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家人的健康平安是年假中和谐的音符。徐州市中医院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专业精神全天24小时为市民的健康平安保驾护航,并针对春节前后的多发病,给广大读者诸多温情提醒。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瑾
自去年4月从临时板房搬迁至宽敞的急救中心,徐州市中医院急诊就医环境大为改善,医院对急诊抢救室进行了红、黄、绿区的分区管理,完善了绿色通道,张贴了方便通畅的地标,优化了原先的胸痛、卒中、创伤的急救流程、急诊抢救药品的使用与管理流程,修订完善了急诊护理分诊与危重患者转运等各项服务流程,事无巨细为患者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 冬季和节假日是急诊科医护人员最忙碌的时候。针对冬季心脑血管病、流感高发、酒精中毒患者多等急诊热点问题,市中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就急诊救治流程、当季高发病的预防和治疗作了详细阐释,为市民过一个平安健康年提供保障。 新急诊中心启用,一切为患者 距春节不到一周,市中医院急诊科工作井然有序。对于急诊医务工作者来说,节假日比往常更加忙碌,患者需要就是第一要务。据急诊科主任刘斌介绍,市中医院急诊科设有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儿科、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门诊,分为抢救室、清创室、手术室、观察室、急诊输液室等,配有进口多参数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血气分析仪、全自动洗胃机、十二导同步心电图机等抢救设备,尤其是“生命绿色通道”的开通,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症状紧急的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时,医护人员为患者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不必在接受每项诊疗服务时单独缴费,而是等本次所有诊疗过程结束后统一结算。这种绿色通道模式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排队次数,节约就诊时间,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有效、方便周到的诊疗服务环境。 由于急诊工作的高风险、不确定性,给护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李菁说:“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急诊抢救的质量直接体现整个医院的治疗水平,我们以患者需求为服务导向,护士听到120救护车的鸣笛声后迅速推车到急诊室入口接诊病人,每个从急诊住院的病人均有护士或护工护送入院,平时做好急救药品及设备仪器的管理、急救药品准备及各种急救设备的调试等基础准备工作,制订了抢救室仪器故障的应急预案及护理应急流程,人人熟练掌握,从而保证了抢救患者的及时、准确、快速。” 为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李菁说,急诊科参与制订了科室常见6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对虚寒型胃痛者实施吴茱萸高良姜粗盐热奄包外敷热熨疗法,对软组织挫伤或急性扭伤者实施针刺疗法和活血消肿膏外敷、神灯理疗,对丹毒或滑膜炎、骨性关节炎患者施以金黄膏外敷和神灯理疗,受到患者欢迎。2018年在急诊科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的患者有6000余人次,彰显出中医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和引领作用。 多学科联合救治,与时间赛跑 早晨8点是市中医院急诊科交接班的时间。去年的某天早上,夜班的医生刚要下班,只听一阵尖锐急促的救护车声呼啸而来。护士郭海阳喊道:“来急诊了,大家准备接车!”当救护车停到急救中心门口时,准备好的医护人员已把转移车推到了救护车旁边。 打开后车门,只见患者浑身上下全都是血,额头上有伤口,两眼肿胀且青紫,鼻孔和口中还不断地往外流出鲜红色的血性液体,头上包扎伤口的敷料被血浸透。大家立刻把伤者抬到转移车,迅速推进抢救室。 这位男姓伤者大约50多岁,意识模糊,头面部多处皮肤裂伤,双侧眼周青紫严重肿胀,口鼻不断往外流血性液体,呼吸急促且困难,脉搏微弱、细数,已经有休克的表现。急诊外科于卫民医师迅速让护士王园利清理了患者口腔鼻腔血液及分泌物,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并且让护士刁丹丹给患者同时开通两路静脉通路,加压输液,快速补充血容量。急诊内科石贺、毛玉忠医生也迅速加入到对患者的抢救中来,帮助外科医师协调联系总值班、报警协助查找患者家属,联系各个相关科室的医师前来会诊。 当日总值班周希勇科长接到电话后,迅速坐镇急诊抢救室,为患者开通急诊绿色通道、落实全院大会诊。不到5分钟的时间,脑外科刘明峰主任、麻醉科冯秀梅主任、胸外科郑钢主任、耳鼻喉科史志芳主任、普外科陈宝鹤医师赶到急诊室参与抢救,在各自的专业上为抢救献计献策。 在总值班的协调下,检验科、CT室、住院部、ICU等相关科室和部门也一路绿灯,迅速给患者做好相关血液检查、备血、CT检查等,在明确了患者有颅内出血和多处颅骨骨折后,急诊科和脑外科共同决定将患者收住ICU进一步治疗,并由医师和护士亲自护送到ICU并做好患者的床边交接。 这仅是市中医院急救中心普通的一个病例、精准高效的抢救流程的完整体现。参与救治工作的急诊科医生毛玉忠说:“通过对这名患者的救治,体现了我们中医院在大型综合性抢救和多学科联合会诊、联合救治过程中的组织有序、流程合理、衔接流畅,将一个个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与欣慰。” 流感普感区别大,早诊是关键 近期流感就诊人数增加,毛玉忠医生说,天冷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时期,有些老年人本身就有基础疾病,心肺功能不全,如果此时感冒,尤其是流感,不及时诊断和治疗的话,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流感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小看的疾病,其造成的杀伤力非同小可。20世纪以来,全球共发生过5次流感大流行,尤其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也许大家会觉得,医疗条件不断进步,放在今天,流感对人类不再是个威胁,其实流感的威胁仍然存在。”毛玉忠医生说:“对于流感的防治,原则就是一个‘早’字。在最新版流感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流感患者一旦发病应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理想情况是症状出现48小时内开始,越早启动抗病毒治疗临床获益越大,对于发病超过48小时的患者,仍支持启动抗病毒治疗。” 为什么要强调48小时内给予治疗呢?毛玉忠说,这跟流感病毒的复制速度有关的,研究发现,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在发病48小时左右达到高峰,尽早用药能够阻断病毒的复制,治疗效果最佳。 然而现实却没有那么美好。毛玉忠说,急诊科最近接收的几位老年患者都是一开始有感冒症状,在家里吃药没有效果,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送到医院时,情况已很危急。 普通感冒患者一般有着凉史,起病较缓,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流鼻涕、打喷嚏等,但全身症状较轻,不发热或仅有低热,一般3到5天痊愈。流感起病突然,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40℃,有畏寒、寒战,多伴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毛玉忠医生提醒,当自感有流感的临床症状时不要掉以轻心,需到正规大医院系统检查和规范化治疗,如果实验室检查结果是阳性就可以确诊为流感,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流感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服用药物再饮酒,这事有危险 春节前后亲友聚会增多,每年这一时期都有许多人因酒精中毒送到急诊室。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斌提醒大家,医学界有“酒后不吃药,吃药不喝酒”之说,就是只要吃了药就不再适宜饮酒了,不管是红酒啤酒还是白酒都不要饮用,其中有几类药物对酒精的反应特别致命。 首先是头孢类药物,包括头孢美唑、头孢米诺等,以及为一般人忽视的痢特灵、氯霉素、呋喃妥因、甲硝唑等。在服用此类药物期间饮酒,甚至是接触酒精,比如说酒精擦浴、注射液溶媒有乙醇、酒精皮肤消毒都有可能引起体内乙醛积蓄产生双硫仑样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幻觉、恍惚、过敏性休克。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感冒,疗效佳,但本品溶媒为乙醇,含量40%至50%,与头孢类药物合用同样可能引起上述严重反应。据一项调查分析,喝酒6天以后再服药才是安全的。 其次为镇静催眠类药物,安眠药+酒=一条人命。饮酒后,酒精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加上这些大脑抑制剂药物使中枢神经系统正常活动受到严重抑制,可出现昏迷、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等。据说,喜剧大师卓别林就死于酒后服用安眠药。 再次为解热镇痛剂类,止痛药+酒=消化道出血。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药物本身就有对胃黏膜有刺激和损伤作用,而酒精也伤胃,两者双管齐下,可导致胃炎、胃溃疡、胃出血等。 此外,服用利血平、抗癌剂、“异烟肼”(抗结核药)等药物后再饮酒,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现象,危及生命;服用降糖类药物后再饮酒,出现低血糖的几率增高,严重者导致脑组织不可逆损害;服用抗抑郁药可加重病情、血压上升,降低人们的判断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时间,导致抑郁症的症状恶化;服用治疗关节炎类药物可导致胃溃疡、肝损伤、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