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未来改制的需求可能源于这样几点。一个是国家对医药分开的落实措施的加强,一旦试点范围增加,未来一些中小型医院的经营可能由此受到影响,需要资本输入,以改革医院管理和运营模式来增强竞争力。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性医院目前已经面临很大压力,包括技术能力不足,设施落后,运营效率低下,管理思路跟不上市场发展等。加上医保资金本身面临压力,未来在支持公立医院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能力有限,需要引入社会资本。
有一个案例可以说明这种趋势。近期,中信医疗接手对广东省汕尾市三家公立医院的整体改制。据健康界报道,三家市属公立医院的资产由汕尾市政府委托国资委持有。汕尾市国资委以这部分资产作为投入与中信医疗共同组建一家新的投资公司,中信医疗控股。中信医疗将对未来医院的管理和人员任命有话语权。但这三家公立医院仍将保持非营利性。
汕尾的这三家公立医院是非常典型的需要在硬和软两方面进行输血的类型。硬指的是在医疗设施、楼房、医疗设备等方面升级,未来很多地方性医院会有这样的需求。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各地医疗服务的需求都会增加,而一些中小城市的地方性医院设备落后,仅靠政府资金无法完成更新换代,必须引入民间资本来进行。未来这方面的硬需求也会很大。加上国家现在逐步放开民间资本对医院的投资,可以想象未来这方面的投资会有很多机会。行业内的大公司会非常看好。
如果说硬件输入比较直接,好操作,那么软件输入就更为关键,需要更多战略考虑。所谓软输入,指的是在服务理念和管理思路上对公立医院进行改革。
目前有很多公立医院缺乏适应市场的管理人才以及理念,在服务模式、尝试互联网引入医疗、以病人为核心的服务等方面都缺乏经验。公立医院改制可以引入行业内公司对医院管理的新思路,同时输入更多有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的人才,这一点长远看起来比改善硬件更加重要。
在这方面,具备医疗和金融领域资源的上市公司非常有优势。以中信医疗来讲,背后的中信集团除了提供融资平台,还有信诚人寿这一保险公司,以及中信看好的养老等产业可以联动。
虽然公立医院改组可能会延续非盈利性,意味着投资方不能直接从公立医院项目上获利。但未来行业内公司仍然会看好,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医疗服务是朝阳产业,需求大,国家支持,对资本市场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值得长期投入,对上市公司来讲可以增加本身的估值。
此外,投资方更看重医院这方面资源和其他医疗板块联动带来的收入,而非医院本身。比如中信看好的是康复和养老服务,而这两块都需要实体服务作为支持。
随着老龄社会到来,治疗不仅是在医院进行就结束了,还涉及到术后康复,长期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等,这些职责很多医院不能进行,有很大一部分未来会通过康复机构和养老家庭服务进行,市场空间很大。医院治疗之后把病人转诊到康复机构,或者为病人提供长期家庭医生服务、慢病管理服务,都可以带来盈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