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院神经外科(脑外科)立足特色服务患者 中西医结合解病痛,精心护理助康复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瑾 目前拥有5名医生的市中医院神经外科(脑外科)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科室。作为医院外科特色科室,神经外科是江苏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委员会和徐州市神经外科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单位。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副教授王先锋对科室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王先锋告诉记者,目前科室正在洽谈引起人才,培养后备力量,初步打算筹备三个亚专科:功能性神经外科、颅底内窥镜外科、介入科,以适应整个医院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淮海经济区的广大群众。 市中医院神经外科经过近年来的稳步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科室特色,可以独立开展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的诊治以及脑瘤切除手术。在脑出血、脑外伤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面优势明显,尤其针对具有“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术,开展15年以来,已成功实施近2000例,为患者解除切身痛苦,为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浙江、山西、新疆等省份众多患者重启生活之美。 巧解“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有“天下第一痛”之说。王主任介绍,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在面部,分为左右两侧,每侧分为三支,所以叫“三叉”神经。三叉神经主要负责面部的感觉,几乎遍布整个面部。正常情况下,三叉神经感觉支周围就有血管,且二者距离很近。到了中老年后,血管硬化,导致血管和神经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就容易形成压迫,引起疼痛,这就是三叉神经痛在中老年高发的原因。 三叉神经痛好发于40岁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一般为单侧,仅5%左右为双侧。近年来,临床年轻患者逐渐增多,据悉,市中医院接诊的最年轻患者仅有20岁。三叉神经痛疼起来非常剧烈,一旦发作,洗脸、刷牙、说话、吃饭等简单的小动作都能诱发疼痛,给生活带来很大痛苦。 铜山区有位八旬高龄女患者,到中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前,已经两周不能吃东西了,只能喝水。该患者脸痛数年,一直靠药物治疗,效果不太好,近两周疼痛加剧。王先锋主任经过检查诊断患者得了三叉神经痛,考虑到她年纪大、多天未进食、身体素质弱,建议进行保守治疗,后在患者坚持要求手术的情况下,入院调理了一周,进行了微血管减压术。手术结束后,患者脸部疼痛感即完全消失。 微血管减压术(MVD)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小切口、小骨窗在显微镜下,将位于三叉神经、面神经等颅神经根部走行异常、并对颅神经造成压迫的血管推移离开,解除血管对颅神经根部的压迫,从而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是目前针对药物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这项技术自2002年由市中医院引进人才、时任脑外科主任何勇在中医院开展后,其手术水平在淮海经济区享有良好声誉。 “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是医学界公认的根治标准方法,这项手术目前在我院已很成熟,安全。”王先锋主任说,“三叉神经由上颚神经、下颚神经、眼神经三支神经会合而成,神经与脑血管原本是平行位置,互不干扰,可一旦脑血管因故偏离,挤压到三叉神经根,导致信号传输混乱,就会出现疼痛,这个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就还会发作,仅靠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疼痛,而且容易出现过敏、头晕、乏力、复发、面部麻木等副作用,只有外科手术才能彻底解决这个疾患。” 显微镜下找病根 “微血管减压术不但在根治三叉神经痛方面多有建树,也是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王先锋主任说,“脑神经进入或发出脑干处是中枢与无髓鞘外周神经的过渡区,最易受到损害,当搏动性动脉横跨此处,能引起髓鞘退行性变或增生,使相邻的神经纤维之间形成‘短路’,出现神经疼痛、肌肉抽搐等临床症状。”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指一侧面部肌肉发作性的不自主抽动,多见于中年发病,以一侧眼轮匝肌不自主抽动起病,以后逐渐扩散至面颊,痉挛初期为间歇性,逐渐频繁,部分患者可出现患侧轻度面肌瘫痪。舌咽神经痛分布在舌后、咽喉部,可放射至外耳,呈刀割样、烧灼样剧痛,舌根、扁桃体窝、咽喉部可有疼痛“触发点”,常因进食、吞咽、说话等诱发。 另外,微血管减压术的适应症还有由于血管压迫前庭神经及中间神经引起的眩晕症和耳鸣、由于血管压迫延髓血压中枢引起的神经源性高血压、由于血管压迫副神经引起痉挛性斜颈等,通过微血管减压术,在解除局部血管压迫的同时,能够保留三叉神经感觉传导的完好,手术创伤小,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 21岁的张姓患者是王先锋主任接诊过的一位年轻患者。起初,她只是感觉到眼皮经常跳动,以为是情绪变化或者季节变化引起的,没有在意,不料一年后,患者右侧脸部肌肉经常不自主抽动,而且越来越抽动频繁,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在朋友介绍下,患者来到市中医院就诊,王先锋确诊她为面肌痉挛后,通过微血管减压术很快使患者恢复了往常的自如。 微血管减压术采用耳后发际内直切口,术中需在显微镜下确认责任血管(即压迫面神经致临床症状的血管)后松解此处的蛛网膜小梁与神经、血管的黏连,手术中能否准确找到压迫神经根的责任血管最为关键,也最考验医生的水平和临床经验。做过近2000例手术的王先锋主任感慨地说,他在年轻时起就跟着老主任耳濡目染接触了这一先进手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王先锋说,微血管减压术是医学界公认的根治面肌痉挛的方法,引发这种疾病的有遗传因素,曾有一对母女在中医院先后接受手术,她们俩的微血管结构几乎相同。面肌痉挛也与患者平时情绪多变、生活习惯、性格因素有关,王主任提醒大家要有健康的生活理念,少熬夜,多运动,劳逸结合。 中西医相结合 精心护理助康复 市中医院神经外科通过长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针对不同患者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体系,尤其在术后护理方面,借助多种中医治疗手法,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度。 耳穴埋籽是中医传统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有的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术后患者会出现疼痛、呕吐、眩晕等症状,使用西药治疗不但费用较高、效果也不明显,且容易出现各种副反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我们会对其使用耳穴埋籽方法,通过不同穴位的组合达到治疗效果,方法简便快捷、无副作用。”神经外科护士长张迅介绍,“根据中医针灸理论,穴位经络联系各脏腑,脏腑病症可在体表相应穴位上进行治疗,通过手指点穴对腹部进行刺激特定穴位,可达到通腑排便、缓解腹胀便秘等不适症状,增强胃肠的蠕动。” 一位61岁女患者三个月前因“右侧面部阵发性不自主跳动约两月余”入院,入院后行“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因麻醉刺激导致恶心呕吐。护士为患者选取了内关穴、合谷穴、足三里穴,配合耳穴压豆进行恶心呕吐的干预,通过推拿手法的刺激信号,解除膈肌痉挛达到降逆止呕的目的,促使胃肠消化液分泌,达到宁心安神、疏通经脉的作用。 中医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广泛。王主任介绍,对于中风偏瘫的患者,使用穴位电刺激,即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行经止痛通经活络,可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防止废用性萎缩;使用“中药药氧”,即把中药制剂放入“医用药氧治疗仪”,经过雾化,同时通入适量的氧气,通过呼吸道和肺泡吸收,可醒脑开窍,益气活血,改善心脑供氧供血,可用于治疗中风后恢复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利用穴位按摩,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可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中西医结合在治疗高压血方面也多有成效。在防止高压血引起脑出血方面,王先锋主任提醒说,一要调节情志,保持心情平和舒畅;二要饮食有节,不可过饥过饱,不暴饮酒,少吸烟或不吸烟;三要起居有常,适当运动,刚柔并济、动静结合,切忌紧张与疲劳。总之,高血压脑出血的预防,除药物外,要配合体疗,注重食疗,避免外界不良的环境与精神刺激,这样才可做到“防微杜渐”保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