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正平 今年6月18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 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的新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当顺应世情国情省情的新变化,一切从徐州实际出发,努力实现区域性“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的发展目标。 一、打造区域性“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是实现徐州发展新定位的主抓手 长期以来,徐州一直致力于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应该说,这种发展定位选择是科学合理的。近年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又赋予徐州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新要求,这是顺应大趋势大格局所需,也是发展定位的一种新提升。但如何才能实现这种发展定位?最关键的莫过于培育发展现代产业。理论与实践证明,产业兴则城市兴!城市发展必须要有产业作支撑,产业发展也必须要以城市为载体,这是由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因此,对于徐州来说,无论是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还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都需要拥有充满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这必然要求把区域性“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作为主抓手。通过未来几年的聚力建设,全力推动现代产业加快振兴,为实现徐州发展新定位不断增添新动能、持续提供新支撑。 二、打造区域性“一中心”是推进区域性“一基地一高地”建设的主动力 “一中心”即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习总书记关于创新的精辟论断,同样适合于一个区域一个城市。创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涉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徐州聚焦“产业科技创新”,可以说,既抓准了创新的核心问题,又体现了产业振兴的迫切需求。这是因为,在区域性“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三者关系中,“一中心”最为重要,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是支撑“一基地一高地”的发动机。通过全力打造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必将能够为加快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以及现代产业体系源源不断地注入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理所当然,在坚持创新第一动力的同时,还必须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因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所以,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与区域性科技人才集聚高地是相辅相成的,应当同步建设、统筹推进。 三、打造区域性“一基地”与“一高地”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双巨轮 在世界产业结构历史演变中,曾呈现出一产、二产、三产(服务业)先后为主导的基本特征,有的学者称之为“配第定律”、“斯密顺序”、“克拉克定律”等。在此概念下,主张在一产、二产充分发展之后再发展三产,似乎属于一种常理,甚至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不贴切比喻。但是,现代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则是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并进。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毫无疑问处在产业结构或产业链的相对高端层次,也是当代经济的主体形态和主导方向。打造区域性“一基地”和“一高地”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为此,应当既要一手抓好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又要一手抓好两者之间的协调并进。同时,还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产业转型升级并形成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总之,徐州打造“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具有内在的发展逻辑:一方面主动顺应了国际国内、省内省外发展大趋势大格局对徐州发展新定位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又集中体现了构建徐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要素和主导方向。只要通过几年持续建设,必将如期实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产业振兴目标,并以产业振兴带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努力建成“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作者为淮海发展研究院院长、江苏师大“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