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 正文

“一带一路”三周年 让中国与世界共赢 专家谈

 

奏响共赢曲 引领新繁荣

——写在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三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许志峰 王 珂 吴秋余

  制图:张芳曼

  美丽初秋,最忆杭州。曾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今成世人瞩目的焦点,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的手再次紧紧相挽,全球经济将从这里踏上新征程。在G20杭州峰会上,无论场内的热烈讨论,还是场外的坦诚交流,都有一个高频关键词:“一带一路”。

  历史指针拨回三年前。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瓜果飘香的中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同年10月,在椰风送爽的东南亚,习近平总书记又发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一呼而百应,“一带一路”倡议让世界上最长的两条经济大动脉、文化大长廊,走出历史深处,合奏时代交响。

  这三年,“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逐步成为世界强音,焕发出强大感召力;这三年,“一带一路”从宏伟构想逐步化为现实成果,展现出蓬勃生命力;这三年,“一带一路”从政府主导逐步转为各方行动,释放出独特吸引力。

  今年8月,在塔吉克斯坦,由中企承建的“瓦赫达特—亚湾”铁路通车,居民往来不再需要绕道邻国,当地经济也迎来新希望;9月,在巴基斯坦,中巴合作建设的瓜达尔港自由区奠基启航,作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的中巴经济走廊迈出新步伐……雏形初具,愿景延展。三年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建设契合当今世界谋发展、促和平的共同诉求,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自信、胸怀与担当,引领着沿线国家携手促共赢,创造新繁荣。

  新蓝图——

  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

  7月,来自101个国家的212家主流媒体代表齐聚北京,参加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6“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这一论坛自2014年以来已连办三届,成为目前由中国媒体举办、参与国家最广、媒体数量最多的全球媒体峰会。论坛上,思想激荡,观点碰撞,妙语连珠,掌声不绝。不同地区、不同肤色与会代表由衷的认同感,是“一带一路”倡议迸发勃勃生机、赢得世界点赞的一个缩影。

  大漠驼铃,碧海白帆。打开世界政经版图,“一带一路”东接亚太经济圈,西入欧洲经济圈,地位举足轻重,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人口约44亿,生产总值约23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沿线各国发展意愿强烈,迫切盼望找到新的发展模式和区域合作形态。加强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一起应对危机挑战,已成共识。

  “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彩阐述,让“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传遍世界,深入人心。

  这是一条共同繁荣之路——

  “一带一路”犹如一双长而有力的臂膀,托举起亚欧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一带一路”是各国通往共同繁荣的大舞台,并非中国的独角戏,它所具有的开放性、包容性,为世界带来无限可能。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迎来一个共建共享的新节点。

  “‘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世界资本流动提供的全球性公共服务平台,全世界的资本和资金都可以参与。”中科院“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刘卫东说。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翻开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新华章。

  这是一条互联互通之路——

  哈萨克斯坦铁路总公司执行董事长阿纳什金的办公桌上,哈文版中国铁路分布图和中欧班列线路示意图很抢眼。阿纳什金说,过去,清关、报关需要5个小时,现在30分钟就能完成;过去列车在哈境内一天只能走500到600公里,现在能奔驶1300公里。

  “要想富,先修路”,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道理,如今化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心愿。中国将“一带一路”建设的切入点定位于互联互通,看准沿线国家发展的掣肘点,找到欧亚经济腾飞的立足点,抓住造福沿线人民的关键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是中国智慧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诚意的最佳诠释。

  这是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漫漫丝路,绵延万里。“一带一路”建设既有对千年丝路精神、文化、文明的传承,更有对发展理念、方式、道路的创新。“一带一路”沿线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人民勤劳,但不少国家仍处于贫困、冲突、战乱中,亟须新的发展模式和合作形态。

  与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密切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应和了沿线国家创新发展方式的现实呼唤,各国并肩打造全新的绿色、健康、智力、和平丝绸之路。

  新进展——

  务实合作的“一带一路”

  不久前,一项锁定中国、涵盖五大洲近万人的调查在全球展开。这份调查的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角色在世界舞台的转变:整体形象稳步提升、在国际社会更有担当的中国,获得越来越多海外人士的好评,18—35岁的年轻人平均给中国打出更高分数。

  近几年,世界经济把更多期待寄予中国。中国致力于自身经济转型,拿出亮丽成绩单的同时,也在世界经济中体现了“中国担当”,散发着“中国魅力”。

  今天,当巴基斯坦人把吉拉姆河湍急水流变为清洁电力,当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在国际贸易整体低迷之际仍物流如织,当塔吉克斯坦杜尚别热电厂给民众送去祈盼多年的温暖……实实在在的利益,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一带一路”,是中国倡导的合作共赢之路,也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的时代注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来,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与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与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化,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截至今年7月,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累计达511亿美元。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额突破万亿美元。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一带一路”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渐次铺开,建设速度和成果超出预期。

  基础设施短板正在补齐,提高沿线各国联通效率——

  由中企承建的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项目即将开通,这是肯尼亚百年来建造的首条新铁路,总投资38.1亿美元,其中90%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优惠贷款。项目已为肯尼亚创造就业岗位4万多个,培训技术人员约2万名。

  打通“断头路”,提升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水平,是“一带一路”规划的重要理念。三年来,沿线国家加强合作,畅通便捷的丝绸之路已见雏形。渝新欧、蓉新欧、汉新欧、郑新欧、西新欧,一条条大通道让原本坎坷多艰的丝路车行无阻;普特拉姆燃煤电站、老挝南塔河水电站、印尼玛木朱电厂,一个个合作项目繁星点点,给沿线人民送去光明与希望;油气管网、输电走廊、能源通道、卫星通信,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联通格局挽起沿线国家合作之手。

  政策协调力度持续加大,力求沿线各国优势互补——

  “一带一路”沿线人口众多,市场规模极为可观,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互补性很强:有的能源富集,有的劳动力资源足,有的地理区位优势独具。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形成互补互利互惠。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政策协调、消除合作障碍,是做大做好合作“蛋糕”的关键。

  去年,中国正式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绘制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壮美蓝图。沿线国家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开展务实合作。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波兰、老挝等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8个合作规划编制。这些规划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以合作共赢为指南,为拓展各方合作空间、发挥潜力优势、促进共同繁荣、增强联合竞争力提供了政策保障。

  交流学习平台搭建成型,拉近沿线各国心理距离——

  许多走过丝路沿线的人会感慨:梦中景象与眼前画面如此接近!7000多公里的丝路上,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自然呈现,“大美丝路”旅游资源独一无二。数据显示,未来5年,“一带一路”区域的国际旅游总量占全球的70%以上,中国将为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游客和超过2000亿美元的旅游消费,也将吸引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来华旅游。人气旺的丝路游,正成为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桥梁和纽带。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一带一路”倡议要生根开花,必须得到沿线各国人民支持。这三年,随着合作交流日益深入,沿线百姓的心近了、情真了、人亲了。丝路精神的滋养,使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朝着相同的方向和梦想前行。

  新憧憬——

  持久发展的“一带一路”

  “杭州峰会是真正的国际合作重生的契机。”被誉为“G20之父”的加拿大前总理保罗·马丁的这一判断,以及国际舆论场频频出现的类似声音,透露出世界经济对中国声音和中国方案的渴望。

  习近平总书记9月3日在G20工商峰会上的主旨演讲,准确把脉世界经济,开出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

  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

  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

  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中国与沿线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的郑重承诺。

  “一带一路”生机盎然,却也像一个幼儿,要精心呵护方能茁壮成长,更好地造福沿线国家和百姓。

  这需要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

  当前,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互利共赢是根本出路。

  “一带一路”把44亿人紧密连在一起,是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区域合作大平台。“一带一路”摒弃制度模式偏见,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各方应凝聚合作共识,让“一带一路”真正成为和平之路、增长之路、机遇之路,共建利益和命运共同体。

  这需要加强市场导向建设。

  无论在一国之内或是在国际市场,有活力的产品才能长久。“一带一路”离不开沿线各国政府的引导,但要拥有更旺盛的生命力,还须回归市场。在推进过程中,应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主体作用,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以商业化原则、市场化机制和手段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来,我国央企和民企表现踊跃,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正能量。据统计,央企参与了大量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包括中俄、中哈、中缅原油管道,中俄等周边国家输电线路,以及中缅、中泰等项目。同时,积极与沿线国家开展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走出去”“引进来”,企业可能遇到一系列困难,比如对当地政治经济、投资环境、法律条文不熟悉,海外项目专业人才匮乏,“走出去”的配套政策和机制滞后等问题。政府应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助力企业解决“水土不服”,扬帆远航。

  这需要推进切实有效的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回应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呼声。共建“一带一路”,既要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又要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与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

  在“五通”方面,沿线各国还有不小的努力空间。区域基础设施尚需进一步完善,形成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还要进一步提升,形成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人文交流还应更广更深,增强不同文明的互鉴共荣。

  三年回首,从规划布局到落地生根再到深耕细作,“一带一路”留下一行行坚实的足印。展望前方,我们祝愿沿线国家同心共绘“一带一路”新蓝图,奔向更繁荣、更和谐、更美好的明天。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07日 01 版)

 

 

 

“一带一路”,让开放中国与世界共赢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到一个月后,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3年间,“一带一路”倡议从中国走向世界,一批有影响力的大项目逐步落地,建设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和投资低迷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心剂,让中国全方位开放的进程与世界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奏出合作共赢的和谐乐章。

  “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倡议”

  一个国家强盛才能充满信心开放,而开放促进一个国家强盛。建设“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中国扩大全方位开放的重要举措,是中国顺应时代潮流做出的正确选择,赢得了世界的喝彩。

  德国杜伊斯堡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见证者,最早开通的中欧班列——渝新欧班列就到达这里。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德国时曾到这里参观。如今,这条长达1.1万多公里的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不断激发出新的贸易机会,每周运行10多趟班列。几个月前,杜伊斯堡港还同中国新疆相关机构签署备忘录,助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际商贸物流中心。

  “‘一带一路’是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动人心魄的倡议,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杜伊斯堡港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希·斯塔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渐进的过程,杜伊斯堡港非常幸运能参与其中。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主动谋篇布局,不断将自身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合。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到连续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十三五”规划,反复提及“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成为中国致力于打造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

  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发布,贯穿亚欧非大陆、连接东亚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的经济大动脉跃然纸上。“一带一路”覆盖近44亿人口,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畅通的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血脉经络。

  “‘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奠定了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石。”柏林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部主任克里斯蒂安·德雷格尔表示。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具备强大的经济投入,旨在建造更多基础设施,这对大家都是好消息。

  波兰前驻华大使克日什托夫·舒姆斯基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开创性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大意义。波兰也因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得以进一步提升在欧盟中的地位。

  “开创互惠互利美好前景”

  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去年12月发表报告指出,从自身利益考虑,欧盟不应等到“一带一路”项目抵达欧洲时再被动回应,而应将现有项目与“一带一路”对接,在欧洲及其邻近地区与中国实现更广泛的合作。

  3年来,中国力推“一带一路”倡议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对接,释放出共同发展的无限活力。“一带一路”和欧洲投资计划对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启亚得里亚海、波罗的海、黑海沿岸“三港区合作”,加快推进中欧陆海联运快线建设。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合作对接联合声明,得到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积极响应。中国与韩国决定推进四项发展战略对接,与蒙古国商定对接“丝绸之路”与“草原之路”,与越南加紧磋商“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合作。经济走廊建设方兴未艾,中巴经济走廊项目陆续开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

  哈萨克斯坦德国—哈萨克大学国际与地区合作研究所所长苏尔丹诺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哈方对此深感荣幸。如今,哈政府和舆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中哈两国领导人已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哈方“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达成共识,两国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方面已经取得早期收获。

  印度尼西亚国家科学院地区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吴艳德丽对本报记者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来,吸引了印尼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带一路”建设与印尼促进经济融合的海上高速公路政策相吻合,将为印尼提供增强本国竞争力的重大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为伙伴国开创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有媒体报道说。“中国启动雄心勃勃的计划,拓展在全球的脚印,重新定位其经济的重要性。”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写道。

  “创造出新的财富增长板块”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在共建“一带一路”道路上,中国与沿线国家搭乘共同发展的列车,一起驶向梦想的远方。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展政策与分析司司长洪平凡表示, “一带一路”倡议包含许多国际合作举措,可以为振兴世界经济作出重要贡献。“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可以增加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提高其经济增长率,并产生有利于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

  截至今年6月,中国同20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同“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共同建设了46个境外合作区,中国企业累计投资超过14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6万个就业岗位。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25%,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8%。

  “‘一带一路’建设成功推进,将使目前游离于全球化边缘的一大批国家和地区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在广袤的欧亚大陆和海洋区域创造出新的财富增长板块,意义不容低估。”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说。

  3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却是关键的起步。未来,“一带一路”将给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创造更多机遇,让中国与沿线国家走上更加繁荣发展的大道。

  (本报记者裴广江、张梦旭、管克江、李增伟、谢亚宏、席来旺)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07日 04 版)

 

 

“一带一路”推动包容性增长(新论)

 

 

王义桅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经济全球化因此出现波折,甚至出现了反全球化思潮。据统计,2008年以来,G20成员共推出3500多项保护主义政策,其中80%以上仍在执行。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的走向成为至关重要的全球治理议题。        

  在危机压力下,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投资实体经济而非制造金融泡沫,也成为国际共识。但是,这种内顾倾向明显的竞争策略,缺乏足够的国际合作空间,因而也无力充当世界经济的引擎。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事实上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非常可行且有影响的国际合作倡议,引领了振兴国际和区域合作的大方向。

  世界经济持续疲软,尤其需要一种稳中求进的经济全球化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恰好具有这样的特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如果能够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满足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将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中国主张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在“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的理念中,还体现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包容性上。按之前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的标准,乌兹别克斯坦这样的国家很难获贷款。亚投行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许多合作壁垒和附带条件限制,让乌兹别克斯坦有机会通过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培育市场经济环境。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态度积极,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度和成果总体上超出预期。

  “一带一路”的成功,从根本上讲,在于它有助于解决紧迫的时代矛盾,并从长远上呼应人类重大关切。当前,世界公共产品供给缺口日益扩大,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正好切中要害,体现了大多数国家的呼声。亚投行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预计未来十年,亚洲基础设施有8万亿美元的巨大缺口。而根据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世界上还有11亿人没有用上电,推动人类共同现代化任重道远。世界日益增长的国际公共产品的需求,与落后的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正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动力,也是它受到世界范围欢迎的根本原因。国外研究机构预测,到2050年“一带一路”将新增30亿中产阶级。有国际人士评价,“‘一带一路’可成为人类最伟大倡议之一”。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来,其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利益、责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超越一战殖民体系、二战联盟体系,引领着21世纪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它旨在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补全球化短板,推动世界经济从“部分全球化”到“包容性全球化”方向发展,更体现了崛起中国的全球担当。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07日 05 版)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zixun/2016-09-07/369884.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一带一  国家  合作  沿线  建设  经济  倡议  发展
世界  共建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