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除颤是抢救心跳骤停的患者时常用的方法之一。一般而言,电除颤一到两次即可取得预期效果,否则即视为抢救无效。近日,一名没了心跳也没了呼吸的患者,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急诊室中经历了连续23次电除颤,最后成功被救活,堪称生命的奇迹。
昨日,记者从市一院急诊科了解到,被成功救活的患者是一名41岁的女性,家住清浦区黄码乡。该患者日前发现自己有突然晕厥的症状,于是13日上午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市一院就诊。当其乘坐公交车即将到达市一院时,又突发昏迷,家人慌忙将其送入市一院急诊室。医生检查发现,此时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呼吸心跳全无,情况十分紧急。于是,市一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在主任医师孙虹、副主任医师赵红梅的带领下,迅速投入了一场保卫生命的“战斗”,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和电除颤等急救措施全都用上了。
据参与抢救过程的高志伟医生介绍,当时给患者进行电除颤时,发现她对电除颤有反应,但每次除颤后自主心跳仅能维持五六分钟。虽然只有一丝希望,医护人员们没有放弃,一边反复地对患者进行电除颤急救,一边查找患者晕厥的病因,当查出患者晕厥与低钾血症有关时,即开始为患者补钾。终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连续抢救,当电除颤进行到第23次后,患者的自主心跳出现后没有再消失。“电除颤23次后能抢救成功的十分少见。心脏骤停的患者一般除颤一到两次就恢复了,否则可能就抢救不过来了。”高志伟告诉记者,抢救结束时,一名医护人员感慨地说,市一院急诊科今年一年进行的除颤都没有这一次多。
记者了解到,该患者在抢救结束后的第二天奇迹般地苏醒过来,且意识十分清醒,目前病情趋于稳定,仍在重症监护室中观察治疗。
据悉,低钾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电解质紊乱,当人体内的钾元素摄入过少或排出过多时就会发生,症状轻者可导致身体疲乏、软弱无力、反应迟钝、心律失常等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高志伟医生表示,该患者的低钾血症与其服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有关。(傅停停 王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