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课程 培育师资 面向未来 青年路小学以科技教育为抓手 推动教育发展新模式 |
|
||
|
||
|
||
|
||
|
||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甘晓妹 通讯员 张松 这两天,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老师、家长的朋友圈里,被一则消息刷了屏——青年路小学出了一位“小院士”! 7月23日,在由团省委、省科协、省少工委主办的第六届江苏省少年科学院院士评聘颁奖活动上,年仅10岁的青年路小学四年级学生张枫烨被聘为“第六届江苏省少年科学院院士”,他的作品“自动售货机”还荣获了省创未来创新竞赛一等奖。辅导老师孔郑伟在本次活动中也被评为“优秀辅导老师”。这是对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如火如荼的科技教育最好的褒奖。 “在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大力推广科技教育,实际上是一场倡导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探索、勇于开拓的静悄悄的‘革命’。”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刘婷的话,非常耐人寻味,“新时代确立了教育价值选择的新坐标系,教育要有新作为,必须以未来为导向,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如今,科技飞速发展,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科技领域的热点话题已经在不远的未来等待着我们的孩子。在这种科技语境下,青年路小学正在以奔跑姿态,向社会诠释一所面向未来的新时代学校。” ◆不忘童心 创生智慧课程◆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犹如在耳,如何提高我们学生的创新能力仍是当下教育的一大命题。 百年来,青小一直坚持“儿童是学校的中心,学校是儿童的乐园”的办学理念,积极建设以“百年童心,快乐生长”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而创造恰恰就是孩子的天性,我们的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呵护好学生的创新热情,并创建有利于创新的环境,科学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刘婷看来,青少年科技教育,就为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趟出了一条新路。 “科技教育作为面向未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应该避免技术至上主义;而是应该把人文引领作为科技教育的首位,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孩子天性的发展。”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科技教育在青年路小学的实践也始终执着“童心”。 “我们对科技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架构整合,形成普适课程与特长课程系列。其中,普适课程是学生必修的,分年级来实施,体现了基础性;而特长课程,则通过社团来开展,体现选择性,实现课程的延生。”青年路小学张松老师介绍说,目前,青小教育集团三校区以社团、兴趣课、俱乐部、竞赛等形式全面展开科技教育课程,如WER世界教育机器人竞赛项目、乐高“创未来”项目、开源创客实验项目等十几个类别。“这些课程不是老师主导选择的,而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导向,让孩子做自己创新的主人。” 同时,学校还创设各种平台,如一年一度的科技节、每周一次走班社团活动、参加全国省市区的各类比赛等,陆续承办了“江苏省第十届青少年普及型机器人大赛”“徐州市中小学机器人课堂教学研讨活动”“2018云龙区创客文化节WER项目、LEGO项目、虚拟机器人项目竞赛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017年的WER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上,来自全世界的近50000人汇聚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经过一整天的激烈角逐,最终青小代表队以全市最优的成绩再一次拿下徐州市最高分。为此,学校被授予“裁判委员会大奖”,全国只有8家单位获此殊荣。 ◆协同创新 培育教师队伍◆ 众所周知,科技教育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科学、技术、设计、艺术等领域,往往需要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对教师综合性的知识及能力要求很高。“说实话,缺乏合格的科技教育教师已成为我市中小学科技教育普及化发展的一大瓶颈。”市教育局相关人士表示。 在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在“徐州市刘婷名师工作室”的牵头带领下,他们也正为打造优良的科技教师师资队伍奋力“破冰”。 据了解,“徐州市刘婷名师工作室”汇聚了张松、朱信豹、肖雷、赵辉、苗晓栋、权启明、张晓林、孔郑伟、王蕾等一批云龙区科技教育名优教师。在工作室领衔名师刘婷带领下,工作室立足于课程的高度,扎实推进科学教育的“六个注重”,即注重创设发展探究的课程环境,鼓励儿童积极参与探索实践;注重儿童前概念探查,基于真实学情走心教学;注重引导儿童经历“发现日志”的创作体验,帮助儿童理解科学的规则;注重拓展思维导图,让思维可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习风格;注重开发校园“快乐科学”竞技活动,超越课堂借力拓展;注重学校科技教育环境建设,搭建展示平台,分享生动鲜活、妙趣横生的研究内容。 工作室成立两年来,在各级各类教学基本功和论文评选活动中,成绩斐然:两位成员被评为中小学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人;课题立项或结题,省级2个、市级3个,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优秀案例6个,20人次获得省级以上优秀课比赛一等奖。 “名师工作室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带动工作室成员。科技教育的开展不单单是信息技术、科学老师的任务,也有其他学科老师承担,因此需要更多学科的老师协同参与到科技教育中。”据刘婷介绍,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正在着力制订更系统的分层培训计划,充分利用老师们的专长,通过灵活多样的线上与线下培训,为科技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动能。 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力求数学、美术、科学等老师均不同程度掌握1-2项新技术;计划两年内,该校80%教师均能掌握本学科适用的相关新技术,最终使老师们能够掌握新技术,接受新理念,在教学中实现理念的渗透。 ◆面向未来 构建良好生态◆ 今年9月,一座以新技术为基础的崭新空间—— 青小科学研究院,即将在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商务城校区与孩子们见面。 “我们利用顶层五楼约600平方米的空间,为孩子们打造一个科技创新的教育实践基地。”张松介绍说,孩子在这里实现自己的创意,可以通过VR全息影像探索宇宙、森林海洋的奥秘;老师也可以在这里进行校本化科学、信息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据了解,在青小科学研究院,时间是开放的,师生们只要有时间,只要愿意,就可以来到这里,大胆尝试;板材、切工、锉刀、电线、电路板、芯片、IPAD电脑等工具就摆放在开放性的空间内,师生们可以随时登记取用。“我们希望孩子们有创意想法时,有地方可以去,有工具可以用,有老师可以找。” 而在刘婷校长看来,青小科学研究院更是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构建科技教育良好生态的重要平台。 “科技教育不是一间功能教室,不是一个类似劳技学科的课程,也不是一个个兴趣小组,而是集合学习动机、学习情境、教学知识、团队协作、教学反馈、成功教育等教学要素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形式。”刘婷表示,“我们充分认识到科技教育对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途径的选择价值,对培育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在更广阔的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科技教育与教改、课改的有效结合点,从管理、办学和评价等不同角度做好结合渗透。” 据了解,下一步,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还将积极开展多种合作,共享科技教育资源。他们计划加强与科技局、科协、团委等部门的合作,探索更多的“科技教育共同体”形式,进一步借助南师大等高校资源,为青小的科技教育争取更多的空间、师资、设备等方面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