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曹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新沂抓准乡村振兴的发力点和突破点,围绕打造更具实力的特色乡村,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开启幸福小康新生活,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新沂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创新产业模式
乡村振兴更具实力
“前几年种稻,使劲用化肥、农药,产量越高越好,一亩地恨不得打3000斤,有产量却不挣钱。”草桥镇农民张德栋说。
今年,张德栋搞起了稻虾、稻蟹、稻鱼共养。张德栋称,现在种有机稻,每斤米可以卖到十几块钱。有机稻每亩可以打到1300到1400斤,虾的亩产能达到200到300斤,一年的纯利润可以达到每亩5000元到6000元。
稻与虾原本不相关的两个事物,但在草桥镇的四水农业项目基地里“联姻”后,结出了1+1>2的高质量成果。种养过程中,小龙虾以养虾环沟水草、稻田杂草和虫子为食,产生的粪便又能滋养稻田,“不打一滴农药、不施一粒化肥”,高质量的有机食品便应运而生。
今年3月,草桥镇卢圩村稻虾共养面积达2000亩,稻蟹共养、稻鱼共养、水生蔬菜等1000亩。通过专家指导、专业化运作,形成引领新沂本地稻虾、稻蟹、稻鱼生态共养的示范基地,并逐渐打响“沂河龙虾”“骆马湖稻虾米”“骆马湖水产”等农业品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新沂市各镇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今年以来,推广“水稻+N”综合种养模式,建成水稻+鱼、水稻+鸭、水稻+龙虾、水稻+青蛙等综合种养稻40多万亩;推动农业要素跨地域流动;“种田服务公司”、劳动力“经纪人”等涉及农业技术、农业机械、生产劳动力的“共享农业”已经悄然兴起;通过众筹的方式建设民宿、农贸市场、水塘养殖基地,很好地解决了项目建设资金难题……一项项创新让新沂的传统农业模式正在变化,给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丰富文化活动
村民生活更加多彩
“各位父老乡亲,大家好,我是邵店镇的季勇,今天俺来给大伙儿讲讲俺们村好媳妇鲍新玲的故事”,近日,新沂市北沟街道神山村的道德讲堂里,村民老老少少济济一堂,一场别开生面的故事会正在讲述,给在场的每个人心里种下了一粒“正能量”的种子。
今年3月份,新沂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首届“新沂好故事”大赛,动员群众挖掘好身边典型,讲述好身边故事。短短3个月的时间,收集到好人典型、干事创业、孝老爱亲、坚守梦想的身边故事120余个,最终选出20个故事,纳入新沂“故事会”故事库,作为乡村道德讲堂的故事“种子”。
为了让这些“种子”真正播种到百姓心间,生根发芽,这20个故事有了新演绎,演讲、柳琴戏、音乐小品、快书,喜闻乐见的形式,一时间让“新沂故事会”在各个乡村成功打响。
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新沂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贴近百姓生活,植根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评选好媳妇、好儿女、好婆婆,吸引了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在农村乡里乡亲间建立起团结互助友爱氛围。各村订立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激发了广大村民参与建设文明村镇的积极性。推出“乡村大舞台”,发掘民间艺术的时代价值,培育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传播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坚持党建引领
乡村治理更有活力
新沂市北沟街道田吴村临靠高新区,地少人多。在北沟街道村党支部书记田中勋的带领下,如今的田吴村成了村集体收入超过百万元的明星村。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着党支部。”田中勋说,“我们选好两委班子,规范党员管理,抓好党员发展工作,从致富能手中培养出党员,从党员干部中培养出致富能手”。
为拓宽村集体收入来源渠道,田中勋带领一班人,通过发展合作经济,组建了实业公司,开展服务经济等形式,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的能力,2017年实现村集体各项收入达106万元。
村集体收入上来了,但农民大部分土地已被征用,农民的经济来源已大大减少。如何解决广大“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田中勋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外地经验,提出“走特色产业的道路”,进行粮田改菜田的大胆尝试,先后建起蔬菜大棚150栋。一年下来,亩均收入达3万多元,广大村民“笑了”。
2015年,田中勋又牵头成立食用菌生产合作社,引导村民广种平菇,鼓励食用菌生产大户购车组织外销,以增加收入。目前,合作社统一销售,规模化、产业化、设施化、品牌化经营模式优势突出,年产值近2000万元。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新沂市把村党组织书记选用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内容,建立择优选拔、通气备案、重点培养、分类管理、动态调整等工作机制,坚持“选、育、用”三措并举,落实“经济、政治、精神”三项激励措施,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给乡村振兴装上了一个动力强劲的火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