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行业信息 > 正文

虚假健康信息何以频频蛊惑人心?如何破解?

 

虚假健康信息何以频频蛊惑人心?如何破解?

 

冯一帆

  虚假健康信息何以频频蛊惑人心

  调查动机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食药监总局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其中将食品和保健食品标签虚假标识声称行为作为一项重点整治内容。

  在保健食品虚假宣传中,有一类最为突出,即形形色色的虚假健康信息,其中既有夸大其词的虚假医疗、保健食品广告,也有各种冠以专家说法之名的伪科学,可谓害人不浅。治理虚假宣传必须抓住要害,虚假健康信息传播的“七寸”在哪儿?《法制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随着信息传播渠道日趋多元,人们在生活中遇到虚假健康信息的情况逐渐增多。

  不久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健康教育信息服务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大健康信息供给服务力度,规范健康教育信息生成与传播,加强健康教育信息监管,提升健康教育虚假信息处置力度。

  《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虚假健康信息成因复杂,对人们生活的危害逐渐增大。

   虚假医疗广告挖坑不浅

  今年暑期,一名叫刘洪斌(有时称为刘洪滨、刘洪彬)的老太太“红”遍大江南北。

  据相关媒体报道,“顶着各种不同头衔的所谓专家‘刘洪斌’从2014年开始出现在各大卫视”。

  现居住于上海市闵行区从事传媒行业的徐女士对媒体上的各类虚假医疗健康信息有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还有阅读的习惯就会发现,一些地方的小纸媒每天都会有不下4种医药广告。”徐女士说,“白癜风可以治、癌症可以治、牛皮癣可以治,什么都可以治,甚至药到病除。很多亲戚朋友会问我这些信息是真的吗?广告上的信息不需要审核的吗?我每次都会告诉他们不是这样的,然而现实状况很复杂”。

  据徐女士介绍,医疗广告必须经过出版方有广告审核资质的专人审核。包括药品及医疗器械在内的医疗广告都不得含有夸大疗效、保证治愈等类似词语,不能用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医生患者等作为形象代言。麻醉药品、毒性药品等类型不得刊登广告。广告投放方必须提供医疗有关的正规证件执照,否则不得刊登等。“这些在相关法律法规中都有明确规定”。

  “有些地方小媒体之所以投放这么多医疗保健广告,也有现实的无奈。”徐女士告诉记者,“医疗广告向来都是广告大户,不管是报纸还是杂志,对于这样的广告也很头疼。登或者不登都是在博弈中取舍。如果广告方能够提供相关资质,并且乐意配合审核人员改动相关用词,打个擦边球什么的,大家都很乐意接这样的广告。”

  “但是通常碰到的情况是,广告方只能提供最基本的保证,而且都坚持用那种很耸人听闻的标题。对于这种医疗广告,大的媒体一般不会登,但有些小的媒体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太过分就好。等到有人来投诉了,再撤下来。虽然大家都知道医疗广告很多都是虚假的,但真正投诉媒体并不算多,但难免还是有人会因此上当受骗。”徐女士说。

  不久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通报15个虚假广告案例,其中12个为虚假保健品和药品广告。

  徐女士的一名亲戚曾患白癜风,专业的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告诉他,这个病只能抑制,很难完全治愈。不过,这名亲戚从媒体上看到很多治疗白癜风的广告后,想尝试一下。

  徐女士对记者说,“亲戚看到能治愈的广告后就信以为真,别人劝他,他就会说‘广告都登了,怎么会是骗人的?要是骗人的,这医院怎么能生存这么久’?最后,亲戚还是去了,但现在依旧没有治好。因此,对于虚假医疗广告来说,大家还是要提高警惕意识和科学素养,全面禁止并不现实”。

  求医心切易相信“伪科学”

  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也为虚假健康信息传播提供了渠道。

  家住江西省南昌市的刘先生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他最近为手机上五花八门的健康信息感到烦心。

  “最近这段时间也不知是怎么了,爸妈特别相信微信上一些来历不明公众号的医疗保健信息,并且还在朋友圈、亲戚群中广为转发,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还真按这些保健信息去做。”刘先生说,“父母不仅不听儿女的劝告,相反还认为我们不懂医疗保健常识,不懂科学。虽然我知道父母是为我们操心,但真的很想让他们看得清楚一点,也很担心一些所谓的‘健康饮食’或者‘江湖偏方’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危害。”

  刘先生告诉记者,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长辈越来越注重养生、注重身体健康。然而,长辈使用智能手机时间不算长,又容易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一些信息,喜欢盲目而热心地分享,三人成虎,造成和加剧了这种情况。“虚假健康信息害死人。你相信并转发虚假健康信息,可能就出现在邻居另一个长辈的朋友圈里。何况有的虚假健康信息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不但完全不靠谱,甚至可能会伤身体、害家人,这就更不能坐视不理”。

  对于当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虚假健康信息,山西省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杨大夫对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杨大夫告诉记者,追求健康是心之所向,也是一种责任。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各方面快速发展,健康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关注。但局限于医疗大环境、医疗水平以及全民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许多慢性病、劳损性疾病通常并不符合人们的常识性认知,常常是难以彻底治愈的。

  “例如,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破坏、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多发于膝、手指、颈椎、腰椎部位,基于目前医疗水平,彻底治愈的可能性偏小,临床主要以缓解疼痛为目的,使其尽可能不影响平时生活质量。”杨大夫告诉记者,“有的患者求医心切,苛求根治,加上社会环境经济利益的驱动,医疗保健机制、监管力度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虚假医疗、医药信息的滋生。”

  在杨大夫看来,被媒体曝光的神医“刘洪斌”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刘洪斌顶着多个头衔,有些患者因求医心切的心理导致其盲目接受、尝试。就虚假健康信息最大的危害来讲,经济损失还是其次,关键是一些药物进入不同的个体,会因人而异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和副作用,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类似这种不切实际、夸大其词的医疗保健信息还有不少。全民健康是大的发展趋势,希望相关法律法规能够进一步完善;工商、医药监管部门严把审批关,增加监管力度;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从源头上切断医疗信息背后的利益链;相关改革措施和制度设计倾向于公共医疗卫生保健;从健康宣传方面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最终形成一条健康的医疗保健链条,促进社会医疗健康信息的良性传播。”杨大夫说。(本报记者   杜  晓 本报实习生 冯一帆)

来源:法制日报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health/hyzx/2017-11-27/412389.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虚假  健康  广告  信息  医疗  记者  媒体  女士
告诉  医疗保健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