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瑾 当前,我国医联体建设全面推开,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均参与医联体建设,双向转诊成效初步显现,区域医疗资源实现共享,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响应国家号召,徐州市中医院早在去年初即全面开启了医联体建设工作,注重将优质医疗资源输送到医疗条件相对欠发达的基层,帮助基层医疗单位提高医术,真正做到使基层居民就近就医、放心就医。该项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市中医院作为医联体龙头医院,已经与本市县(市)区21家医联体成员单位共建专家工作室56个,在培训、培养当地中医药技术人才的同时,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 认真贯彻,长年坚持,细致贴心,市中医院派驻专家所到之处,收获了患者的广泛信任和赞誉,更将国家医疗政策对基层群众的关怀送到每一位服务对象的身边,既传播了祖国中医文化,也打响了医院品牌。 反哺故乡,偏远村庄来了大专家 丰县欢口医院荆志涛工作室、丰县宋楼医院王雷工作室、沛县中医院张雷工作室、铜山刘集医院陈瑞超工作室、中源康复医院张义勤工作室、邳州炮车医院张磊工作室……一连串为业界熟悉的名医的名字,在市中医院社区医疗服务科的统计簿上还在不断增加。 徐州市中医院借助医院本土名医多的特点,鼓励各科主任、专家以个人名义或所在科室名义回原籍的基层医院组建名医工作室,开展中医医疗帮扶指导工作,每周一次开展医疗帮扶工作。没有仪式,没有宣传,一项具有中医院特色的医联体建设自此开启。 鼓励名医反哺故乡,增加了当地百姓的认同感,乡音乡情也拉近了名医与老百姓的距离,扩大了中医院的美誉度。刘峰林和张雷都是沛县胡寨人,他俩与呼吸科主任翟芳芝互相配合,发挥各自专长,在胡寨卫生院形成小型的肿瘤多学科专家会诊(MDT),3位专家各司其职,解决了许多附近患者迁延不治的疑难杂症,每周的工作都非常有成效。专家们的到来,也受到中医院许多老病员的欢迎,名医到家门口来复诊,免却了他们往来奔波之苦。 肛肠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许多人有了症状之后往往是能忍则忍,铜山区利国镇中心医院成立肛肠专家工作室后,徐州的名医亲自下乡送服务的消息很快遍传四乡。肛肠一科主任许向彤是铜山利国人,每到周五他坐诊的日子,周边百姓闻讯一大早便前来排队候诊。 目前,在科主任、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令狐庆的带领下,肛肠科已在铜山区柳新、刘集、利国、马坡卫生院及贾汪区耿集卫生院5家基层医疗机构设立了肛肠病专家工作室,每周定期派专家团队分赴这些卫生院坐诊,指导查房、门诊手术、换药,组织讨论疑难危重病的诊断与治疗问题。为了帮助基层医师掌握中医院优势技术,工作室名医手把手传授,并帮助卫生院改进了麻醉技术,缩短了患者恢复的时间。 人文关怀,大爱架起医患连心桥 中医院脑病科帮扶的丰县宋楼卫生服务站位置偏远,要两个小时车程。每到周三,科室专家轮流下派,不会开车的医生早上6点就要到汽车站赶第一班汽车去丰县,到了县城还要转车,但大家都没有怨言。他们认为,送技术、送健康、送爱心这些都是医生本职应该做的,每当接诊时遇到久治不愈的患者经他们之手有了好转,所有的奔波之苦在他们看来都值得。 带状疱疹虽是常见病,但如果治疗不彻底,会留下疼痛的后遗症,而且这种疼痛会伴随一生,中医院特色火针治疗针对此症有立竿见影的疗效。针灸脑病科衡雪丽将这一针法带到了宋楼,不但解除了许多经年不治的患者的痛苦,还将这一技术传授给当地的医生,惠福更多的老百姓。 今年春节期间,中医院的帮扶专家没有休息,正常出诊。有位从深圳打工回乡过年的50多岁患者前来就诊,他年前出现走路不稳、四肢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在深圳大医院治疗无果。接诊的王雷主任大致判断了一下,认为可能是罕见的运动神经元病,需要作进一步的检查才能诊断,但患者自述没有时间也没有财力再去大医院做系统检查,节后还要继续外出打工。王雷主任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制订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并指导当地医生予以针灸,使患者在短时间里症状有了很大的改观。患者见人便说,没想到在深圳大城市治不好的病,竟然在乡来的家门口得到了医治。中医技术对乡村贫困人口的巨大作用,也让帮扶医生们备受鼓舞。 基层患者对名医的期待和认可,同样让肿瘤科杨静博士大为感动。她说,有一次去大庙中心卫生院的路上遇到修路,堵了很长时间的她犹豫着要不要返回,工作的责任心又让她坚持下来,绕了很远的路才到达目的地。当看到许多患者已早早地排队等候,让杨静更觉自己的责任重大。 一位70多岁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经过多年治疗,出现了许多副反应,吃了很多药不见效。杨静博士给她开了中药汤剂,仅仅一周的时间,许多症状都有了减轻。从那以后,逢杨静坐诊的日子,这位患者经常等她全部工作结束后找她咨询、聊天。在与患者的交谈中,杨静多次帮助他们的亲朋联系市里医院就诊或住院等事宜。 “基层农村太缺少专业的医生了,能够用自己的医术给群众解除病痛让医生们有了很大的成就感,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杨静说,“在中医院本院,科室分得都很细,而坐诊基层医院,诊疗的范围特别广,对自己的医术有了大幅的提高。” 分级诊疗,远程会诊省时更省钱 建立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远程医疗系统、远程会诊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双向转诊系统,为患者提供连续一体化的诊疗服务,其目的是将优质医疗资源输送到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地区,实现医联体各级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共享。 在急病期能得到及时、恰当的诊断和抢救,对远乡的患者来说关系到生命安危。市中医院心内科去年3月在丰县的首羡、梁寨两家卫生院安装调试了心电图机,实现了网上心电图远程会诊。 为救治更多的心脑血管突发疾病患者,市中医院投入财力和人力,整合医院现有资源,成立了远程心电会诊中心。会诊中心连接县(市)区20多家医院,每当遇到疑难危重患者,患者的基础检查报告便会通过网络传输到中医院。值班专家第一时间就可以看到患者的检查结果,给出诊断和抢救方案。除此,心电会诊中心还建立了心电网络微信群,分享典型病例救治,促进医术交流。中医院的心电会诊中心还将进一步扩大发展,下一步还将扶助成员单位陆续开设影像、病理、检验会诊中心。 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在医联体内实现了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构建了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在医疗帮扶中,医生们都自觉地想尽办法让患者少花钱、看好病。王雷主任说,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深知农民赚钱不易,许多农村患者以往在不必要的检查上花了过多的钱,而到真正需要治疗的时候反而疼惜花钱治病,在接诊中,我们逐渐改变了他们的这种观点。有位患者因头疼做了很多的检查,我根据他以往的检查,制订了针灸的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只花了很少的钱,就减轻了他的症状。 不走形式,下派名医也要“被考核” 为将国家倡导的医联体建设做到实处,让所建立的工作室不走过场,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市中医院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机制,制作了专家工作室考核登记表,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诊断、治疗方法、患者电话、治疗方法、门诊和收住院情况、手术示教、指导手术、查房等,有授课活动的填写讲课题目并附上活动照片,每次活动由工作室专家和帮扶医院分管领导或科室主任双方签字,方为有效考核。 “被考核”制度确保了医生在基层成立的工作室不是简单挂牌流于形式,而是注重将医院优质的中医药技术资源切实带到基层、推行可行性强的医疗技术。经年累月积淀的考核登记表如实记录了中医院专家为患者和基层医院所做的点点滴滴。 肛肠科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专家工作室实行同质化管理,科室遵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中的自动痔疮套扎技术进行实地培训当地医务人员,先期老师手术示范,中期讲解指导手术,后期学员独自上手操作,已培训可上手操作的学员12人;脑病中心(针灸科)在丰县宋楼卫生院的专家工作室共安排9名高级职称人员每周每人一次轮转,将各种针法及灸法进行实地培训,并参与病房查房工作,先后培训医护人员40余人。 为更好地推行医联体建设工作,市中医院牵头成立了徐州中医医生联盟,成员以徐州地区的中医医疗机构、县(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和相应有一定实力的乡镇医院中医科(康复科)为主,兼顾周边较近的淮海经济区中医医疗结构以及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并组建了中医医师联盟微信群,群内学术交流频繁,工作氛围浓厚,促进了医术提高,更好地服务患者,同时为下一步工作进行人员储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