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祥 通讯员 邓永红 呼吸科的工作脏、累、重,且老年、危急重症患者多,紧张劳累不亚于急诊室,繁忙辛苦不次于ICU,医护人员时刻都处于一种备战状态,李海泉在临床一干就是16年。 16年艰难险阻,他勤恳不辍,立足本职。他说,既然穿上这身白大褂,不仅是选择了一生的职业,也担负了一生的责任:对生命负责、为患者服务。 从一名普通医生到呼吸科副主任,他始终不敢忘记肩上扛的是与患者生命攸关的责任,他始终铭记成为医疗工作者时的誓言,成为一名好医生是他终生的奋斗目标,这就是李海泉,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徐州首届“十佳医生”的获得者。 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奉献。冬季呼吸科危重病人一个接一个,患者年龄大,病情重,变化快,早来晚走早已是家常便饭,急诊、会诊更是随叫随到。有一次,李海泉抢救过病人已是晚上9点钟,刚到家端上饭碗,总值班打来电话说消化科有一突发呼吸困难抢救患者急需会诊。二话没说,他放下饭碗就打车赶回医院,待会诊后已是晚上11点半。回到家他刚刚睡下,深夜两点ICU的急会诊电话又打来了。时间就是生命,他以最快速度投入到医疗抢救工作中,患者得救了,他却因为过度疲劳,连续几天满嘴冲起了水泡。 今年春节期间,呼吸科病房难得一次没有危重抢救病人,医护交接班有序进行着,他刚要脱下工作服回家,胸外科主任一个电话打来:“你在哪里?速来手术室!急诊支气管镜!”原来,一位患者不慎被鱼刺卡在食管,由于自己处置不当,导致穿透到纵隔,引起纵隔脓肿,压迫支气管,危及生命,急需支气管镜解除配合手术。他迅速到位,操作娴熟地配合外科医生,使这名患者转危为安。 35岁的王先生不幸患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由于多年病情的反复发作,他不得不住院治疗。出院后,因为经济条件限制,患者经常自行中断维持治疗的口服药物,为了省钱也从不复查。了解到这一情况,李海泉耐心做患者家属工作,还自己出钱为患者复查CT、继续药物治疗。几个月后,这名患者将积攒的医药费还给了他,还给他带了家乡的土特产。虽然目前的科学手段还无法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恶性肿瘤等疾病,但李海泉觉得,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程度为患者解决疾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就是给予他们最大的尊严。 “只有精湛的医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在医疗科研方面,他密切关注学科的发展动态,根据国内外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确定切合自己实际的研究方向,他开展的“抑制MicroRNA-21的表达对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靶基因的探讨”“瘦素增强人外周血γδT细胞对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Ⅱ型呼吸衰竭”“TBNA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等医学研究在省市均处于领先水平。 从医16年来,正是凭着精益求精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医风,李海泉在默默奉献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了全院职工和广大患者的交口称赞。但是他却深深觉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医学道路上自己所做的还远远不够,今后更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继续为广大患者服务,继续攀登医学科学的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