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省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记者了解到,到议案提交截止日,本次会议共收到代表10人以上联名提出的议案97件。建议修订《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9方面11件议案将交省人大常委会在大会闭会后审议,其余86件议案作为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截至1月27日12时,大会秘书处共收到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436件。
点击这些议案、建议和批评,记者发现,其中不少都与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息息相关。闭幕也是启幕时,新的一年里,两会代表委员还将延续新的履职征程,继续为百姓代言、为发展献策。
现状:血库冬季再次告急
建议:修改条例,延长献血年龄
今年省两会期间遇到10年来罕见寒潮,使得原本冬季就紧张的用血压力更为沉重。省血液中心主任孙俊告诉记者,医院手术临床用血量比往年大幅上升,血库A型血库存再次跌到临界值,急需新鲜的血液补给。
阚延静、胡娅莉等10名代表,在今年人代会上联名提交了关于修改《江苏省献血条例》的议案。来自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阚延静代表对记者说:“该条例于2000年8月1日起施行,条例中有些内容已难以适应现实需求,对献血适宜条件如献血年龄、一次献血量、献血间隔期等设限较严,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尚不完善,这些都会影响民众参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
省政协委员袁晓虹今年也提交提案,建议尽快修订十几年前制定的献血条例,激励更多市民自愿献血。她告诉记者:“2011年以来,我省血液供应出现持续性紧缺,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我省住院病人手术人次年均增幅10%左右,而供血量近年来增幅则维持在2%左右。”
对此,阚延静代表、袁晓虹委员呼吁将《条例》中的“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修改为“提倡十八周岁至六十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缩短献血的间隔时间,鼓励一次献血300—400毫升;两次采血间隔期男性不少于3个月,女性不少于4个月;献血者可以享有一天献血假,所在单位应视为出勤等。
现状:“医养结合”需求将井喷
建议:降低成本,重视老人心理健康
新年伊始,联合国国际老龄问题研究所所长马文·福尔摩萨来到南京,与钟山学院董事长陈逸签订5-10年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养老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马文·福尔摩萨预测,中国老龄人口对于“医养结合”的需求会在未来5年到10年出现井喷。陈逸坦言,目前中国专业护理人员远远不能满足井喷需求,需要加大培训力度。
省政协委员、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成长春非常关注“医养结合”前景。“这是关系中国人颐养天年的民生大问题。”他建议,在居家养老建设的具体实施规划中,注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比如社区配备懂心理学的工作人员,或对老人的家庭成员进行老年心理学的专业培训,在社区增加老年人音乐室、书吧、心灵氧吧等设施,对心理问题严重的老年人进行专业心理干预。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尤其是中国以这么快的速度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面临养老问题,医养结合是政府需要高度重视的民生大事。”省人大代表、镇江外国语学校校长潘晓芙认为:“公办医养机构数量上存在制约,建议政府一方面加大养老的公益性投入和政策扶持,另一方面鼓励民间资金注入,尊重市场规律,降低医养结合成本,不仅推动这一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也给老百姓更多选择权。”
现状:医生护士超负荷工作
建议:合理配置,增加医护人员收入
中国的医生护士“太累了”。卫生部门曾做专项调查,在4032名被调查的医生中,1/4的医生有心血管疾病,近一半医生有高血压,40岁以上医生的患病几率是普通人群的两倍。此外,63.03%的医生感觉比以前更累,61.89%的医生觉得社会地位下降,32%的医生曾遭遇过医患纠纷,近一半医生出现“职业倦怠”。
“中国医生的超负荷工作首先缘于医生资源的不足,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资源仅占世界医疗资源的2%。具体说来,每千人拥有1.2个医生,而发达国家是2.8个医生,中等国家是1.9个医生。”省政协委员葛惠男说,“以苏州市中医院为例,门诊量是15年前的4倍,住院病人是以前的5倍,但是配置的医生资源却没有相应上升,医生和护士的压力可想而知。”
省人大代表、南京市胸科医院副院长唐进建议,持续加大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力度,让优秀的医师充分流动,并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如大力发展社区医院,分流一些患者,减轻三甲医院负担。他同时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切实增加医护人员收入,改善就医环境。(沈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