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逆”的阿尔茨海默症,常常让家人对老人的照顾变得困难
|
||
|
||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2015年,电视剧《嘿,老头》让千家万户知道了一种并不罕见的“罕见病”——阿尔茨海默症,也被称为“老年痴呆”或“失智症”。“不可逆”的阿尔茨海默症,常常让家人对老人的照顾变得困难。
世卫组织:
照顾病人的人很容易成为第二个病人
阿尔茨海默症,也被称为“老年痴呆症”或“失智症”,于1906年由德国精神病学家和病理学家爱罗斯·阿尔茨海默首次发现,多发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会出现记忆力明显变差、言语表达出现困难、判断力变差或减弱、无法操作熟悉的事情、对时间及地点感到困惑、对了解视觉影像和空间关系出现困难、性格特质改变、情绪及行为改变等症状。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曾指出:“当一个家庭成员被诊断患有失智症后,其照护服务提供者很容易成为第二个病人。”
就像《嘿,老头》的电视剧里所表现的,对普通的家庭成员来说,照护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绝对不是一件易事。
根据世界阿尔茨海默症分级体系总体衰退量表即GDS,阿尔茨海默症可以分为七个级别,从第四级开始,老人就会表现出明显的认知缺陷,其瞬时记忆和短期记忆已经衰退,只能记得住很早之前的事儿,严重时还会伴有人格和情绪的改变。阿尔茨海默症是不可逆的,随着级别的递进,老人需要获得的照护和关注也在递增,家人却不懂得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不是简单的“老年”+“痴呆”
病情发展有7个阶段
阿尔茨海默症不是简单的“老年”加上“痴呆”,那我们怎么知道一个出现类似症状的人确实得了这种病呢?这得通过更详细的观察。医学上,人们根据大量的经验总结出一些典型症状作为判断标准。
阶段1:无症状,病人表现一切正常
对,别奇怪,当我们的身体细胞开始出现功能异常时,并不是马上就显现在行为上的。这个阶段神经细胞只是异常,还没开始成群结队地坏死。
阶段2:非常轻度的认知功能下降
这个阶段病人开始忘记一些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细节,比如熟人的名字、熟悉的地名、自己的眼镜、钥匙之类,都是比较轻微的健忘,周围人不会觉得病人有异常。
阶段3:轻度认知功能下降
有些早期患者在这个阶段被诊断出来。健忘已经到了让人觉得奇怪的地步,包括忘记人名地名或者日常物品的名称,阅读出现障碍,弄丢贵重物品或把它们放在不该放的地方,做事变得无计划无条理性等。值得指出的是,虽然这些已经是比较明显的异常,但并不是出现症状的人都被诊断出阿尔茨海默症。
阶段4:中度认知功能下降
这个阶段的症状可以成为医生诊断的依据,属于轻度或早期阿尔茨海默症。例如,病人对最近发生过的事没有印象,不能进行较为复杂的心算,忘记一些个人经历,性格变得不积极不主动,尤其是面对一些大的社交场面或者很需要脑力去做的事的时候显得很畏惧等等。
阶段5:中偏重度认知功能下降
有这些症状的人通常被诊断为中度或中期阿尔茨海默症,他们的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出现大的障碍,开始需要人陪护。病人有可能忘记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记不得在哪读的小学和中学,搞不清现在是哪个月份或什么季节,不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需要人帮着挑选合适的衣着出门。但他们通常还是记得自己和家人的名字,吃饭如厕也能自理。
阶段6:重度认知功能下降
这些症状属于中偏重度或中期(对,仍属于中期)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的记忆力变得更差,性格变化开始明显,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他们可能完全忽略周围的人和事,出现睡眠障碍、吞咽困难、频繁大小便、幻听幻视、神经质地重复某个动作、无目的的闲逛并迷路。在此阶段病人仍知道自己是谁,可能叫不出家人名字,但还能分辨熟人和陌生人。
阶段7:极重度认知功能下降
这是最后的阶段,属于重度或晚期阿尔茨海默症。病人失去了对环境的感知力,说话和行动都有困难。大小便失禁、要人喂饭、走路要人扶、甚至坐不稳、不能抬头或微笑、肌肉僵硬、出现不正常的条件反射等。
值得指出的是,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一个因人而异的渐进过程。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个病人都会出现那些列举的症状,症状出现的时间也有个体差异。如果怀疑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切忌仅凭网上的信息自行对号入座,而要去医院找医生,让医生根据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标准来诊断。平均来说,被确诊了阿尔茨海默症的病人存活时间是四到六年,但个体差异很大,从三年到二十年不等。
照顾失智老人是一件专业的事
相对于一般老人,照顾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为何更为困难?
据康源老年护理院的曹院长介绍,有一些早期阿尔茨海默的患者被诊断出来是因为健忘,他们的肢体活动没有问题,但常常忘记人名、地名或者日常物品的名称,会走失,烧水或做饭这类日常生活技能对他们而言也变得困难。随着病情的加重,有些人会出现幻听、幻视等,逐渐演变为精神疾病,有的还会有自残举动。伴随着阿尔茨海默症的出现,老人们也会出现诸如不愿吃药、不愿穿衣服、不吃饭、不洗澡等挑战性行为。一般来说,即便是被评估为4级的老人,每周也会出现1到2次挑战性行为。而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性行为,就成为老人照护中的一大难题。
曹院长说,在一些专业的养老机构会设有失智专区,有一些专门针对这类老人的疗法,比如精神疗法、怀旧疗法、音乐疗法、园艺疗法……比如音乐疗法是因为音乐对脑波、血流、激素分泌都会产生有益影响;相对于刚刚发生的事情,失智老人可能更容易记住很久之前发生的事情,比如他们能够回忆起童年时的一首歌曲,却难以记起刚刚午饭吃了什么,怀旧疗法就是通过这些长期记忆来治疗失智老人。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根据每位老人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设计出一套适合他们的照护方案。比如,对年轻时喜欢扭秧歌的老人,随时准备好花手绢,需要时陪其扭秧歌;对总以为自己还在上班的老人,每天都带着公文包陪他“视察”。“照护阿尔茨海默症老人,需要很多的技巧和极高的情商,是一件很专业的事儿。”乐天年康复护理院的姚院长将护理员比喻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回家的“引路人”,专业、爱心、耐心和高情商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四项品质。
护理员不足 失智老人“等风来”
有人说,阿尔茨海默症是世上最悲伤的遗忘,且至今尚未有任何一种药物或治疗手段可以治愈。全世界究竟有多少老人进入了这种“悲伤的遗忘?”答案是,越来越多。
根据统计,2010年,全球有接近2100万至35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到了2015年,根据《世界阿尔茨海默症报告》的披露,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人数已上升到4680万名,预计到2050年会增至1.315亿;而《世界阿尔茨海默症报告2018》的最新数据是,全球约有5000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到2050年的预测数字也扩大为1.52亿。
“全球每3秒钟就将有1例痴呆患者产生!”报告里的这句话代表着,就在我们数完1、2、3后,身边可能就出现了一位阿尔茨海默症老人。也因此,阿尔茨海默症被称为继心血管病、癌症、脑卒中后的老年人“第四大杀手”。具体到中国,有统计显示,到2015年,中国失智患者总数接近1000万,其中因阿尔茨海默症导致痴呆的患者数已经超过600万: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根据测算,2030年中国失智症患病人数可能会达到2329万的高峰。而能够为阿尔茨海默症老人提供专业护理的护理人员,却极度缺乏。到2017年,全国有近千万的失智症老年人,但与之相对应的,只有60万左右的养老护理人员。
晨报此前报道,目前徐州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88万人,约占户籍总人口的18%,其中空巢独居老年人占比达50%,约有9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阿尔茨海默病,每天有10多起老人走失。据徐州市民政局官网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全市共有持证养老护理员2462人,其中初级2051人、中级381人、高级30人。而他们也不是仅仅照顾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观念认知有限 早期干预几乎从零开始
护理市场如此大的供需不平衡是如何形成的?
一家养老机构的护理部崔经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了人才储备的难题。她说,从学校教育来说,全国设置老年服务与管理学科的高校太少,而即便是设立了这一学科的,理论教育常常也是和实践脱离的。“实际上,全国没有一套教材能教授学生如何照护阿尔茨海默症老人。”要想培养出一名成熟的、能够照料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护理员,是很难的。
康源老年护理院的曹院长表示,目前看,社会对于失智养老的认知依然有限,“如果被告知家里的老人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绝大多数的反应都是从惊讶开始。”曹院长说,一开始,家人会很惊讶地说“啊?怎么可能?”接着就是“你错了,不可能。”然后是“怎么办?家里先照顾着?”最后才是咨询照护机构。他们排斥用药,很多失智老人的家人主观地认为这个病就是“不吃药就疯,吃药就傻”,但如果能及早用药,如果能在早期进行专业干预,失智老人病发的频率会降低,病情也会延缓。
《世界阿尔茨海默症报告2018》写道:“很多人都认为,如果真的得了这种病,我们就会被困在养老院里看电视,很多人也正在经历这些。但这是一场悲剧,我们无疑可以做得更多。我们应该更好地认识和评估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需求,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背景、故事和喜好。”
(综合北京晚报、丁香园等)
来源:2019年3月17日都市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