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误吞异物、被沸水烫伤,瓜子或果冻等卡喉、被家具砸伤……最近一段时间,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多起婴幼儿意外伤害病例,活生生的惨剧让很多年轻的父母陷入悲痛之中。8月21日下午,记者专程来到徐州市儿童医院进行采访,把关注的目光聚向婴幼儿的意外伤害,以期引起更多“粗心”家长的注意,让更多的婴幼儿健康成长。
1岁9个月儿童误吞31颗磁力珠
徐州市儿童医院普外科主任曹慧 视频 吕品
8月4日,徐州市儿童医院接诊一名1岁9个月的男童彬彬(化名),据患儿家长口述,孩子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呕吐且无法进食,一直哭闹不止。患儿在当地医院检查拍X片查出腹腔内有异物,消化道已穿孔,因当地医院无法处理转院至徐州市儿童医院。
X片显示磁力珠在孩子体内连成一串 吕品摄影
磁力珠终于被取出 吕品摄影
“接诊时,患儿已出现精神萎靡,腹胀如鼓,必须立即实施手术。”曹慧主任说,“手术中发现,患儿体内居然有31颗磁力珠,这些磁力珠在患儿肠道内互相吸附,连成一串。因为这种磁力珠吸力特别大,将患儿小肠紧紧'夹'住,造成患儿三处肠坏死和肠穿孔。因为磁力珠的磁性很强,如果太用力分离磁力珠会导致肠壁破损更严重,所以整个手术只能小心翼翼进行……最终我们将患儿体内的31颗磁力珠全部取出,并截掉坏死小肠20cm左右,才算保住了孩子的性命。目前孩子已经度过危险期,康复状态良好。”
近30天接诊5例儿童误食磁力珠
图片来源网络
这种体积小磁力强的珠子,因可任意组合成各种形状深受儿童的喜爱;又因形状小巧,外表滑润,导致孩童容易发生误食。“进入7月份以来,我们医院已经接诊了5例儿童误食磁力珠的病例。”曹慧主任说,“因误吞磁力珠命悬一线的孩子。如家长发现不及时,这些珠子可能造成肠梗阻、肠穿孔,甚至可能导致血管壁坏死后大出血,严重时可能危机生命。”
“不仅是磁力珠容易引发误食,纽扣、硬币、弹珠等细小坚硬的物品,都可能会造成儿童误食。”曹慧主任提醒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尽量杜绝误食隐患。安全教育时,家长要耐心教孩子学会分辨哪些是食物,哪些是药品、毒物或其他不能吃的物品,让孩子形成安全防护意识。
砸伤、烫伤等儿童意外伤害高发
除了误食危害外,儿童身边还隐藏了许多安全隐患。烫伤、触电、砸伤、摔伤等等,往往一时的不慎就会对儿童造成危及生命的伤害。
家住新沂的浩浩(1岁8个月)在家看电视,看到高兴时跑到电视机跟前玩耍。一不小心把电视机扒倒,整个电视机砸在浩浩身上,当时浩浩身上外伤并不明显,也没有出血,可是到了晚上,浩浩哭闹不止,且出现了严重的呕吐,后半夜发烧到39.6℃。浩浩的父母带着浩浩来到徐州市儿童医院就诊。普外一科主任曹慧说,“由于十二指肠位置深,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体征不典型,往往伴有腹腔内多脏器复合伤,易被其它内脏伤症状掩盖,难以早期发现。”他们在住院后组织全科讨论,结合病史耐心细致体检,凭借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考虑十二指肠穿孔的可能性非常大。
曹主任带领团队立即为患儿做了急诊手术,手术中发现患儿十二指肠断裂,腹腔污染非常严重,十二指肠位置深,周围有大血管,手术难度非常大,经过3个小时的手术,对患儿进行了十二指肠修补,并对感染的腹腔进行清理,还经鼻留置了空肠营养管。
由于处理的及时,孩子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昨天患儿已经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空肠营养管也拔掉,可以进水和进食少量流质食物了。
1-5岁呈儿童意外伤害高发人群
儿童普外科主任曹慧在病房里接诊小病号 吕品摄影
据曹慧主任介绍,1-5岁是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最高的阶段,这跟该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有关。
首先是身体的不协调性。幼儿身体发展处于不成熟阶段,各部分的器官比较柔弱,运动水平比较低,动作协调性差。
其次是思想的片面性。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幼儿对自己行为将会产生的后果无法预见。
再有是心智的不成熟性。由于对世界缺乏认知,幼儿对很多事物都有极强的好奇心。但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什么该碰、什么不该碰,更不顾及这些东西是否会造成伤害,因此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家长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要做好密切看护。孩子表达能力欠佳,安全意识薄弱,家长一定要时刻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切不可专注玩手机、做饭或任由孩子独自玩耍。另外,家长要给幼儿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尽量确保家里每一处对于幼儿来说都是安全的。
(本文内容由徐州市儿童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