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陈亮远程手术指导中。
你能想象这样的场景吗?身处两地的医学专家,通过头戴智能设备进入“同一个世界” 。这个似乎只有在科幻大片才会出现的景象,日前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广州路本部院区与浦口分院同步“上演”。
5月13日下午,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陈亮通过移动5G网络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面,在本部院区开展远程指导;与此同时,浦口分院手术室里,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朱全团队在陈亮的“实时指导”下,历时约2小时,成功为一名67岁的女性早期肺癌患者实施了左上肺联合亚段切除术。
远程“遥控”,两地手术“零距离”
家住浦口、今年67岁的谷女士一年前开始咳嗽,本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没有想到咳嗽越来越严重,从一开始偶尔咳几声发展到白天、晚上都咳个不停。在家人的陪同下,谷女士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胸外科就诊。
影像检查发现谷女士左上肺尖后段有一个“混合性磨玻璃结节”,初步诊断是早期肺癌,经过专家会诊,一致认为应该尽早手术。谷女士随后住进浦口分院的胸外科病区,并做好了术前的各项准备。
5月13日下午两点,手术按照预定的计划开始。麻醉师为患者实施麻醉后,朱全开始用腔镜探查病患胸腔。与以往手术不同的是,在混合现实远程协作技术和移动5G网络的双重加持下,远在20公里外的陈亮也能“同步”清晰地观察到患者胸腔内的情况。
“现在实施全胸腔镜下左上肺联合亚段切除术。” 陈亮话音刚落,远在浦口分院的朱全当即和团队成员开始进行血管分离。
此时,难题出现了:因左上肺的血管十分纤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出血甚至是手术失败,这是以往摆在所有胸外科医生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但是在这样的困难面前,团队成员显得胸有成竹。原来,胸外科团队在手术前已通过混合现实云端智能分析与重建影像数据,获得了患者肺部的三维模型,通过云端实现了两地医生的“实时分享”。
双方佩戴混合现实终端的“头戴智能设备”全息浏览影像,并协同制定了最佳手术方案。术中,肺部腔镜展现的真实场景与陈亮实时指导相融合后产生的影像,借助远程会诊系统和移动5G网络传输到了陈亮眼前。他通过信息化平台的电脑设备,用语音和标识笔将术中的要点及需要防范的问题进行远程标记。每一个指导细节都清晰、无延迟地呈现在朱全的手术视野中,辅助他和手术团队现场操作,从而保证手术安全进行。
神同步!“超时空”手术指导与协作
据陈亮介绍,在医学混合现实与远程会诊系统的支持下,患者影像数据在云端被人工智能三维重建、远程分享;术中专家指导实时叠加至医生腔镜视野,效果犹如专家临场协作,“零距离”面对面交流,实现了深度挖掘影像信息,全息成像,“超时空”手术指导与协作。“这将为手术过程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可以汇集多个不同物理地点的医学专家在同一时空中,尤其为疑难手术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陈亮说。
手术过程中,音视频传输高清流畅、无卡顿和时延,背后提供支撑的5G网络无疑成为这台手术混合现实远程会诊方案的“最佳助攻”。据江苏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5G网络的传输速度比4G快10到20倍,且时延从4G的几十毫秒减少至几毫秒(人一眨眼时间约为100毫秒)。
此次手术建立在混合现实远程协作技术与5G网络协同助力的基础上,双方专家团队可以“同步共享”高清音视频、患者影像数据、手术方案等数据,为患者安全、手术质量提升上了“多保险”。
据了解,前期江苏省人民医院与江苏移动已签署了5G智慧医疗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5G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发展。而此次,基于5G开展的混合现实手术正是智慧医疗再进一程的生动体现。
陈亮表示,基于5G的混合现实远程人体手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因物理距离导致的病人无法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问题。随着医学混合现实和5G通信技术的成熟,其大带宽、低时延的特性,将显著降低远程手术操作的延迟,极大提升医生操作体验与手术质量,也将助力远程医疗技术的普及。
临床医生在一线“战斗”的时候,幕后还有一支重要的保障部队。为了顺利开展此次远程手术,江苏省人民医院信息处、医务处会同江苏移动及混合现实技术平台公司的工作人员一道周密部署并实时监控,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
据悉,移动5G和医学混合现实技术未来还将为120急救带来创新性改变,实现急救车与医院之间的高清音视频交互。
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刘云介绍,未来,当车内抢救开始时,现场高清音视频将以毫秒级的速度传输至医院,急救人员还能与院内专家实时远程视频通话探讨救治方案,更好地为患者生命争取时间。同时,在5G和混合现实技术支持下,医疗机构及急救车可统一纳入院前急救联动系统,让急救诊疗流程得到高效规划、优化,从而缩短急救响应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大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