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或许都有一个“心魔”,只不过,只要不触碰它,一辈子都不会爆发。但是,现实总是无奈与残酷的,由于身体、心理、社会等各种因素,一些人的“心魔”总会趁势而发,甚至吞噬生命。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10月8日,记者前往市仁济医院采访获悉,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是前来就诊的患者中3种主要的疾病。
躁狂症和气候有关
家住解放中路社区、30岁的鲁鸿飞(化名)是一名下岗职工。他患有躁狂症,有一阵子服药不规律,导致病发。有一次,他偷偷地从妻子那里拿走了1500元钱,那是女儿的学费。鲁鸿飞来到一家面包店,买了一大堆长棍子面包,然后拿着这些面包站在路口向过往行人免费发放。
“躁狂症主要表现为情绪兴奋、骚动,社会危害较大。有的病人也表现为说大话、有妄念、想法很多等症状。”市仁济医院精神科医生顾斌告诉记者,“躁狂症的病因很多,可能与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躁狂症中潜在的内源性问题,如遗传等因素对于个人的影响较大。我遇到过一些父亲患有躁狂症,孩子成年后也发病的情况。”
很多人认为,躁狂症等精神类疾病在春季和秋季容易发作。但顾斌认为这和季节没有关系,而是和气候有关。他解释说:“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气候多变,天空整日灰蒙蒙的,恰好这个时候,阴雨天也比较多,人的心情比较压抑。健康人的心情都会因天气不好而变差,更何况原本就有过躁狂症等精神类疾病的人,情绪波动的概率会更大一些。”
顾斌提醒市民,一旦发现家人有躁狂现象等典型的临床表现,应送医院就医,马上请专业人员介入。目前此类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控制他的兴奋躁动,然后服药预防复发。治疗效果较好,基本能恢复常态,且精神不易衰退。本病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治、系统治疗。“作为患者亲属,要送患者到专科医院治疗,不要听信游医而延误治疗时机,当然,更不要相信神鬼。”市仁济医院院长潘卫国也说。
对于已被确诊为躁狂症的患者家属,潘卫国建议:“躁狂症容易复发,在预防复发中,药物与心理治疗同时应用有助于提高疗效,同时,必要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对预防本病的复发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如尽可能地为患者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尽量为其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解除或减轻过重的心理负担或压力等。”
精神分裂症最常见
相对于躁狂症,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精神分裂症。
我市有一名男性公民,曾拎着液化气钢瓶到公交车上,掏出打火机准备点火,把其他乘客吓得不轻,立刻报警。警察将其制服后把他送到看守所,以涉嫌扰乱社会治安对他实行拘留10天的处罚。经司法鉴定,这名男子患有精神分裂症。
市严重精神障碍管理项目办医师宋峥嵘告诉记者,根据统计,目前我市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为3199人,规范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为3154人。“这一数据包括了精神分裂症等6种主要的精神类疾病。”市卫计委卫生科科长沈备说。
“目前,医院共有61个住院病人,以精神分裂症居多,其中39个是男性。”潘卫国说,“病区尤其是男病区处于一床难求的状况。”顾斌也说:“现在每天门诊量为20多人。”
“根据病人住院的情况来看,精神分裂症患者占病人总数的95%,躁狂症占4%,抑郁症占1%。”顾斌说,“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表现主要是思维有偏差、出现幻觉、妄想,失去理智,容易冲动等行为。”
“精神分裂症更具广泛性,时间长了会影响智力。这个病发病隐匿,病人在发病期间容易闯祸,往往会对别人有影响,因为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有被迫害妄想症,他(她)会先下手为强。因此精神分裂症也是各类精神疾病中危害性最大的疾病之一,有很多重病人甚至犯下刑事案件。及时治疗预后较好。病情好转后,有的病人会有症状残留。”顾斌说。
家住包场镇的一名女子,父母近亲结婚,导致两个女儿都患有精神分裂症。有一次,小女儿想要吃馒头,母亲说了一句:“哪来钱买馒头!”并把她反锁在房间内。谁知小女儿偷偷把锁打开,看到母亲,一边说“我要个馒头都不给我”,一边拿起钉耙就向母亲背上打去,当场把母亲打死了。
同样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还有家住我市农村的一名老太太。20多年前,她因家中发生火灾,3间房子不小心被烧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负担让她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由于她属于意外等突发因素导致发病,预后效果不错,后来不需要服药,长期没发病。谁知不久前,她做生意的儿子因车祸身亡,便再次出现了精神分裂。
“其实,因意外事件过分悲伤导致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的现象很正常,这类疾病称为心因性疾病,是一过性的。”顾斌解释,“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导致精神类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与心理承受能力有关。心理防线就像一根橡皮筋,弹性有限度。当突破极限,人就受不了了。而心理承受能力与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其实没多大关系,和自身的经历有关。如果父母教育方式粗放一些,别让孩子做温室里的花朵,孩子的心灵就没那么脆弱。此外,精神类疾病还和重视程度有关。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因夫妻吵架等事件产生心理问题后去咨询医生的例子是很正常的,但在中国,对精神类疾病还是讳疾忌医的。”
“事实上,据统计,包括轻型官能症、抑郁症在内,中国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已达到17%。”他提醒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人长期服药很关键,家人督促尤为重要。”
重度抑郁易轻生
今年50多岁的市民刘远(化名)是做生意的,前不久出现了不说话、想自杀等表现,妻子非常着急,托朋友咨询医生。
“像这样患有抑郁症但怕丑不敢看医生的病人不少,有的人去上海咨询。”潘卫国说,“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也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
今年29岁的市民程喜(化名)就患有抑郁症,经过两三次治疗,他的病情有了好转症状。
和程喜同为抑郁症患者的市民李江(化名)就严重得多。李江曾24小时让人陪护,因为感觉自己有着强烈的自杀念头,随时随地要自杀。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自身素质、心理、天气、社会关系等直接原因和间接因素。”顾斌分析,“不少抑郁症患者性格比较内向,追求完美,不喜欢与人接触交流,容易走极端。”
那么抑郁症与其他精神类疾病的危害有什么不同呢?顾斌说:“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最严重的情况就是要自杀。而精神分裂症往往是怕自己被杀掉而去杀害别人。尽管没有确切统计,但在所有自杀人群中,根据他们最后一周的表现来看,一般都是抑郁症患者。”
如何预防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潘卫国认为,市民自身注意调节和全社会的重视非常关键。“就自身而言,平时应注意为自己减压,多锻炼身体,经常与人交流,遇到不开心的事、产生不良情绪后可以与亲朋好友多沟通。就社会而言,应重视精神类疾病患者越来越多的事实,消除对此类疾病的歧视。目前,我市已对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了一些救助政策,例如达到残疾标准后,每年能免费享用3000元精神类药物。但是,由于精神卫生严峻的现状,我们呼吁对有自残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继续推进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设,让海门患者尽量在本地就医。” (顾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