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徐报融媒记者 孟祥 通讯员 谈建荣 因病致贫返贫,是全面小康路上最大的“拦路虎”。近年来,徐州市通过控制费用、兜底保障、强化服务等措施,打好健康扶贫“组合拳”,为贫困群众筑牢返贫“保护墙”,全力助推精准扶贫,牢牢兜住民生底线。 三甲医院专家下沉 群众家门口看好大病 让三甲医院专家下沉到基层、开展对口帮扶,有计划、有步骤加强县级医院薄弱专科能力建设,培养专科骨干人才,填补当地技术空白,让老百姓不再小病拖成大病、在家门口看好大病,这是徐州市实施健康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7家医院与96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建成县域医共体13个,21个专科列入专项建设,县域内大病救治病种从2017年的20种提高至如今的30种。7家大医院启动互联网医院建设,向低收入人口提供9965人次互联网诊疗服务,125家乡镇卫生院建立远程医疗平台,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平台在健康扶贫中逐步发挥作用。 全国创立医疗事业集团 构建四级联动机制 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 医保向低收入人群倾斜 徐州市对全市低收入人口进行调查摸底,为全市65.5万低收入人口建档立卡。其中,19.4万五保、低保人口纳入民政医疗救助范围,免缴医保参保费用;46.1万一般低收入人口每人每年需缴的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参保费用,由各县(市)、铜山区、贾汪区政府全额代缴;提高低收入人口医疗保险补偿标准,封顶线比一般参合人口提高60%,合规费用补偿标准比一般参合人口提高10个百分点。 全市公立大医院为低收入人口住院治疗开通“绿色通道”,凡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患有大病需要住院治疗的,在县域内定点医院实行“先救治、后付费”,取消低收入人口住院预付金,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大病统筹保险、民政部门大病救助先予以结算,剩余医疗费用再由患者本人结算。 同时建立住院“一站式”结算平台,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纳入结算平台,自动识别低收入人口,免除住院预付金,低收入人口出院时只需支付自付医疗费用,大大减轻了低收入人口大病救治的垫资压力。 2019年11月,在徐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铜山区医疗卫生系统深度合作,组建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事业集团(铜山区医疗集团),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四级联动、百姓受益”的医联体发展模式。 集团与铜山区签订协议,形成市一院为集团总医院、铜山区人民医院为区级分院、大彭镇卫生院以及驿城、文沃、焦山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层分院的 “1+1+4”集团组织框架,在集团总院设立“一办八中心”,统一指导各项业务开展。深化医疗事业集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创新医保总额预付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落实,优质资源互通共享制度不断完善。 开展家庭医生签约管理 做细做实健康服务 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确保百姓小病及时看、不拖成大病的另一重要举措。照知情同意原则,今年徐州市组织596813名低收入人口签订年度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签约率为96.89%,并为每名签约人员建立动态管理的电子档案;各家庭医生团队按照家庭医生签约协议,面向低收入群众提供全程连续性健康综合服务及就医指导和协助费用结报等服务。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共组织462997名低收入人口进行年度免费健康体检,并根据体检结果开展健康指导和相关疾病早筛早诊早治,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因病掉队。 20种大病有专项 严格控制自付医疗费用 像肿瘤、肾透析、白血病等重大疾病,居民家庭即使有了医保报销,自费部分仍足以摧毁一个小康家庭。为此,徐州市卫健委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印发〈 徐州市农村低收入人口20种大病专项救治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政策规定,协同核实大病患者底数,建立救治台账,确定各县(市)区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为定点收治医疗机构,同时指定徐州市中心医院等作为对口转诊的上级定点医疗机构,并明确转诊程序。 各医疗机构通过细化诊疗方案、组织专家会诊、开通绿色通道、采取“一站式”结算等措施,保障医疗质量、加强费用管控,确保每一位大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2016年以来,徐州市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共查出大病患者74818人次,先后救治低收入大病患者71079人次,减免医疗费用共32068.24万元。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徐州市卫健委联合市医保局出台《关于做好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自付医疗费用控制工作的通知》落实医疗保障控费等措施,确保低收入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个人自付费用占政策范围内住院总费用比例控制在10%以内、政策范围外自费医疗费用占住院总费用比例控制在8%以内。 此外,徐州市先后对1093人次经各项保障政策补偿后仍无力承担个人自付费用的低收入人口,通过临时救助或社会力量慈善救助等渠道予以支持,总额1224.46万元,确保全面小康路上群众有“医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