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晨起头晕、饭后犯困、活动气短,你就该警惕血液是否黏稠,甚至处于危险的“血栓前状态”。那么,健康体检中哪些项目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血液是否黏稠、高凝、易栓?哪些指标给我们亮起血栓形成的“红灯”?
“血液黏稠、血液高凝和血栓形成是血液的三种状态,可以互相因果、交叉重叠。形成血栓前的状态被称为血栓高凝状态,而血液黏稠度增高可造成血栓前状态。”河南省中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刘永生介绍说,血栓前状态筛查一般包括血液流变学、血凝指标、血栓指标三大类检查。通过有关检测有可能判定你是否处于血栓前状态,以便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防治脑血栓、心肌梗死等血栓疾病的发生。
如果血液黏度超过正常标准,称为高黏血症。它可引起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不足,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可能发病的信号,也是冠心病、脑梗死、肾衰等病情加重的原因。
如果血液流变学检查亮出血液黏稠“黄牌”警告,一定要重视。同时,要看凝血指标是否提示高凝血症,若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一定要进一步检查血栓指标,看看是否有血栓已经形成。
刘永生说,如果中老年人存在以下3种症状,就说明体内的血液黏度可能较高,就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1.晨起头晕。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后即感到头脑晕晕乎乎,没有睡醒后大脑清醒,思维流畅的感觉。吃过早饭后,大脑逐渐变得清醒。
2.饭后犯困。正常人午饭过后也会有困倦感觉,但可以忍耐。血黏度高的人午饭后马上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睡上一会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3.活动气短。蹲着干活时,感觉气短的人以肥胖和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居多。这些人下蹲困难或根本无法下蹲,且蹲着劳动明显感觉胸闷气短。这是因为人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憋气。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