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三个作用” 推进“两聚一高” ——贾汪区、新城区传来的徐州发展最强音 |
小康社会征程中 创实绩走前列 ◎曹志 贾汪区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两聚一高”主题,全面“学习海安”,发挥“三个作用”,聚力创新加快转型升级,聚焦富民补齐民生短板,推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贾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创实绩走前列。 着力构建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咬定转型升级不放松,依托传统产业基础,进一步拉长延伸冶金、煤化工等产业链条,构建贾汪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支撑,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引领、特色服务业为亮点的绿色多元化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精尖缺”人才高地构筑,更快速度实现发展动能转换。 着力建好引领未来发展的四大平台。徐州工业园区迅速实现由建设期向招商期转变,年内创成国家生态园区,尽快创成国家级开发区;双楼物流园区年内拿到国家级综保区牌子,打造淮海经济区特色发展的临港新城;潘安湖科教创新区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迁建为契机,有效集聚教育、科技、人才和信息资源,建成徐州市民的“第二居所”;大泉片区立足现有生态优势和旅游产业基础,全力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旅游风情小镇;举办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投资推介会,集聚高端要素,承载创新资源,形成传统有形载体与现代无形平台的叠加优势。 着力释放贾汪的生态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动融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以争创省级生态保护引领区为抓手,真正将贾汪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 着力在提升群众获得感上下更大功夫。牢牢把握聚焦富民的工作导向,加快实现由关注GDP到关注百姓生活的视角转换,切实将工作重心、着力点和政策取向向民生事业倾斜,更高标准增进民生幸福,补齐贾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短板,让全区老百姓的“口袋”更加充实。 着力建设更具影响力的徐州副中心城市。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主动接轨、全面融入徐州主城区,以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吸纳力强、辐射力强的徐州副中心城市为引领,更加科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着力突破关键领域的重大改革。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解影响制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消除制约我区各项事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塞点,加快形成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双向开放格局,在更高层次积蓄发展后劲。 为更好地发挥“三个作用”,推进“两聚一高”,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贾汪区更加广泛地集思广益、汇集众智,上下一心、共创未来,画出民心民愿的最大同心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贾汪区区委书记) 让“强富美高”新贾汪 展现令人鼓舞的 现实模样 ◎张克 今后五年,贾汪区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生态立区、旅游富民”战略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两聚一高”和发挥“三个作用”为统领,聚力创新加快转型升级,聚焦富民补齐民生短板,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贾汪。 与市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强富美高”新贾汪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现实模样。综合实力更强,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三个口袋”更加充实,经济总量达到全市中等以上水平、均量走在苏北前列;发展质量更优,工业迈进“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千亿时代”、物流业迈进“通江达海时代”、旅游业迈进“全域旅游时代”,高效设施农业保持全省领先位次;城乡变化更大,“一主两副”城市格局初具规模,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基础设施均衡化、美丽乡村特色化、公共服务普惠化进程明显加快,主动接轨全面融入主城区步伐明显加速;生态环境更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重大成果,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贾汪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加清新;人民生活更幸福,全面完成新一轮脱贫任务,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8760元和22110元,“七个更”建设再上新台阶。 把转型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贾汪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期,我们将积极顺应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力以赴把稳的基础打得更牢,把进的势头保持好、发展好。 把产业强区作为第一方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量提质为目标,不断巩固“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建设成果,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物流业为支撑、生态文化体育旅游为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 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抓住项目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必须全面落实到项目上,通过产业招商、对上争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坚持每年新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后劲。 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发展的突破点放在创新上,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全面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把深化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不断突破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最大化释放改革红利。 把富民优先作为第一导向。始终把为百姓办实事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及时、更准确地了解群众期盼,更充分、更有效地保障群众权益,每年坚持办成一批惠民实事,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贾汪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更是历史赋予的新使命。我们将立足更高起点,谋求更大作为,推动贾汪未来新跨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贾汪区区长) 着眼发挥“三个作用” 促进新城区 繁荣发展 ◎邱颖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打造我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体系,新城区将作为城市双中心之一,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区,市级功能转移接纳地,承担着行政办公、金融服务、会议展示、文化娱乐、旅游服务等功能。新城区党工委、管委会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实际研究确定了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2017年,新城区将按照“繁荣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两聚一高”,着眼发挥“三个作用”,聚力全市“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建设,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抓关键、破难题,补短板、促提升,敢创新、求发展,全力促进空间布局优化、功能配套提升、产业发展壮大、产城融合发展,努力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中挑起更大担子、作出更大贡献。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以增强发展活力、扩大有效投入为抓手,全面从严治党,深化改革创新,加快产业培育,着力改善民生,注重效能提升,强化队伍建设,有序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此,新城区要着力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第一,深刻领会“2+6+15”的城市空间布局体系,围绕“在淮海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重点解决好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平台集聚效应,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金融集聚区和淮海基金园载体建设,初步构建起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检验检测科技园投资运营管理体系,全面展开启动区规划建设工作,引进区域内外具有带动作用的检验检测认证专业机构,加快产业集聚。 第二,狠抓有效投入,增强发展后劲,着重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城建重点工程、民生实事项目,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促进社会投资提质增量。重点推进迎宾大道高架、彭祖大道贯通、峨眉路西延、汉源大道改造等道路工程,精心实施新元大道林荫路改造、张屯河西延景观河道、汉源大道东侧闲置地块整治工程。加快教育服务设施建设,同步完善周边配套道路。加快推进淮海基金园、检验检测科技园、淮海经济区邮件集散中心、苏宁物流产业链项目、健康养老社区等重点产业项目,着重抓好中锐科教创新园、中茵商业广场二期、淮海银行等商贸金融类项目建设。 第三,聚焦群众关注诉求,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围绕“在苏北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发挥领军作用”,重点解决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服务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短板,加快完善教育、医疗、交通服务体系,提高社区综合服务水平和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第四,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着力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常态化推进“四项督查”和“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有效防控可能影响安全稳定的风险因素,为党的十九大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围绕“在营造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中发挥先行作用”,重点解决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让改革者有位、让担当者无忧的正导向,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做好这五个方面工作,是新城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新城区党工委、管委会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新城区建设发展的决策部署,自觉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对照群众期盼,对照岗位职责,全力以赴做好新城区建设发展事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新城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