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1日电 “黄牛”问题是公立大医院久治难愈的顽症,然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温医一院”)虽然年门诊量高达400多万,日平均门诊量达1.5万,却几乎看不到“黄牛”的踪迹。
图为温医一院信息化流程再造后的门诊大厅(摄影:温医一院 潘力)
据了解,温医一院担负着逾两千万人口的医疗保健和危重疑难病救治任务,门诊大厅一度人满为患。近年来,该院实现了信息化条件下的流程再造与服务模式创新,不仅避免了患者看病排长队,还借助信息系统设计让黄牛“无缝可钻”,有效遏制和减少了“倒号”等非法行为。
图为温医一院信息化流程再造前,人满为患的门诊大厅(摄影:温医一院 潘力)
一、降低“黄牛”操作空间,让他们“无机可乘”
1、身份证实名制就诊、医保实时结算。400多万门诊患者中,身份证实名制就诊人数高达83.75%,医生看诊时会核对患者身份信息,若电脑系统中显示的照片等信息与患者实际不符,将不予看诊;同时,医保实时结算的支付模式使得患者必须持有本人的医保卡方能享受医保。
图为温医一院实名制预约预存系统(摄影:温医一院 潘力)
2、随机发号让“黄牛”无法秒杀囤号。针对新兴的网络囤号的“黄牛”,“预约者取消预约后,号源不固定时间随机放回”的措施,有效遏制了“黄牛”利用编造信息先将线上号源秒杀囤号,找到买家后取消预约再立刻以患者真实姓名补占的行为,让“黄牛”摸不到放号规律、无法重新找回号源。
3、诊间预约降低“黄牛”抢号的空间。接诊医生会按需为患者后续的复诊、会诊进行诊间预约,且诊间预约的号源长达1个月之久,也就是说复诊的患者提前一个月即可在医生处预约到就诊号。
二、“号源”真正触手可及,每位患者都“有号可看”
1、降低群众获取优质资源的门槛。预约模式彻底取代传统窗口挂号排队模式,实现患者100%预约就医,其中提前半天预约的预约率已达70%。在该院,预约服务形式覆盖各层面人群的需求,主推电话预约,又有现场、网络、微信、手机APP、支付宝、“趣医院”等多个平台,首诊患者只要会打电话,提供姓名、性别、手机号码即可预约,操作简单。
2、增加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一是增加专家出诊时间,目前每周专家门诊诊次比2012年将近翻了一番;二是每位专家门诊期间号源全开放,且初诊患者提前14天预约,从而扩大可供患者选择的“号源池”,即便是本院职工临时加号也不得占用公共资源,而是通过专家额外时间进行消化;三是医院保证每一位到院患者当天能够就诊,门诊医生不够时,诊区服务站将及时与科室反馈,从病房调配医生。
3、充分利用名医的碎片化时间。一是对于在已有的门诊时间内挂不到专家号的患者,医院设置等待预约,把对某专家有需求的患者统一集中在一起,另外安排时间为他们看诊;二是破除以半天或者整体单位时间安排诊次的陈旧方法,充分利用医生完成手术或者开会后剩余的“两三小时”时间,预约一定量的门诊。(黄丽颖、王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