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会议营销主要是通过会议宣讲、科普讲座(包括在线网络视频讲座)、咨询活动、基地(企业)参观、体验、旅游等方式推销保健食品的一种营销方式。该种营销方式极具诱惑性,不少老年人容易中招。为此,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警惕经营者打着老年协会旗号,以免费讲座、健康活动为诱饵推销保健食品。
看似正常营销,会销的诱惑在哪里?
会销本身是一种正常的营销方式,一般持续3至5天,分前期宣传、举行讲座、出产品、客户后期维护(“家访”或给老人“送温暖”)等四个环节。
前期宣传阶段。先选定片区,人流量较集中的地方,对老人们发传单或通过心理攻势确定和开发目标客户。重点强调“响应国家政策、不收取任何费用,参会还可免费领(选)取礼品”等。
讲座阶段。组织者一般会租用社区、宾馆、酒店、影院或其他大型场所的会议室,会议时间选定会避开年轻人及检查人员,以1到2小时为限进行“洗脑”。主持人主要与老年人拉家常、谈环境、侃健康,并介绍其经营的米、面、调味品等日常生活物品绿色环保,对老人嘘寒问暖展开亲情攻势,采用会员登记信息或询问的方式掌握老人的基本情况,会议结束时发放“礼品”,或用更具诱惑力的条件吸引更多老年人前来听课。
出产品阶段。经过一两次会议后,参加人数基本稳定后,“会销”便进入正题,一般是向老人讲解常见疾病及其危害性、致命性等,再由所谓“专家”组织免费“公益体检”,并逐一分析病症,隐晦地介绍其推销的产品能防病、治病,进行“洗脑”。同时,介绍销售企业信息,增加“会销”公信力以及产品权威性。接下来组织者邀请来所谓的“老顾客”现身说法。会议进入到第四五天时才出产品,组织者一般不把产品带入会场,有多少人订购,才带多少产品入场。
家访阶段,工作人员会进行“客户后期维护或“家访”,趁老人独自在家时前去“送温暖”,指导老人使用和服用产品,达到后期追单的目的。
注意会销产品 谨慎购买
会议期间,组织者会根据了解到的客户信息进行分类,如原工作单位、收入情况、财产能否自主、老伴儿近况、是否独居、身体病症等,为客户购买产品制定合适的套餐,以便于产品的快速销售。组织者内部根据分工,普通工作人员会负责帮助老人跟销售人员砍价,营造价格最低、最划算、不买即吃亏的氛围。
鉴于会场一般没有多少产品,销售点和会议场所分区域设置,监管部门检查会场时看不到实物,或销售点不在管辖范围内,难以查看所销售的全部产品,很难判定产品的可靠性,有的根本就是普通食品,非保健食品,有的还可能存在价格偏高。
网约家电维修谨防上当“被坑”
近日,市民王女士家中用了三年的品牌洗碗机出了故障,因为一时找不到产品售后电话,决定上网求助,找到一个自称当地售后维修的手机号码,联系后对方很快上门服务,并收取800元作为维修费用。然而,几天后维修过的洗碗机又出现同样的故障。王女士几经寻找,联系上正规的售后人员进行维修,维修师傅告知王女士上次的维修根本没有更换配件,价格也偏高。王女士这才惊觉遭遇了“山寨”维修,想追回损失,再次联系“山寨”维修却发现对方已经关机。由于没有正规发票,王女士手中的收据上只简单地写了更换配件,没有维修点的具体名称、地址及收款人,维权陷入僵局。
高额费用,小病大修,强卖配件……家电维修问题一直困扰消费者,稍有不慎就会被坑。而一些“山寨”家电维修服务则借助互联网把这个“坑”挖得更深:在网上留下虚假地址,维修出了问题人间蒸发。一些不法商贩冒用知名家电品牌及企业的名称,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发布虚假信息,提供低劣的维修服务。但实际这些所谓的“品牌维修点”多为私人“游击队”,其名称及经营场所均为虚构,联系电话多为私人电话,并且这些维修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维修技能,维修质量难以保障。
这些“山寨”维修的不法商家广告发布者发虚假信息要承担如下责任:第一,“山寨”维修点大多没有营业执照等合法的经营资质,已属于违法经营行为;第二,“山寨”维修点假冒正规企业及品牌授权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也已涉嫌对消费者进行虚假宣传甚至存在欺诈行为,违反《广告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第三,“山寨”维修点没有依据商务部《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提供维修服务,反而提供低劣的维修服务,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及公平交易权。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要找正规的售后人员进行维修,如遇“山寨”维修点,消费者可要求广告发布者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来源: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