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樊海涛
每日晨曦初照,千禧龙小区7旬的陈玉荣阿姨便来到小区广场,利用小区健身器材练练身子骨。“真没想到,以前破旧脏乱的家园变得这么好,大家住得也舒心了!”这位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说,小区经过整治,以前困扰业主的烦心事解决了,自己的慢性病也控制得越来越好。
10月1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徐州市作为全球唯一的城市获颁“联合国人居奖”。市委书记周铁根发表获奖感言:“徐州就是一个全市人民的大家庭,为了这个大家庭更加清洁美丽、幸福宜居,我们坚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将城市当家庭来经营……”近年来,我市组织开展一轮轮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有力地让千年古城焕发活力就是一个生动的诠释。
惠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升级
徐州以前是一座重工业城市。十余年前,城区许多小区因年久失修或管理不善,道路坑洼,楼体破旧,窨井等排水设施老化,公共设施毁损,绿化缺失,车辆停放混乱,小区环境脏乱差。部分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治安状况不佳。为了自行车等工具物品的存放安全,业主抢地、毁绿,见缝插针建平房,违章搭建普遍等,邻里之间嫌隙大、矛盾多,城市生态环境也深受影响。
2004年徐州地区生产总值首破千亿、财政收入过百亿,成为苏北第一个实现“双超”的省辖市后,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市以“四城同创”为契机,发起一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城建重点工程,也是老百姓参与程度最高的民心工程——老居民小区整治工程。
房管、规划、建设、市容、绿化和街道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全力参与。自2006年至2009年,全市共整治老居民小区172个、3240栋楼,整治面积1189.8万平方米,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近5亿元,基本解决了老小区较突出的难题,整治受益人口达60余万人。
为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2016年,我市将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整治作为城市“补短板、提品质、惠民生”的重点,启动开展市区新一轮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此轮整治力度空前加大,使得老城区的功能增强,活力开始焕发。
业主:“比过去那是好多了!”
10月24日,记者来到黄河北路新整治的铜沛街道千禧龙小区。只见大门配备了门卫,安装了电子道闸,外来车辆登记进入。进入小区,路上非常洁净,路面窨井覆盖着标有“雨水”和“污水”两种字样的金属窨井盖,路边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居民楼外墙统一刷着淡黄色的乳胶漆,楼下放置了分类垃圾桶,楼与楼之间用植草砖铺设建成一排排停车场;在公共空地上,安装了刷卡式公共电动车充电桩;在中央广场,设置了太极推手、腰背按摩器等健身器材;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一侧,还设了一处可开展自救的智慧型消防服务站。
西阁社区城管专干王丽娟介绍,小区以前就一条排污管道,雨污混流,下雨时积水严重。因当初规划原因,停车位严重不足,居民为了争地方停车常闹矛盾等。现经整治,实现雨污分流,并合理压缩绿化带面积,尽量多地增设停车位,解决了居民停车难问题。综合整治过程中,所有违建全被拆除。“目前,小区路平、水通、灯亮、清洁,秩序井然,环境彻底扭转了,邻里间和睦了。”她说。
“比过去那是好多了!”今年61岁的尹玉珍是鼓楼区三角线社区新建南村的居民。这里房子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旧房,且相当一部分出租给了外来人口。过去闲杂人等多,盗抢案件多,居民缺乏安全感。2016年10月起,我市对这个小区进行了集中整治,焊了大门、请了物业、安了路灯、装了高清探头、改了公共厕所……
如今,该小区环境实现了从脏到净、从污到绿、从乱到治的转变,社区内技防设施覆盖率达100%,可防性案件、纠纷类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2.7%、17.6%,群众满意度提高到97.6%,试点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一轮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已开展两年时间,至今已完成市区505个老旧小区的整治。该项活动荣获市“2017为民办实事市民口碑榜”优秀案例奖,在徐召开的全国城市管理工作现场会上,作为示范项目观摩推广。
据了解,2018年我市计划完成75个老旧小区改造。届时,将基本完成全市2000年前建成老旧小区的提升改造工作。3年间,共总投资额12.4亿元,整治老旧小区580个,建筑总面积1682万平方米,4692幢楼,21万余户,涉及人口达到65万人。
升华:新一轮整治结合城市“双修”
“此轮整治,三级聚力联动,科学地制定标准。”市城管局重点办相关负责人黄浩军介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轮整治工作,市政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城管局设立整治办,要求高位推进整治工作。
“这次怎样整治,一个原则就是落实群众诉求。”黄浩军说,在整治方案设计上,坚持群众满意为唯一检验标准。各区深入小区听民意、解民忧,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整治方案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实行“一区一案”。方案在小区公示后,经三级审核程序,确保设计合理、群众满意。
新一轮整治的内容结合城市“双修”,从群众关心的环境治理、生态绿化、公共安全、便民服务等方面系统推进,在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技防安防消防设施提升、房屋修缮出新、长效管理落实等五个方面全面开展,从最初简单的维护修补,到全面提档升级。
“重点治理小区内违法建筑,腾出空间多建停车泊位。”黄浩军说,同时贯穿“海绵城市”理念,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建设透水式停车场;新建、修建道路、广场,调补增建绿化景观,提升小区生态环境。修缮清理楼体内外,完善安防、消防设施,增设公共晾晒架,健身器材等便民设施,提升了小区功能。
政策指导:合力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
现实中,老旧小区整治后,在管理上仍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难;旧住宅小区对专业化物业服务企业缺乏吸引力;旧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收费标准较低,且提价难,进驻管理的单位运作常常收不抵支;综合管理需要各部门配合等问题,还需要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
华康园小区建于2004年,十余栋楼、368户人,虽建设年代不算久远,但基础设施薄弱,居民生活很不便,是典型的旧住宅小区。以前物业在此也曾“转不了圈”,一茬茬撤走。在鼓楼区,类似小区有178个。
为保持优美宜居的环境不走样,此轮整治我市提出全面实施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据市房管中心人士介绍,2017年5月,我市选择了鼓楼区的华康园、千禧龙等5个老旧小区作为试点,开展长效管理。鼓楼区成立老旧小区长效管理工作组,对老旧小区长效管理的新模式、新办法进行了积极探索。
目前,在试点基础上,市政府专门出台了《老旧小区整治后长效管理指导意见》,对管理服务提出12个基本规范,明确“基本保洁、基本保绿、基本保修、基本保安及车辆消防管理”等四个基本服务的原则,做到即整即管,切实巩固整治成效。
城管、公安、房管部门齐抓共管,完善扶持政策,制订应急预案,为管理工作保驾护航。办事处、社区、业主委员会及物业公司上下联动,从停车收费、整合公共资源等方面重点突破,积极破解老旧小区管理资金难题。市考核办将老旧小区管理纳入各区、各办事处城市长效管理考核内容,建立老旧小区良性循环的长效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