她,晚上吃完饭后,突然脚部疼痛难忍,她想起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岳艳丽。这是一根可能挽救生命的“救命线”。它连接着家庭医生和签约服务对象。
经验丰富的岳艳丽气喘吁吁地蹬着自行车,带上必备的药品,立刻赶往张姨家。她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张姨的足部疼痛并未有危险症状,于是指导她口服了用药。十分钟后,张姨足部疼痛的症状减轻了不少。
作为一名家庭医生,类似这样下班后接到签约服务对象电话,就要赶去处理紧急病患的情况,并不少见。习以为常的岳艳丽,几乎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让患者满意。
家庭医生服务是近年在我市逐渐兴起的一种医疗模式。一般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担任。医生和居民签约,形成“一对一”的定向服务关系,为签约对象提供个性化的保健、健康教育和指导等。
一份数据显示,目前徐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共44.09万户、127.58万人。这项让市民受益的改革运作至今,在收获成效的同时,也生出了一些尴尬。
●记录
家庭医生的多重角色
1月12日早上,岳艳丽刚打开诊室的门,刘老伯就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
刘老伯是云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一体化管理分级诊疗后,第一批通过契约形式,和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合约的居民。他是高血压老病号,每周都要到岳艳丽这儿测血压,而岳医生则是每月去他家中诊疗。
岳艳丽和刘老伯的关系是家庭医生与签约病人。
“着什么急,老刘伯,小心你血压。”看到刘老伯满脸通红地进来,岳艳丽责怪道。
刘老伯签约是在两年前。彼时,云龙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承担徐州市“高血压、糖尿病”一体化管理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为“两病”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系统、规范的诊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通过家庭走访,岳艳丽认识了刘老伯,并说服他签约了家庭医生。
“当时也没搞太清楚签约是什么。”刘老伯说,后来发现,签约后和岳医生的联系“更紧密了”,“像亲人一样”。
一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让刘老伯对此有了更深的认识。一个周末的晚间,刘老伯在楼梯处不小心摔倒了,血压倒是没受到影响,但他明显感觉到腰椎很疼。
事情发生后,刘老伯的儿子劝他赶紧去医院拍片子,但刘老伯坚持不去。儿子说什么也没用,最后只好打电话给岳艳丽。
从家中赶去的岳艳丽,手中没有准备诊疗工具。她到刘老伯家中经过了解,得知刘老伯之所以不愿意去拍片子,除了他认为摔得不厉害之外,主要原因是担心他走后,患有糖尿病的老伴没人照顾。
看到老人态度坚决,岳艳丽先凭经验进行诊断,结果发现老人的腰椎很可能骨折。于是,她将实情告诉了刘老伯,并力促他赶紧去附近医院拍片子。
“你放心去拍片子治疗,你老伴这边还有儿子看着。我这两天常过来帮大姨测血糖。”岳艳丽这样安慰刘老伯,意识到情况的确不容乐观的老人家点点头,“好,我就听你的了,岳医生。”
随后,岳艳丽又立刻给老人联系了市中心医院,让刘老伯第一时间拍片诊断。
得知刘老伯诊断结果的确为腰椎骨折后,岳艳丽在老人住院治疗的几天里,几乎每天下班都要到刘老伯家去,观察他老伴的病情,测量血糖,向其儿子提出护理意见。
刘老伯出院后,特意赶制了一面锦旗送给岳艳丽,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没有岳医生,就没有今天的我。”刘老伯说,在他心里,岳艳丽不仅是医生,更是亲人般的依靠。他之所以这一天风风火火跑来找岳医生,其实事情很简单,就是想邀请岳医生周末休息时,到他们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去参加个联欢会。
●举措
生病可问身边的“医生朋友”
杜雅芹也是一名家庭医生,她的签约服务对象已经多达900多人,其中多数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常见病、慢性病患者,需要经常提供服务,也有不少健康群体。
每个月她都要去签约服务对象家中做问诊服务,平时接到服务对象的电话,也要做好随时前去诊治的准备。几乎一天下来,杜医生都要看到数十个病人。
由于还签了几张家庭病床,杜雅芹有时和助手还得上门,“自己辛苦点儿没事,力所能及,尽量做得更多更好。”这名年轻的全科医生,为了更好的方便服务对象,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和照片,印制成卡片,分发了出去。
作为徐州市分级诊疗试点单位,云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了10名全科医生,分成了8个团队,来负责辖区内的居民签约。每个团队,除了一名或者两名全科医生外,还配备护理、公卫人员、健康管理员。“每个团队6—10人不等,分别对各自的签约服务对象进行医疗服务。”该卫生服务中心的陆主任如是说。
当然,在具体运作时,家庭医生们会通过个性化的服务来满足签约对象的需求。
刘老伯自从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后,他前来就诊时就会免掉挂号费、面诊疗费;门诊与签约疾病相关的检查优惠20%;优先建立家庭病床服务。
在签约岳艳丽医生后,岳医生就要对其进行康复随访,免费为他预约三级医院专科医生就诊,免费提供就诊服务。“经医保部门考核后,享受统筹基金补助每年120元。”岳医生称,该医保优惠政策,颇具吸引力。
“和私人医生不同,我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的签约居民,定期对他们进行健康评估,掌握他们的主要健康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杜雅芹说,“这可不是什么高端医疗,我们很多服务都是免费的。”
事实上,家庭医生这一举措的实施,最终目的是将患者留在基层医疗机构。
“家庭医生和患者成为朋友,身体上有任何不舒服,就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朋友。”在一家卫生医疗机构工作的沈先生表示,该举措在我市实施以来,收效十分明显。
记者拿到一份由徐州市深化医改暨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到2017年,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和社区综合健康管理,城市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30%;城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40%以上。
●尴尬
家庭医生推进频被误解
不过,让岳艳丽、杜雅芹等签约家庭医生们尴尬的是,在推行该制度过程中,他(她)们也遇到了不少误解。
至今,杜雅芹还记得在入户调查寻访时的尴尬事。
“我最初敲门没人搭理,过了好久才开了一道门缝。”让杜雅芹无语的是,当她说出自己的意图后,对方抛出一句,“有病去大医院了,谁还找你们看”之后就关上房门。
更让杜雅芹纠结的是,很多时候,这种误解伴随的是不相信。
在晓光社区开展宣传时,一些居民会将宣传资料扔掉,并坚定认为这是“骗局”。直到宣传的医生们不厌其烦的出示证件,最终才让这些居民相信。
真有骗子盯上了这个举措。岳艳丽不久前和同事到一家居委会开展签约宣传,但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很诧异,称刚才有两个医院的人过来了,就说是社区医院的,过来做义诊,还为老人测量血压,同时推销一种医疗器械。
意识到这是冒充者之后,岳艳丽又在居委会的陪同下,找到那几位老人,挨个劝说,表明自己真实身份。
不过,即便如此,对家庭医生签约的推进仍在进行中。目前,全市6家市属三级公立医院92名专科医生和主城区3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6个全科服务团队,918名团队成员正全力开展这项工作。
文/记者 黄亚
来源:彭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