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行业信息 > 正文

徐州市卫生健康事业70年发展纪实

阔步新时代 扬帆再起航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祥 通讯员 谈建荣

从乡村群众患病找“赤脚医生”,到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70年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末,徐州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78岁。

“健康徐州”建设,步履稳健。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居周边20个设区市之首的优势,优化配置医疗资源,上挂北京、上海等全国34家顶级医院,下联淮海经济区300多家医疗机构,不断提高医疗首位度和影响力,初步建成淮海经济区医疗供给高地,辐射省内外1.2亿人口。

从缺医少药到人人享有医保

70年的砥砺奋进,徐州医疗卫生事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1985年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053家,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1.88张,平均每千人口医生数为1.1人。而如今,我市已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02家,其中三级医院19家,三甲医院10家。截至2018年,全市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6.66张,全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93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60人,全市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3.84人。70年后的今天,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不再是梦想。

目前,我市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5个,乡镇卫生院161个,村卫生室2984个,城乡基层“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形成。1179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895位临床医生,7249位公卫医师和社区护理人员,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步推向前进。按照《徐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的要求,到2020年,我市将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曾是农民看病负担重的一个形象比喻。而从2018年1月1日起,我市将145万人的居民医保和645万人的新农合进行整合,建立起覆盖790万人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从此,“农村人”可以享受同“城市人”一样的医保待遇。目前,我市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看病越来越方便,医疗保障力度越来越大,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极大地提高了徐州人的幸福指数。

为进一步减轻参保人员的经济负担,2012年起,我市启动市区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和居民大病保险工作。与此同时,为了切实减轻农村低收入人口大病患者费用负担,我市积极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20种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对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人口、经民政局核实核准的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医疗救助对象和农村计划生育特困家庭中,罹患儿童白血病、先心病、乳腺癌、宫颈癌等20种疾病的患者进行专项救治。我市还通过定临床路径、定单病种付费、合理选择药品耗材和治疗方法、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等各项手段和措施,进一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看病不再难,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多。

从外出看病到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徐医附院开发区分院、市中心医院新城分院建成使用,北区股份制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市中医院新院加快建设,一幢幢医院大楼拔地而起,一台台领先于国际水平的医疗设备落户医院,名医生、名专家雨后春笋般涌现,医疗技术水平飞速提高,不断刷新医疗服务“民生幸福指数”。

70年来,我市各大医院先后创下多项“首例”:首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首例血液透析术、首例冠状动脉心脏搭桥术、首例肝移植手术、首例心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如今,“到徐州看病”已成为周边地区群众的首选和习惯,来自鲁豫皖3省的门诊量和住院量分别占40%和30%。

目前,我市拥有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9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1个省级妇幼重点学科,总数达111个,相当于淮海经济区10个城市之和;拥有吴孟超等14个院士工作站、2个国医大师工作室,特色专科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此外,以市中心医院、徐医附院、市儿童医院、市中医院等三甲医院为龙头,我市医疗机构已与淮海经济区300多家医院建立医联体,并牵头领建眼科、胸痛、血液病、肿瘤防治等8个跨区域专科联盟,其中心城市首位度与医疗首位度融合促进,初步形成区域医疗保障共建共享的“徐州模式”,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大城市大医院大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

从排队挂号到智慧医疗

网上挂号、分时段预约、诊间结算、刷脸支付……这几年,我市依托智慧医疗建设,不断推出各种便民举措。

用好一个平台。利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实现了以电子健康档案为载体,跨区域、跨机构、跨业务系统健康信息的互联共享,促进了全市健康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徐州健康通”,设立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健康教育信息推送等功能,逐步向居民开放电子健康档案,引导居民开展健康管理。

完善三套系统,即预约诊疗、“一卡通”服务和分级诊疗系统。采用手机APP、政务平台、挂号网、医院网站等多种“互联网+”形式,提供网上预约挂号服务,实现全市号源统一实时管理。以社保卡为载体,打造医疗健康服务“一卡通”,患者只需持卡即可完成所有诊疗活动。开展分级诊疗系统建设,提供基于医联体框架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诊疗、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协同门诊等服务,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系统功能,提高管理效率。

不仅如此,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平台的医疗健康新模式也在不断涌现。上联北京、上海等34家国家顶级医院,下通近400家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智慧化程度较高的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远程影像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心电中心等“五大中心”,为淮海经济区的患者解决疑难危重疾病诊疗,为基层医疗机构解决服务能力不足的短板,使广大患者不出徐州即可享受到国内外一流的医疗技术服务。

书写“健康徐州”的“人才答卷”

70年前,背着医药箱的“赤脚医生”行走于田间,为百姓送去“姗姗来迟”的福音;70年后,“业内专家”“专业化医师团队”“MDT多学科会诊”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诊疗服务。70年来,我市医疗卫生领域人才结构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才蔚,事业兴。近年来,我市通过出台各项扶持政策、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长期发展本土人才等途径,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着力打造一支医德品质优、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业务技术硬的梯队合理的医师队伍。自2018年起,我市还将力争5年内引进临床医学专家团队20个,全职引进特聘人才100名以上,培养(培育)市级高层次卫生人才和技术骨干100名以上,创建成1至2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2015年来,我市卫生健康系统有2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1人入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42人被评为徐州市优秀专家,53人被评为拔尖人才,数量居全省前列。睢宁县乡村医生纪凤银等4人获选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称号,初步形成争先创优、人才辈出的浓郁氛围。

为充分发挥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市不断创新招才引智工作,以建立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为抓手,组织引进并建设了吴孟超等14个“院士工作站”以及孙光荣、李业甫2个“国医大师工作室”。这些“国宝级”院士及国医大师的到来,提升了我市在淮海经济区的医疗影响力,让各类高层次医疗人才汇聚一堂。

为进一步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我市不断创新政策和举措,积极构筑卫生人才高地。2011年起,我市提出“名院、名科、名医”建设,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带名院,做强名专科、名中心群体,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影响力。为加速推进“三名”建设,2013年以来,我市实施高层次卫生人才六项工程,分层次重点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先后培育17名市级医学领军人才、38名医学青年后备人才、10个市级卫生创新团队、7名市卫生杰出人才,鼓励引进医学博士到县级医院工作。

在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举措的不断创新下,2017年以来,我市各医疗机构不断引进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同时持续加大临床医学中心、重点学(专)科及医学领军人才、青年后备人才的建设和培育,支持青年医生参加卫生国际(地区)交流支撑计划,组织杰出青年医生去国外进修,让优秀团队去北京、上海交流学习,培养引进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医学人才。加强与意大利、北京、上海、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技术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临床技术经验。

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市医疗卫生系统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之路——聚焦打造淮海经济区医疗卫生中心,大力推进“健康徐州”建设。徐州,这座古老的城市正释放出更多的发展活力,一步步成为淮海经济区医疗卫生行业的标杆。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health/hyzx/2019-09-30/439056.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