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文/图 徐报融媒记者 雷英 2020年的大年初三,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魏淼,跟随第一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出征武汉。 转眼,她已经在湖北武汉抗疫一线工作了半个月。工作之余,她和家人、朋友互通信息,相互鼓励,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在武汉一切都好!让我们一起加油!”对于这段时间的工作和生活,她感触很多。 1月27日晚上10时14分,魏淼和队友们登上了开往武汉的火车。一路上,听着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她躺在卧铺上,一夜未眠。 “最初报名的时候,心里只一个想法,一定要去!年三十,接到通知的时候,很激动,没有太多考虑。初二晚上八点接到单位通知,说初三就出发,让准备一个月的生活用品。因为没通知具体时间和车次,赶紧收拾行李,一直忙到凌晨三点多。出发前,医院领导又是叮咛、又是嘱托,同事们都来送行,我很感动!让我觉得,这不是自己一个人去战斗。直到火车驶出徐州,我才开始考虑将要面对的一切。”魏淼说。 到达武汉的第一天,她和其他队友被安排在了武汉大学对面的一家酒店,条件还不错,每人一个房间。打扫卫生,收拾好行李后,她赶紧补了一觉。 下午就开始参加培训,主要内容是学习防护服的穿脱,这项技能对每位医务人员都很重要,必须掌握。培训结束后,她被分配到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诊科隔离监护室。 正式工作的第一天,她穿上防护服,就深切地感受到了挑战。 从一毕业,魏淼就在徐州市儿童医院工作,对于成人的护理工作并不熟悉,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属于当地医疗水平较高的一家医院,收治的危重患者较多。急诊隔离监护室虽然床位不多,但都住满了病人。大部分病人都是重症,生活不能自理,而且还有并发症。隔离病房内没有护工,家属也不能进入,大量繁重的工作都需要护士亲自来做。 配药、打针、输液、吸痰、测血糖等等,这些常规治疗护理之外,护士还要给病人订饭、喂饭、翻身、帮助他们大小便…… 穿上防护服工作的第一天,对她来说很不轻松,连喘气、呼吸的时候都需要很用力,更别提要去应对那些繁重的工作;护目面罩起雾,刚戴上总觉得看不清,戴上厚厚的手套,手也不那么灵活。 但是,再难,也要迎难而上。既然来了,又怎能退缩。 早上8点进入急诊隔离观察室,下午3点从里面出来,忙碌一天,居然真的7个小时没有喝水,也没上厕所。里面的衣服,连同袜子都被汗湿透了。下班的时候,她累得感觉快要虚脱。 “很多过去觉得不可能的事儿,现在我居然都做到了。” 魏淼笑着对记者说。 一连几天,每天下班回到宾馆,打扫卫生、洗个澡后,就马上休息。为了补充营养,让自己体力更好一些,她每顿饭都尽量多吃一些。一顿早餐,有时会吃四个鸡蛋,在过去,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日常工作,除了压力大,强度高,对于一个异乡人来说,沟通也是问题。 有的病人说一口浓重的湖北方言,刚开始她常常听不懂。和病人交流的时候,她只能靠猜,或用手势比划。实在不行的时候,还得请当地的同事翻译。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慢慢也能听懂一些。 工作中,魏淼还发现,作为护理人员,除了为病人提供治疗和生活上的照料外,给他们做心理疏导,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很多病人刚到医院的时候特别紧张,甚至恐惧! 有一天,120送进来一位四五十岁的女患者,她嘴里不停地问:“我是不是要死了?我是不是活不了了?”呼吸急促,浑身颤抖,给她测了血氧饱和度,还算比较正常,说明她其实并不缺氧,也不属于呼吸窘迫。 和这位患者沟通之后,魏淼才得知,这位阿姨和她母亲都感染了新冠肺炎,她们居家隔离。就在入院前,老母亲最后病重时,她拨打了120救护车,可是等医生赶到的时候,她母亲已经没有了呼吸,在家中去世了。因为悲伤和恐惧,她出现了呼吸窘迫症状,急救人员就赶紧将她送到了医院。 在病人床前,魏淼鼓励、开导了好长时间。这位阿姨才终于平静下来。 “听你口音不是本地人,你是哪里来的?”缓过劲以后,这位阿姨问她。 “我,江苏徐州!”她一边帮这位阿姨挂水打针,一边回答。 “哦哟,你怎么这个时候,还敢来武汉!”露出一脸不可理解的表情。魏淼告诉她:“来的不是我一个人,是很多人,很多医生和护士。” “哦,谢谢你,感谢你们来帮我们!”这位阿姨转瞬间就红了眼,流下眼泪来。 “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在安慰这位阿姨的时候,她真正理解了一句话:医者,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每天除了去医院上班,就是在酒店休息。时间,在两点一线中度过。 一周后的一天,忽然听说一起搭班的一个男护士好像发烧了,魏淼心里不由恐慌了一下。 “每天除了在医院里护理病人,回到酒店洗完澡,休息的时候会关注一下疫情。看到确诊人数每天还在增加,心里感觉有些沉重。” 第二天,医院通知他们去体检,做了核酸检测和CT检查。核酸结果当时出不来,但是CT结果显示,大家的肺都很正常,没有白肺,让她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 又过了两天,魏淼上班的时候,看到媒体在采访一个人。她的名字叫郭琴,好像是之前在工作中感染了新冠肺炎,治疗康复后,她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而且很巧的是,她和魏淼排在了同一个班组。 当天病人不多的时候,魏淼和郭琴聊了一会,聊过之后,前几日稍有些沉重的心情,顿时仿佛雨过天晴,对于战胜这次疫情,她又有了信心。 在2月4日的一篇日记中,她这样写道:“听说武大的樱花特别美,百度了一下,三月中旬开花。期待,樱花开放时,大家可以摘掉口罩去看樱花!” 记者回想起魏淼出征时和她的对话: “为什么要主动报名去武汉?” “我是学医的,而且是党员,肯定要冲在最前面!”一个柔软的声音里充满了力量。 “那报名前,有没有先问下父母意见?” “不用问,他们肯定都会支持我。” 她毫不犹豫地回答。 为什么这么笃定?从魏爸爸的口中,我们很快就得到了答案。 “我们一家四口人都是党员,单位能派她去,就是对她的信任,我们必须无条件服从,圆满完成组织交给她的任务。” 军人出身的魏爸爸,说话的口气像极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