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文/徐报融媒记者 吴悠 通讯员 焦海波 黄玉梅 图/徐报融媒记者 陈艳 1935年,扎根市中心,满怀豪情的一院人踏着坚定而稳健的步伐,将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传承,开始了服务徐州的漫漫征程。 2019年,这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医院整体搬迁至铜山境内,成为目前淮海经济区占地面积超大、规模体量超大的园林式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满足更多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作为徐州市重点工程项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一院新院建设工程,多次召开专题调研会,全力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历时4年建设,跨越10公里路程,11月28日,市一院顺利完成整体搬迁并全面开诊,开启一段崭新征程。 作为一所拥有84年历史的辉煌名院,这里名科会集,名医荟萃;医者仁心,薪火相传;历经风云,初心不变……历史为这家医院的成长刻下清晰的年轮,而云龙湖畔耸立的新院区,则为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医疗中心城市增添了崭新活力。 ■风云沧桑成绩斐然 救死扶伤初心不改 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创新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国家级临床药物实验基地……84年,在浩瀚的人类医学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市一院却用浓墨椽笔描绘出了一幅艰苦奋斗、成绩斐然的发展画卷。 1935年,在战火硝烟中铜山县立医院建立,他就是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穿越历史风云,那深深扎进红土地的奠基石,已悄然埋下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医道之种。 随着市一院技术革新的脚步跨越发展,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徐州卫生史上的“第一”:全市首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全市首例非卧床式持续性腹膜透析、首例血液透析术、首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全市率先开展眼科显微手术;全市首例冠状动脉心脏搭桥术;全市率先开展玻璃体切除术;全市首例心脏移植术、肾移植术…… 目前,市一院已形成了由眼科、神经内科、口腔科、消化内科、心胸外科、呼吸科、骨科等30余个省市级重点(学)专科的专业集群,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在淮海地区有较大影响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进入新时代,随着吴孟超院士工作站、王东进专家团队的进驻,市一院的医疗水平、科研教学能力、服务水平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不断提升的需求,2006年5月,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会议决定整体外迁市一院。考察、谋划、设计、施工、搬迁……历经10余年,从城市中心,到佛手山下,这一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终于尘埃落地,市一院的办院办医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 新一院总建筑面积近39万平方米,设置床位2500张、机动车停车位3800多个、电梯数量近90部,划分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行政办公区、辅助功能区等,同时配套设置康复中心、老年公寓、宾馆超市等服务设施,是淮海经济区占地面积超大、建筑面积超大、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流程科学的现代化、园林式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将为患者提供诊疗康复一体化的健康服务。 新一院的启用,填补了铜山境内缺少大医院的空白,弥补了徐州南区缺少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了徐州医疗格局。至此,徐州市区十五分钟诊疗圈基本建立,将给全市人民带来更好的医疗卫生体验。 追昔抚今,沧桑巨变;岁月荏苒,初心不变。“不管走了多远,都不要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今天的一院人,依旧要将薪火相传的医者精神代代传扬。”市一院院长杜钟祥话语铿锵有力。 ■医疗环境焕然一新 流程设置智慧创新 11月28日,是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全面开诊的日子,也标志着市一院又一页崭新的篇章就此翻开。 明媚的阳光透过门诊大厅明亮的玻璃窗洒在地板上,微风携着阳光的暖意拂过每一位新老患者的脸颊。“请问您要看什么科?”患者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导诊人员热情洋溢的笑容。 “新院环境优美、停车方便、服务热情!”“挂号、缴费、取药更加有序规范了!”……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方便快捷的就医体验,让患者赞不绝口。 从环境来看,新院区依山傍水,四季常绿;院内建筑密度较低,绿化率高达35%;北侧紧临佛手山公园,犹如一个大型天然氧吧。这一切,共同将医院打造成了一个风景如画、风格优雅的医疗胜地。 从规模来看,新院区占地210亩,建筑面积从原来的6万平方米扩增至近39万平方米;停车位从原来的100个增至3800多个,并投入使用了先进的智慧停车系统;电梯数量从原来的7部增至近90部,竭力为患者提供便利;开放床位数量由原来的1200张增至2500张,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从就餐服务来看,新院区生活服务中心由职工餐厅、顾客餐厅(患者及家属餐厅)和超市三部分组成,患者及家属在病房就可通过扫描床头二维码手机订餐,价格比同类的快餐店及外卖都要便宜,且点餐全程迅速便捷,非常方便。 患者就诊体验的提升,不仅体现在新一院硬件设施的完善,更体现在流程设置方面的创新与提升。 为让患者第一时间找到目标科室,新一院引入“医疗街”模式,在医院内部设置主干道和次干道,把各个单独的功能科室联系起来,实现了空间利用超大化和医疗流程超优化的特点,也让科室分布变得一目了然。 为提升患者问诊效率,新一院在就医流程设计上进行了创新。在门诊单元,各诊室与相关医技区对应,使就诊线路更流畅;在医技楼,上下垂直,动线贯通,与各诊室及住院病房也有快速通道相连接,方便快捷。 为提升医疗效率,新一院还把手术中心设置在了门诊部与病房楼之间,与ICU、CCU、血库、留观等医疗模块水平相通,与中心供应、病理科、急救中心等医疗模块垂直相通,从功能设置上有效缩短了手术中心的运转流程。 不仅如此,新一院还具有非常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这里临近徐州汉王高速口,随着徐宿快速通道的打通,徐州周边患者来徐就诊更为便捷,医院的服务辐射力将不断扩大,为周边群众带来更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 ■服务质量提档升级 医疗集团蓄势起航 “感觉怎么样,有什么不舒服的吗?”“这几天用眼要注意,不要太过疲劳……”为防止搬迁后影响患者就诊质量,在老院门诊停诊期间,市一院眼科制订了完善的应急预案,积极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将前往老院就诊的患者分流至原眼房所眼科一病区,为患者免费提供检查、验光、测眼压等服务,3天共接诊患者近800人次。在寒冷冬日,市一院医护人员用医者仁心的服务温暖着患者渴望光明的心。 迁入新址,市一院在环境、规模、流程、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提升医疗质量的使命没有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没有变。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站在新的起点上,市一院将继续坚守公立医院的时代使命,着力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用高质量服务为千万患者构建起护卫生命的坚实屏障。 在医疗服务领域,新一院将强化榜样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医院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挖掘出的典型人物的带动作用,引领全院职工学习吴孟超精神,提升医院人文情怀; 在医疗技术方面,新一院将充分利用吴孟超院士工作站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将国际先进技术引入徐州,同时集中力量打造江苏省心脏大血管病诊疗中心徐州分中心,着力推动医院外科领域的技术提升; 在医疗管理方面,新一院实现信息化系统全覆盖,输配血管理、药事系统、健康管理、病理、重症监护、质控、移动查房护理、电子病历等模块“一网打尽”,有效提升医护人员服务效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医院带来新使命。”院长杜钟祥说,“现在,我们有了一流的硬件设施,一流的工作环境,就要创造出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技术水平、一流的服务水平,充分整合资源,发挥自身优势,为淮海经济区人们提供崭新的医疗体验。” 9月29日,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正式成立。这种集团模式不仅能够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提高县级和乡镇级卫生机构的医疗水平,而且能够让三级综合医院明确自己的战略定位,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服务。 作为医疗集团的核心,市一院主要担任“公益性”角色:一方面,为百姓提供便利优质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全面优质的技术指导和培训,通过实际带教、坐诊、查房、会诊、病例讨论甚至科研活动,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为基层和社区培养一批留得住、工作拿得起、老百姓信得过的全科医生。 矢志从医言不悔,一朝为病更知难。秉承着救死扶伤信念的一院人,84年来矢志不渝、开拓进取、苦心钻研,勇攀医学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医疗奇迹,留下了一幅幅改革创新的动人画面。以医院搬迁为契机,一院人将继续与时俱进,励志求新,用深邃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提升硬件设施及医疗服务水平,扎根淮海大地,为淮海经济区一亿两千万人民的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