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报融媒记者 徐晓旭 她是徐州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今年只有24岁。她是父母眼中还未长大的孩子,又是抗“疫”战场上的战士。电话那头,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消化内科护士黄静的声音始终充满着阳光。在她看来,在武汉第一人民医院的这十几天,她身处险地临危不惧,消除了许多人的恐惧,更增添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以及战胜疫情的决心。 科室唯一一名 出征武汉的护士 2月12日中午,黄静家小区门外,手捧花束和一套化妆品的男友被保安拦住了。后来黄静打了电话,才让他进去。“我们提前两天庆祝情人节,是因为14日我要值班。”小姑娘调皮地说。 就在当晚23点40分,黄静接到了医院的电话,通知她作为徐州第五批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13日出发。“男友挺支持我的,他们家也有两个医务人员,比较看得开。” 匆匆准备了两身衣服,2月13日早上9点多来到医院报到。“院里准备了两大箱物资。科主任和护士长不放心,尽量多给我备了一箱。”小姑娘数了数,10套防护服,10套隔离衣,还有手消毒液、护目镜、口罩、尿不湿等等,还备了一些常用药品,如感冒药、消炎药、纱布、创可贴之类的。 这一次,黄静和其他162人同行,同一所医院的有14人,3名医生,11名护士。黄静是消化内科唯一出征的护士, 队友姐姐把早餐放在门口 每天凌晨3点,黄静就要起床,简单收拾完东西,乘班车前往武汉第一人民医院上班。她的班是从早上5点开始,到上午9点,然后休息一天,第二天下午1点到5点。 电话那头,黄静的声音充满着阳光和欢乐。十多天来,她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正能量:早晨被叫醒的不是闹铃,而是队友姐姐们说:早餐放门口啦,快起来拿;午饭时间会叮嘱我,你不饿也要吃啊,多少都吃点;就算下班回来错过饭点,也会有人给你发消息,你的饭在我房间里,下班回来敲门,我给你拿。 酒店保洁阿姨和工作人员,每天按时消毒、给她们测量体温、电梯口备好快手消、各楼层备好微波炉,方便她们热饭。 “还有接送我们上下班的司机大哥,全天候的陪着我们,让我们特别感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付出了一份关爱,使我们担子轻了一些,困难少了一点。”黄静说。 跟父母视频是最开心的事 黄静乖巧,每天下班回到宾馆,消毒洗漱后,第一时间就与父母通话。上班之前,也要给妈妈开个视频。 驰援武汉,父母非常支持,因为姥爷、两个舅舅、两个舅妈都是医生,父母很理解。 在父母面前黄静报喜不报忧,每天的母女对话是她们最开心的时候,也是她们相互减压的方式,她们心里都牵挂着对方,却又不让对方发现自己的担心。 然而,工作时三级防护的她,每次收工,汗水都浸透了贴身的衣物,手被汗水泡胀了。为了防止感染,黄静工作的时候都是全副武装,不仅要戴上口罩、手套、鞋套和护目镜,还得穿上不透气的防护服,时间长了,身体吃不消。有时她闷得感觉鼻子吸气都跟不上,要张大嘴使劲呼吸才行。 消毒液对呼吸道刺激很大,一开始会咳嗽。脸上被护目镜和口罩压出了伤痕。 在武汉与战友奋战的十几天里,她们历经艰险,超出平常工作强度好几倍地高负荷运转。“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病人尽早治愈出院。”黄静说。 让她们最开心的是,连续好多天,每天都有治愈的患者,出院的要比入院的多很多,有时是两三人,有时十几人。 “无论患者还是同事,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我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这场战役,我们终将胜利。”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