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记者 范海杰
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自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徐州收获了一大批“国字号”荣誉。
如此多的“国字号”荣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意味着雄厚的竞争实力,意味着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与勇气!这一个个沉甸甸的荣誉背后,留下的是千万徐州人一串串坚实而奋进的足迹!
这是一个
森林环绕的城市
2012年7月9日,在第九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开幕式上,徐州等10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殊荣。
多年来,改变煤城灰色形象,建设绿色宜居城市,让子孙后代共享生态之福,成为徐州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启动以来,全市把建设森林城市作为优化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大力拓展造林空间,开展“二次进军荒山”活动,显著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到创成“国家森林城市”时,全市植树造林5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9%,各项创建指标均超过目标值,实现了老工业城市环境由“灰”向“绿”的靓丽转身。
这是一个
整洁文明的城市
2015年3月24日,全国爱国卫生工作会议暨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现场会召开。会上,我市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自2004年我市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内容,摆上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基础工作,创新管理体制,切实改善城市卫生环境。自2014年开始,我市创卫工作进入攻坚冲刺阶段,根据国家创卫指标体系,认真对标找差、突出问题导向,加大标本兼治力度,提升软件硬件水平,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任务,通过坚持不懈努力,全市创卫工作跃上新台阶、取得了新成效。通过创卫,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突出,公共场所、生活用水管理更加规范,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传染病防治全面强化,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卫生管理效果凸显,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这是一个
园林般的城市
2016年1月29日,国家住建部召开新闻通气会,徐州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01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作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主要措施,列为徐州市“十二五”规划完成主要目标之一,大力实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靓、路更畅”五大行动计划,围绕山和水,通过实施显山露水、退渔还湖、去港还湖、扩湖增水、采煤塌陷地修复、宕口治理、荒山绿化等典型项目,对徐州的山水资源持续进行生态治理和修复,做足山水文章。徐州连续4年实施了100项重点园林绿化项目。进一步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力度,城市绿化标准、总量和质量大大提高,尤其是重点投资新改扩建了一批开放型公园、广场等精品工程。目前,徐州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31平方米,市区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177个,5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8%,真正实现了生态文明成果人人共享;公园全部免费开放,真正做到了还绿于民。
这是一个
鱼水情深的城市
2016年7月29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召开,徐州连续第八次被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
徐州一直有着光荣的双拥传统。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构建了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军地共建、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新时期双拥工作新格局。多年来,各地各部门和驻徐部队始终从大局出发,重视双拥、支持双拥、推动双拥,不断健全机构、落实责任,完善党委议军、军地联席、互办实事、现场办公等协调工作机制,促进双拥体系建设走上了法治化、制度化的轨道。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驻徐部队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富国强军的重大战略思想,统筹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为目标,团结一心、通力协作,不断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双拥工作取得了新的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