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采写、整合/徐报融媒记者 汪辉 吴云 王瑜珩 2020年的冬春之交,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季节。在这场与新冠肺炎疫情殊死较量的战斗中,总有一些人、一些瞬间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看到无畏、坚持、勇气,从而心生力量。 人们常说,有一种决心,叫“万众一心”。有一种力量,叫“同心协力”。有一种坚定,叫 “众志成城”。战“疫”,是使命、是召唤、是责任、亦是承诺。逆行者,星夜驰援,苟利国家生死以;坚守者,勇于担当,不因祸福趋避之。 在义无反顾、负重前行的背影里,有无数平凡的徐州人默默坚守、默默发光、又默默离去;他们坚守阵地、奔波不停、不吝付出、从不言弃……他们常常淹没在人海中,仿佛踪迹难觅;一个转身,你会发现,他们无处不在;像一束光,驱散阴霾,传递出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他们不是从天而降的英雄,却植根于城市的每个根系,撑起这个民族最引以为傲的脊梁。在这春光乍现之时,我们想大声地说,谢谢你,每一个平凡的徐州人。 “白衣战士” 我一抬头就能看见彩虹 岁月静好时,我们称他们为“白衣天使”。疫情暴发时,他们化身“白衣战士”,用血肉之躯与病毒展开殊死搏斗,为了生命绝不言弃。从徐州奔赴湖北“前线”的,有医术精湛的医生,也有很多平凡的护士。他们的名字平日很少被记住,这一次,无数徐州人记住了他们。 “平安回来!” “你说话算话不?” “算话!” 这段火爆的短视频,发生在1月26日,徐州东站。男主人公是即将驰援武汉的徐州仁慈医院ICU护士杨卫东,临行前妻子惠月华眼中含泪,对他一遍又一遍嘱托。 几天后,记者前往他们家中采访,杨卫东与妻儿连线视频,妻子问他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累不累、热不热,杨卫东回答:“反正我一抬头就能看见彩虹,你看见了吗?”妻子沉默了,不谙世事的儿子却兴奋地说“看见了!” 两段视频,都让网友热泪盈眶:“我不想让你成为谁的英雄,只希望你平安归来!” 每天穿着防护服的感觉,只有医护人员才懂。不仅仅是热和累,还有脸上像伤疤一样的勒痕,还要剪去一头秀发。为了轻装上阵,也为了更好地照顾病人、保护自己,他们纷纷剃成了“武汉头”。女护士把鬓角和后脑勺剃光,只留中间部分,男护士则全部剃光头。 2月14日,市一院呼吸一病区护士长孔令娟,在武汉以这样的头型迎来了自己的40岁生日,和同事们拍了一张“武汉头”合影。她说:“有舍才有得!” 这些美丽的女孩们感叹:“不来武汉,一辈子都不会剪这样的发型。”她们同时相约:等到疫情过去,长发飘飘时,再去看看武汉。 隔着厚厚的防护服与玻璃,一对战“疫”夫妻的一次见面,在千万网友心中定格成最美的爱情。 王淑文,徐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护师,年初一科室接到通知成立隔离病房,她主动请缨。1月25日起,她和全科30多名医护人员一起进入隔离病房最前线,一干就是十余天。 丈夫王生坤,徐州市公安局开发区交警大队民警,同样奔波在战“疫”一线,春节后,两人一直没能见面。 2月11日早晨上班前,夫妻俩终于在徐医附院隔离病房大楼隔着玻璃见了一面,简单说了几句嘱咐的话,便各自返回战场。 隔着防护服与玻璃的匆匆一面,短暂而又难得。这次特殊的见面,留下了一张感动千万网友的照片。照片上他们隔着玻璃十指相扣,说出来的不过是简单的“加油”,没说出来的全是对视中的爱。 “在这个时候,感染性疾病科不冲在第一线谁冲在第一线?我不带头谁带头?” 1月25日,大年初一,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腾空整栋感染性疾病科楼以备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所有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在岗待命,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颜学兵被任命为收治负责人。当天下午,徐州市第一例疑似病例收治入院。颜学兵当即带人对病人进行科学诊治。 时间紧,他常常牺牲吃饭的时间,问病史、开医嘱、开检查、写病历、分析病情……四五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去卫生间。一方面是为了节省防护物资,另一方面也是避免穿脱防护服耽误时间。外人不知道,“拼”命救人的颜学兵自己也是一名病人:2007年被诊断出软骨肉瘤,至今髋关节里还放着钢板。 2月18日,颜学兵获评江苏“最美医护工作者”。 “人民卫士” 你“待够”的家,正是他们心驰神往的地方 这个史上最长假期,很多人都“宅在家作贡献”,渐渐心生倦意。然而,有些人已经“待够”的家,却正是“逆行者”们心驰神往却难回去的地方。 “爸爸,你知道吗,我现在有点讨厌你了。过年了,别人家的爸爸都在家陪孩子玩,我却天天连你的人影都看不到。你虽然把我接到你的办公室,可是你还是不能陪我,我只能趴在窗户边远远地看着一群警察叔叔,我想其中一个肯定就是你吧。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好好陪陪我呢?哪怕只陪我好好地玩上半天。” 2月4日早晨,看着儿子的日记,再看看蜷缩在备勤室床上熟睡的小身影,徐州市交警支队高速一大队副大队长宋明泽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从大年三十开始值班,初二接到疫情防控指令开始实行一级勤务,宋明泽连续12天没回过一次家。 2月8日凌晨1点,已连续在防控疫情检查点奋战了十多天的睢宁县交警大队沙集中队副中队长张琛,突感头痛,坚持了20多分钟后头痛加剧,手也有些发抖。他便对身边同事说:“兄弟,接下班,我去趟宿舍马上回来”。吃完两片止痛药后,张琛又回到工作岗位上,一直工作到早上8点多。 交班后,张琛回到家看了一眼刚满2岁的小女儿,拿了些换洗衣服,又赶回中队,提前到达睢宁与宿迁交界处的疫情检查执勤点,带病工作,当晚8点多晕倒在岗位上。同事将他送到医院,诊断为脑出血,医生说再晚来一会儿,后果不堪设想。直到9日上午,张琛才脱离生命危险。 “此时不捐何时捐?”2 月 2 日,徐州铜山区房村派出所辅警马玉新,来到房村镇一处乡间防控点,捐出了1万多元钱物。还没等工作人员表达谢意,马玉新便匆匆离开了,他说还要去搬送捐赠的防疫物资。 除了这一万元现金外,马玉新当天还给鹿湾村卡口捐了1000元,给马家村、鹿台村、郭集村等卡口捐了方便面和牛奶等物资。 马玉新是房村镇马家村人,作为一名辅警,一个月收入并不高。一下子拿出1万多元钱物,对他的家庭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但他说,自己也在防控一线,知道大家都很辛苦,一线的防控物资不能缺、不能等! “小巷总理” 再苦再累都要撑下去 春节过后疫情日益严峻,被称为“逆行者”的,除了可爱的“白衣战士”“人民卫士”,还有那些可敬的“小巷总理”。 鼓楼区鼓楼花园社区党委书记骆婷,在疫情防控战役打响的第二天,丈夫不幸遭遇车祸受了重伤。陪着丈夫做完手术守了一夜后,她又带着社区网格员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躺在重症监护室的丈夫只能交给亲人照顾,而她自己从大年三十至今一天没有休息过。 “我就盼着疫情结束后能好好陪陪他。”面对记者说出这个心愿的时候,骆婷放声大哭。 “王小巧同志,你已解除居家隔离观察,我代表社区党委通知你立刻向党旗报到。” “是!” 对话的是庆北社区“临时党委书记”杨晓勇和庆北社区党委书记王小巧。 “我被隔离的这14天没帮上什么忙,同事们都太辛苦了。我很惭愧!” 2月12日9点多钟,刚刚“解禁”的王小巧就来到社区办公室。因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居住在同一单元,自1月28日起她与整个单元居民一同被居家隔离观察。终于能够重新与同事们一起并肩战斗,她激动地说,很想拥抱每一个伙伴,但在特殊时期却又不能。 在社区临时书记的带领下,王小巧面向党旗举起右手,重温一遍她再熟悉不过的入党誓词,随后投入到紧张的战“疫”之中。 “回老家看望父母的车票退了,自己的小家也‘分’了……”永康社区90后书记郑庆标一直计划着春节带新婚妻子回淮安老家过年,然而在1月23日下午的会议上,他知道自己回不去了。会后,他立即召集带领社区人员、党员中心户、楼长等100多人,紧锣密鼓地忙碌起来。 当天夜里11点多回到家,电话里,面对妈妈的思念和牵挂,他说:“我是社区党委书记,这么紧急的时候我不带头冲上去,社区1万多的居民怎么办?” 因为工作中会接触到武汉返乡人员,为了妻子安全,他坚持让妻子回娘家住。 从大年三十以来,郑庆标每天清晨7点多钟出门,都要忙到晚上10点钟以后才能回家,再苦再累,他说“一定要撑下去,我不能倒。” 志愿者 “疫”战中的一束微光 很多人把志愿者比作微光,点滴光芒汇聚在一起,就能够照亮前路,温暖人心。在这次疫情中,一件件流动的红马甲,成为彭城大地冬日里的一股暖流。 连续12小时只吃一顿饭,不喝一口水,不上一趟厕所,你能想象吗?咱们的志愿者就能做到。 2月8日,云龙区卫健委紧急招募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医务志愿者,主要负责在徐州火车站为过往旅客测量体温。在一家民营医院工作的护士长李桃主动报名。有人问她会不会害怕,她笑了笑说,心里当然会怕,上岗前一晚没睡好。可是真正穿上防护服,站到工作岗位的那一刻,护士的职业精神让她无暇多想。 时值春运返程高峰,徐州火车站每天客流量至少5000人次。志愿工作分为两个班次,一个白班,一个夜班,每个班12个小时,平均每个白班约3000人次。轮到李桃上白班时,早上7:30到达火车站,一直到晚上8点下班,因为担心穿脱防护服浪费时间,除了中午一顿饭,她一口水不喝,一次厕所也不去,就这样站一整天。下班后,花费了近半个小时脱掉防护服后才能离开。等到回到住处,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双眼因为带着护目镜连看一天测温仪而发干发痛,双腿也因为长时间站立又酸又胀;到了夜班时,则意味着要工作一整夜,实在饿得不行了才能吃两片饼干。 在泉山区庞庄街道张小楼社区,每天都有一个19岁的小伙子忙前忙后,为社区各卡口运送物资、为孤寡老人买菜送药……他是社区最年轻的志愿者——杨廷柱,徐州技师学院2017级高电气1班学生。 8年前,杨廷柱的父亲和奶奶因病相继去世,母亲远嫁,张小楼社区15位工作人员为这个孩子组建了一个“妈妈团”。在15个妈妈的精心照顾下,杨廷柱一天天长大,有了自信和担当。疫情出现后,放假在家的杨廷柱主动穿上 “红马甲 ” 参加到社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来。他说:社区抚养我长大,我要和社工一起当好居民的守护者。 凡人善举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挺身而出 “有情有义”是徐州精神的一个部分,更是已经融入每一个徐州人血液之中的城市品格和性格标签。抗疫期间,又有许多凡人善举让我们感动。 1月27日,大年初三凌晨,9名丰县大货司机的车队从浙江金华回到了丰县大沙河镇。想到疫情严峻,自己刚从外地回来,为了全村人的安全,9个大老爷们一致决定,停下车来进行自我隔离。村干部和乡亲们知道后,为他们带来了一口大铁锅和米面粮油、青菜萝卜以及方便面,还有消毒酒精、体温计等。9个汉子心里暖暖的。 白天,他们自己在村外路边生火做饭。夜里,他们就睡在驾驶室里。这期间,他们互相帮忙,全都剃了光头,以表明不到14天绝不回村的决心。正月十五那天,司机李壮壮的妻子和儿子,望着十几米开外的李壮壮,父子俩隔空拥抱。 2月10日下午3点,丰县大沙河镇六座楼村9名大货司机结束自我隔离,离开了生活14天的大沙河河堤,在家人和乡亲们的一片掌声中回了家。他们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点赞,感动了上千万网友。 这9位大货车司机的名字是:李念辉、李壮壮、李明明、李威威、李清洁、李清光、王为奇、李清泉、李国强。 “咱要对得起全村老小!”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这个质朴的想法。 1月29日上午,徐州市红十字会出现了一位公益“老面孔”,他就是今年50岁的杜文书,为疫情防控工作捐款1万元。杜文书自幼患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但他从来没有把自己的残疾当回事。虽然他的收入不高,多年来却把辛苦积攒下的钱投入公益事业,累计有十余万元。 孟庆伟和孟二伟兄弟是棠张镇铁营村村民,看到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没日没夜地守家护村,战斗在防疫第一线,他俩深受感动,捐出8500斤大米。“ 虽然我们手头也紧,但是还有大米,能够保证大家能吃饱饭。”…… 更有一些“捐了就跑”的好心人,只留下一个个高大的背影。 2月1日,一名村民来到铜山区汉王镇民政办,匿名为汉王镇疫情防控指挥部捐款1万元,放下钱就跑了出去,工作人员拦都拦不住。从进门到离开,不足一分钟。 在G30连霍高速徐州收费站卡口,连日来,有车主留下过100多只口罩,有车主捐赠了10套防护服,他们都是放下东西就匆匆离开。 他们只是挺身而出的凡人。平凡的人们,总是带给我们最多感动。我们感谢每一个心怀善意、如你如我的普通人。医生、护士、民警、社区干部、工人、农民、志愿者…… 他们用自己的力量,默默无闻地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助力。那点点滴滴的努力,汇聚成让人潸然泪下的滚滚江河。 致敬所有在这场战“疫”中的抗疫者,谢谢你,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徐州人! 资料提供/徐报融媒采集中心 图片提供/豹子视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