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行业信息 > 正文

记徐州市中心医院援鄂抗疫医护团队

白衣执甲 不破“疫”敌终不还

 战场,自古以来的定义是:两军交战的地方。战场上有炮火硝烟 、调兵遣将、血肉横飞,也有前赴后继、势不可当、所向披靡;即使翻开发黄的唐诗宋词,也能看到遥远的古战场上,征战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

  公元2020庚子伊始,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也有一座战场,战场上发生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上战场的不是全副武装的军人,而是身着白衣的医护人员;这里没有明火执仗的敌人,却有比敌人更凶险百倍的病毒;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场,却有千百万白衣战士上阵搏杀。

  疫情肆虐,武汉告急!武汉疫情牵动着全国医护人员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1月22日,徐州市中心医院党委第一时间向全院党员和干部职工发出动员令,即刻全院有500多人提交请战申请,个个都是觉悟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医疗精英。

  1月26日,中心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赴武汉支援,随后的1月27日、2月9日、2月13日又相继派出三批队员,共28人赴鄂支援疫情防控,他们都是医院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康复科等科出类拔萃的业务尖子,中心医院把自己最优秀的医护人员送到了武汉抗疫第一线。他们分别战斗在武汉江夏区人民医院、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武汉市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以及武汉市第一医院。五十多个与病毒厮杀的日日夜夜,他们坚强,他们勇敢,他们慎始如终。白衣执甲,挺身而出,用无畏和大爱书写了中心医院医护人员的群英谱。

  我是前线的“男”丁格尔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战地医院的每个夜晚,都有一个身穿白衣的女护士手执风灯逐个巡视,伤病员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这就是当时地位低微的护士南丁格尔。战争结束后,南丁格尔回到英国,被人们推崇为民族英雄,“南丁格尔”也成为护士精神的代名词,她的名字成为崇高的象征。

  80后的王志栋,是徐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中心医院唯一的男护士长,任徐州市赴武汉应急医疗队副队长。1月26日,他与战友伏蜜蜜一起随徐州第一批应急医疗队赴武汉,奋战在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这个身高一米八、身材魁梧的大男人始终如一的信念是:我要做中国的“男”丁格尔——这个信念缘于2003年的那场“非典”。当年18岁的他深切感受到“不仅医生能救人,护士也能”。

  2004年高考后,王志栋填报了护理专业,一度让身边的人很不理解。但王志栋要做中国“男”丁格尔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

  王志栋的手机里有很多群,但他置顶的是“男丁格尔”群,这是中心医院男护士们组建的群。王志栋赴武汉后,这个“男丁格尔”群里,一时有好多留言,男护士组长赵学朋率先在上面留言:“王志栋护士长去武汉支援了,接下来可能有第二批、第三批前往武汉支援,我们作为医院独特的一支护理队伍,请大家随时做好准备,如果需要,我们义不容辞!”紧接着是不断刷新的报名留言。赵熙是王志栋曾带教过的学生,他在留言中说:“栋哥你先去,我随后去找你,希望第二批次去,可以遇到你,加油栋哥!”此刻,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让身在武汉的王志栋倍感亲切,那是一股暖流,给他增添无穷的力量。

  后来李玉峰和杜继元去了武汉方舱医院,赵熙、石祥彦去了徐州市传染病院。而更多的男护士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抗击疫情而奋战。

  作为“稀有”的男护士长,王志栋已经习惯了冲在最前面。他是省级重症专科护士,有多年重症监护室工作经验,技术过硬。在武汉江夏区医院工作期间,他因技术好、人温和细致,被患者们称为“大白”——一个动画片中胖嘟嘟的智能机器人,因呆萌的外表和善良的本质被称为“萌神”“守护暖男”;他身高一米八的魁梧身材,看上去似乎是一堵墙,病床前白色的一堵墙。但他胆大心细、外刚内柔,粗壮的手指与纤小的静脉注射针看似极不相称。然而就是这双手,熟练精准地完成了一次次注射。

  王志栋驰援的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了全院危重病人,床位始终处于饱和状态。一个班4个小时,看似不长的时间,但对护士来说,其实是一种巨大的体力消耗。工作前,要全副武装,把自己裹得密不透风:衣服湿透,贴在身上;护目镜上起雾,看不清楚;耳朵被口罩系带勒得生疼;氧气不足,操作一会儿就要停下来,深吸几口气。每逢这时王志栋会对自己说:“我是男人,我是党员,我要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我多做一点,战友们就能少做一点。患者的痛苦就能减轻些。”来到武汉,王志栋喜欢称伙伴们为“战友”,他已然把医院当成了“杀敌”的战场。

  “有你们在,心里就踏实了。”病人的一句话,让王志栋思索了很久。“我们就是挡在病人与恐惧之间的一堵墙。没有经历过战“疫”这样的大事,就不会体会到使命之重。”经他照顾的病人都说:“王志栋是一个善良的男人,一个坚毅的硬汉!”

  硬汉也有柔情。那天,他8岁的女儿打来了电话,女儿说:“爸爸,你原来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只是个子高大,现在我觉得你是个英雄。”

  听到女儿的话,这个硬汉、这个“大白”、这个身高一米八像一堵墙似的“男”丁格尔,终究没有挡住自己的眼泪。

  就在疫情防控战打响的时候,本来还在浙江邵逸夫医院进修的李玉峰,毅然选择暂停学习,返回工作岗位。在回来后第一时间就向院里递交了支援武汉的申请书,没有丝毫犹豫。有人劝他正在进修可以不用去前线。可他却表示,进修可以延期,但疫情不会等人,抗击疫情是人生中更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如果不来支援前线,我会后悔一辈子。”母亲知道后很担心想阻拦,可当过兵的父亲说:“孩子那么大了,这个时候护着干什么?人家能去咱也能去,国家有难在家躲着算什么!”这个老兵的话给李玉峰以极大的力量。

  同样作为男护士的李玉峰抵鄂后被分配到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作为一名呼吸治疗师,李玉峰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通过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在三个不同体位设计了呼吸动作及躯干、肢体动作,通过体位变化和四肢活动预防心肌的衰弱及血栓的形成,缓解因为卧床导致的血压调控问题及机体代谢相关障碍。李玉峰还当讲师,从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肺部管理、氧气治疗、血气分析、呼吸机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和培训。通过现场和微信进行教授,得到了很好的反响,患者收到了良好的康复效果。正因为有许许多多李玉峰这样的医护精英,方舱医院才成为一艘温暖又安全的“诺亚方舟”。

  李玉峰平日爱下棋,更爱读书。读书让他积淀了一定的文学修养。让同行们刮目相看的是,这个平时低调内敛的80后男护士,在武汉期间自编自拍剪辑推出了纪录片“徐州医疗队一天的方舱工作纪实”,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医护人员在方舱医院的工作。他还以“赋”的形式写出了战“疫”日志:“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纵使万毒攻身而心不悔,烛尽光穷而死不渝。举国上下,勠力同心,疫云飘散。戎马倥偬,峥嵘岁月;渺渺千帆,滔滔碧浪;山河无恙,人间值得……”

  与此同时,驰援武汉第一医院的王武盛医生,利用休息时间制作了短视频:《一路走来》。本想留作私人回忆,但却在网上广为流传。并被《徐州日报》《都市晨报》等多家报刊转载并评论。他用镜头珍藏了一幕幕珍贵而感人的瞬间,同时也让大众更进一步了解、支持抗疫前线。

  杜继元是个乐观开朗的小伙子,他被批准为第五批江苏援鄂医疗队员,负责医疗队及党支部重要活动、医疗救治及疫情防控等工作的汇总和上报,负责省队的信息宣传和与各省市媒体对接工作。他白天工作,晚上抽空练习穿脱防护服。需要进舱时决不含糊;进舱后跟班护理,与多名患者交流,及时了解舱内动态与情况,让患者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

  武汉的战场还在继续,徐州的战役已经打响。2月6日,中心医院田明副院长一行7人,参加援助徐州市传染病院一线防控工作。这里集聚了一大批优秀医护人员,他们用精湛的业务和奋战,取得了“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的不凡战绩。这其中有3人来自徐州市中心医院,被称为重症病房的“吉祥三宝”,他们是史载祥、石祥彦和赵熙。他们3人在工作中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制订一体化治疗方案;他们配合默契,护理到位,让重症患者得以转危为安。

  王志栋、李玉峰、杜继元、赵熙、石祥彦、金多等这些优秀的“男”丁格尔们,他们手里虽然没有一盏风灯,但他们用一颗火热的心灯,照亮了患者的路,温暖着患者的心。

  我们不仅是医护人员,更是战士

  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中,除了王志栋、李玉峰这些“男”丁格尔们,更多的还是天使般的女护士们,她们是武汉抗疫战场上的主力军。

  在我没见到魏翠本人的时候,看她的照片以为是个小伙子,那是标配的“武汉头”。等见到她,却是一个瘦瘦小小的女子,但透着一股干练劲。我问她:“‘武汉头’长了吗?”她笑着说:“长出来了。”

  魏翠,中心医院儿科护士长。别看她不足百斤弱不禁风,却“战绩卓著”,练就了过硬的急危重症抢救技能。2003年她在急诊科以一名年轻护士的身份参加了“非典”救治工作,负责一批批疑似患者的护理及确诊病例的转运工作。在工作中吃苦耐劳、雷厉风行,被誉为急诊室里的“铿锵玫瑰”,先后获得“徐州市十佳护士”、“徐州市五一巾帼标兵”以及“2020年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江苏省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记功奖励”等多项省级、市级荣誉及多项院级荣誉。

  2月14日,163人的徐州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魏翠被任命为医疗队总护士长、徐州市中心医院医疗队副队长。

  魏翠被分配到武汉市第一医院危重症病区工作,分管两个病区,共70张床位,带领120名护士。这是一支来自徐州市及各县(市)区专科不同、水平参差的医护人员,为了使护士们尽快投入工作,魏翠快速制订了各班的工作流程、护理操作规范、仪器操作流程及规范等。刚到武汉第一医院的那几天,她几乎没有睡觉的时间。每天她都要严格把控人员防护到位、患者护理到位、消毒隔离到位,坚持高危险、高技术操作自己上。在她身上,体现了中心医院医护人员的高素质、高水准。

  魏翠瘦小而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病区里的每一个角落,护士们说:“看着她瘦小的身板,每天熬到深夜,大家都很心疼,也很骄傲。”

  关注患者生活及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疏导及安慰,也是魏翠援鄂工作的一个重点。感染二十区的一位女患者,情绪低沉忧郁,不愿意和人交流。魏翠下班后单独留下,她坐在这位阿姨的床边,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双手并把她揽在了怀里,顿时这位阿姨恸哭了起来。原来她的爱人因新冠肺炎刚刚去世了,她感到无助而绝望。那一刻魏翠完全忘记自己可能会被感染的风险,她流着泪把这位阿姨紧紧地拥抱着,直至她停止了哭泣。后来魏翠给她留下了微信,每天利用下班时间与她聊天,安慰她、鼓励她、睡前给她道晚安,解决她生活上的困难及需求,就这样她俩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位阿姨出院的那一天,竟在护士站下跪表示感激,抱着魏翠久久不肯离去,那一刻全体医护人员泪流满面……

  我问魏翠援鄂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她说:最痛苦的、牺牲最大的、最坚强的还是武汉人民,他们为一国封一城,作出了巨大牺牲,还要承受亲人离去的痛苦。想起他们,我觉得苦点累点真不算什么……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一个瘦弱的小女子,一个普通的医护人员,心地却是这般博大,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诠释着中国医护的形象。

  3月2日下午,市委书记周铁根一行来到了魏翠的家,代表徐州市委、市政府向魏翠的家人表示感谢和敬意,称他们是这场战“疫”的幕后英雄。魏翠的公公婆婆都是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 89岁的爷爷、奶奶参加过抗美援朝、有60多年党龄。母亲曾参与抗击“非典”工作。生长在党员之家、已是预备党员的魏翠,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践行着革命精神的传承。

  强将手下无弱兵,与魏翠一起奋战在武汉第一医院病区的姐妹们,个个都是好样的!

  徐林林,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师,省危重症专科护士、ICU副主任护师、N4级(护理能级最高级)护士。刚到病区的时候,有队员对该院使用的诊疗管理系统不熟悉,徐林林立即担当辅导员的角色,帮助大家尽快熟悉系统;一同值班的伙伴发现有疑难问题,都乐意向她请教,她总能给出一个精准的回答,被大家称为“百事通”;有同事工作中身体不适,徐林林会立即安排同事休息,自己快速顶上去,像个“螺丝钉”哪里需要就钉在哪里。一些患者对于徐林林印象深刻,而这“深刻”大都来自于她的专业水准。大家夸她是个“技术很厉害的护士!” 在徐林林身上体现了一名重症专科护士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技术能量。

  徐林林说:“我以前在重症监护室工作,原来的工作强度就很大。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在重症监护室工作多年的护士,‘百事通’也好,‘螺丝钉’也好,只要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让患者尽快康复,那就是我最感欣慰的事。”

  中心医院康复主管护师吴莉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平安让给团队同事。插管——喷溅气流扰动的病毒密度最大、暴露感染的风险最高,吴莉说:“我来,我有经验!”垃圾及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又多、又累、又脏,吴莉说:“都回去,我一个人累,不要两个人。”

  常规护理、特护、指导康复、空气消毒、物表擦拭、地面喷洒消毒……对于身体上、生理上、心理上的困难,吴莉一一用自己的方式去克服去适应。面对同事和家人的担忧,吴莉逗趣地说:“我是金刚之身,五毒不侵!” 她所在科室给她点赞:“吴莉,我们为你骄傲!”

  生于1985年的杨雯说:“抗疫这件事,对我来说义不容辞!这也是我学医的初衷。2003年“非典”时,上一代医护人员用生命守护我们,而现在的我们已成为社会支柱,这身白衣不是所有人都能穿的,一旦穿了就要对得起它!”

  1992年出生的中心医院新城分院呼吸科护师周思莹,这个刚刚休完婚假返岗的“90后”姑娘, 2月9日随同江苏一行900多名医护,踏上了武汉这片土地,来到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也是在那天,她度过了28岁的生日。这个最美的逆行战士,最美的新娘,用自己的行动获得了“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党员先锋”称号。

  2月13日下午2时,市中心医院第四批驰援武汉医疗队出征在即,康复分院护士秦丹和父母一家三口在大巴前合影,两位老人手臂上“抗疫志愿者”的红袖章格外醒目。抗疫开始,秦丹就和父母——兼任云龙社区、彭祖园社区党委书记的两位老人战斗在各自的岗位上,几乎没有联系过。给女儿送行这天,一家人反倒聚齐了。女儿出征,两位老人还是从别人口中得知的。

  “我最亲爱的老妈,晚上好!今天打卡报平安哦!”秦丹答应妈妈每天写家书报平安,“经过前期紧锣密鼓地培训和考核,我们援鄂163团队全体成员已全部下至病区轮班。”浓浓的亲情被写入一封封家书之中,字里行间是牵挂与担忧,更涌动着深深的家国情怀。

  从事护理工作已经20年的主管护师满芳,她感到能去武汉支援很荣幸,她觉得这是组织对她工作能力的认可,也是她的职责所在。而她的女儿今年上初三,正处于中考的关键时期。满芳在日志中写道:“高强度的救治工作让人无暇顾及家庭和身心的疲累,强烈的使命感总在困难的时刻一次次从心底喷涌而出,我从未像现在这样笃定。在这里,不存在疲惫与抱怨,只有加油!”

  2003年“非典”的时候,杨雯正在读高中,正是因为“非典”,让她体会到了医护人员的伟大与奉献,高考时她毅然选择了护理专业。现在杨雯已经取得了省级专科护士的证书,此次去武汉前线,她觉得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能力上,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在接到驰援武汉的通知后,杨雯看出了父母的担心:“不要担心,您的女儿还是很棒的,相信我一定会好好保护自己平安回来的!”

  中心医院心内科护师史园园说得好:“我们不仅是医护人员,更是战士!疫情就是命令,病毒就是敌人,我们就是挡在这几百名病人和死神之间唯一的屏障,没有其他的选择,我们必须向前,向前,再向前!因为我们的身后就是几百个鲜活的生命,更是几百个幸福的家庭。舍我一身,护之周全,这是我们唯一的信念!”

  吴樱和梁璇,一个是80后,一个是90后。也是中心医院仅有的两个在中南医院的医护人员。1月27日晚上10点,吴樱作为徐州市重症护理应急医疗队队长,带领医疗队连夜乘坐绿皮火车驰援武汉。她是中心医院第一个国家级重症专科护士,也是第一个取得重症超声证书的护士。但她说自己“更是一名有着十几年党龄的党员,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挺身而出是我的责任,更是作为党员的使命”。

  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作为全国重症的标兵,其收治的患者更是重中之重。其中80%的病人依赖呼吸机氧疗,其他的患者也需要间断的高流量氧疗。ICU病房里,重症患者往往命悬一线,医护人员面临一次次的“生死较量”。从无创到气插,从机械通气到下调参数支持,到高流量氧疗、脱机拔管面罩吸氧、ECMO、CRRT等各种体外的脏器支持……护理重症患者,每一步都很艰辛,而且具有高风险。吴樱和梁璇除了给这些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做一些生活护理,比如:口护、擦身、翻身、喂饭、清理大小便等,还要做一些专科护理操作,如吸痰、痰标本留取、静脉穿刺、动静脉采血、以及协助医生床旁气管插管的各项高危操作。重症护士的责任和担当,瞬时击溃所有的恐惧和焦虑。每次给病人翻身时,吴樱都要反复搓着手,希望不要因为自己冰凉的手温而给病人带来不适。

  或许自己的名字里有一个“樱”字,秀丽文静的吴樱非常爱樱花,从没到过武汉的她也很想看看“武大”的樱花,可是她在武汉的50多天里,除了医院就是住宿点,没有走上街头一步,甚至连坐班车看看市景的机会都没有。问她遗憾吗?她笑着说:“以后会有机会的。”

  2012年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的梁璇,说武汉是她的第二故乡。作为父母掌上明珠的她,第一时间响应出征号召。她和吴樱在中南医院艰苦奋战40天,随后转战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继续战“疫”十多天。在援鄂的50多天里,梁璇说:“与收获的感动和成长相比,身体的疲惫不适不值得一提。我很庆幸和众多战友一起奋战在这坚强而又勇敢的城市。很庆幸在武汉贡献了我微薄的力量。我爱武汉,这座城市馈赠我的是更多的爱和眷顾。”

  在中心医院这个援鄂医护团队里,还有伏蜜蜜、齐艳丽、李亚丽、魏爱芝、吕小娟、陈红岩、李祥幸、杨明、詹莹莹和李逢等护师,还有路雯、王犇、王武盛、孙杰、李若然等医师……采访他们的时候,几乎是众口一词: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不是英雄,更不是天使,我们是战士,出征武汉只是承担了作为医务工作者这个职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许永“诗兴大发”,为坚守在抗疫战线上的姐妹们写了一首诗《多想对你说》:

  多想轻轻抚摸你的面颊,

  将那戴了一整天的面罩尽快摘下。

  抚平前额、鼻梁与双颊那深深的压痕,

  好让你重新容光焕发。

  多想送你一头假的秀发,

  不让父母、亲朋看到你光头的样子,

  戴上它飘逸的回家。

  多想送你一张折叠床,

  好让你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小憩片刻,

  争取一丝的闲暇。

  …………

  多想对你说,

  全国人民都记住了,你们是民族的骄傲,

  你们是祖国的脊梁,

  我们都为你而感到自豪。

  就在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归来之际,武汉大学、东湖之滨、珞珈山上的樱花已悄然绽放。武汉的樱花不因疫情而推迟,粉色的枝头上依然开出了春的诗行。山河依旧,武汉无恙。美丽的樱花为抗疫战士们送行,为这些身着白衣,心有锦缎的天使们绽放、灿烂!

  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

  二月里的一天,晚上8点,武汉市江夏区中百广场8楼会议室,一面鲜红的党旗下,十几名党员举起右手,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是市中心医院援鄂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为了不占用白天与病毒争分夺秒的时间,特地安排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那一刻,党员们脱掉厚重的防护服,摘掉层层防护罩,他们的脸上、鼻梁上还留着压痕,但面对鲜红的党旗,这些白天奋战在一线疲惫不堪的医护们此刻却神采奕奕,眼睛里闪烁着坚毅的光。

  在抗击疫情伊始、在援鄂的紧要关头、在护理病房里,收到最多的是党员的请战书,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是共产党员,请求上一线!”听到最多的是“我是党员,我先上!”

  在这次28人的援鄂医疗队中,有共产党员11名,火线递交入党申请11人;在援助市传染病院一线防控的7人中,有党员3人,火线递交入党申请书3人。

  李玉峰在向党支部报名的时候这样说:“我具备以下条件:1、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应该冲在第一线;2、我进修了呼吸治疗师而且有影像学专业证书,在救治方面更专业;3、作为男护,能吃苦耐劳;4、家属全力支持!请优先考虑我!”

  生长在“党员世家”现为一名预备党员的魏翠,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第一,我是护士长,我应该冲在最前线;第二,我出生在‘党员世家’,所以我更应该冲在最前线!”

  秦丹给母亲的家书:“我们163团队火线成立党支部,女儿非常荣幸地被推选为党支部第三小组组长以及后勤保障组成员,也深感责任重大。” 她主动带头捐款,带领第三党小组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

  王志栋在第一个报名后,怕不能入选第二天再次请战。他的理由很直接:“第一我是男人,体力上有优势,能承受高强度工作;第二我是党员,这是我的使命;第三我是护士长,任何工作都要做在前面”。到了武汉后,他主动联系支部书记卢博主任,将1000元专项捐款及1000元特殊党费交给院党委。

  吕小娟感到特别自豪的是:“作为一名党员,可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

  在抵达武汉的第二天,杨雯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想用自己的行动接受党的考验,争取做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白衣战士”。

  杜继元在向党组织递交的援鄂申请书上写道:“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我责无旁贷。大敌当前,决不后退!请组织批准我的申请!”

  心内二科副主任路雯说:“出发之前有记者问我为什么前往武汉?因为我是医生,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所以我选择前去支援。而在武汉抗疫期间的经历我发现热爱是勇敢和担当的理由。因为热爱这个国家,我们的人民愿意选择隔离在家;因为热爱党,所以每一位党员总是冲在第一线。疫情可怕吗?可怕,但是再大的恐惧都无法阻挡热爱!”

  过去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最响亮的声音是:“我是共产党员,我上!”今天在抗疫战场的一线,听到的依然还是那最响亮的声音:“我是共产党员,我来!”

  党旗上的镰刀斧头,是冒着敌人的炮火锤炼出来的;鲜红党旗上的每一根丝线,都注入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基因。

  在广袤的国土上,一批又一批的白衣战士,挺身而出,为国分忧,朝辞亲人,暮至方舱,“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他们匆匆远去的背影,曾让多少人泪目;他们脸上的压痕,曾让多少人心疼。平日里,这些医护人员很普通很平凡,甚至还会遭受社会上一些人的误解,但在国家危难之时,在武汉困城之际,他们却毫不犹豫冲了上去!从“30后”到“00后”的几代医务工作者,舍身取义赴抗疫一线,搏命护卫百姓安康,以人性的光辉照亮了疫情笼罩的荆楚大地。

  让我们记住这些医护者奋不顾身奔赴火线的白衣身影,记住他们为了家国命运勇披战袍,驰援武汉的英勇无畏。感谢这些为疫情作出牺牲使百姓得以安宁的英雄们,致敬所有抗疫一线不负苍生的白衣勇士!

  (撰文 钱丽娅)

  ■作者:钱丽娅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擅长散文、传记、纪实文学。

  已出版散文集《扇舞清风》《幽谷白兰》;

  文学传记《我是徐州人》《我在悦慧堂,等你》;

  报告文学《天山南北徐州人》(合著)、《守望的风景》(合著);

  参与“徐州文化世纪传承工程”——《艺海耋影》的写作。在多家报纸、杂志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曾获2012年《都市晨报》文学奖,2016年徐州市“文学之星”奖。

  徐报融媒记者 吕品 摄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health/hyzx/2020-05-13/44392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