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徐报融媒记者 王任飞 图/徐报融媒记者 车佳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进程加速,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由此产生的心理和身体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医学专家看来,传统的医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于是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向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心身关系也成为当下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医学的长期实践表明,失眠、焦虑、抑郁、“三高”、肿瘤、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诸多疾病,都与特定的心理冲突有关,但就临床来说,治疗上重视躯体、忽略心理干预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起着重要致病作用的躯体器官病变或功能障碍,这意味着,我们在治疗时必须溯源求本,坚持身心同治的原则。”徐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卜渊如是说。 据了解,徐州市中医院针灸脑病科着眼未来,成立了以卜渊为学术带头人的心身医学亚专科,旨在更加全方位地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近年来,通过不断挖掘中医经典,整合现代医学肌筋膜理论及精神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心身医学亚专科的治疗思路和手段日益丰富,其中,古卜调神医法和调神针法独具特色,受到患者广泛好评。 坚持心身同调 治病必须“求本达源” 刘女士(化名)患有偏头痛,病史长达10余年。这10多年间,她长期失眠、性格焦躁,多方求医却总被病症反复所困扰,日子过得很煎熬。最后,她找到了徐州市中医院针灸脑病科主任中医师卜渊,被诊断为心身相关障碍。 经过心理疏导和针灸治疗,患者很快摆脱失眠、头痛的困扰。追溯病因,十几年前的儿子离婚事件竟是刘女士多年偏头痛的元凶。为什么一个普通事件会带来如此严重的“身体”疾病?为什么“心理+针灸”治疗竟能如此奏效?这就是心身医学心身同治的魅力。 “心身医学是一个很新的理念,心和身都包含在这个医学领域里。它更多的是关注疾病的发生、发展、愈后中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卜渊介绍说,目前,对心身疾病的临床诊断主要基于三个重要指标:一是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和体征;二是发病原因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且随着病人情绪与人格特征的不同而有明显的病征差别;三是对该病用单纯的生物学治疗,效果不理想。 卜渊指出,心身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有数据统计,国内的发病率约为1/3,而国外则高达60%。一般来说,个体患有心身疾病的风险,往往跟本人的心理特征、社会特征有关。 “首先是人格上的差异。性格冲动急躁、攻击性强的人就很容易得冠心病;而性格内向、消极,且情绪不稳定的人则易患有支气管哮喘;得溃疡病的患者往往具有被动、顺从、过度关注自己的性格特征;性格固执、爱怨天尤人的人患偏头痛的风险较大;惯于自我克制的人则更容易得癌症。”卜渊称,个人经历与体验的差异是造成心身疾病个人差异的重要因素。 由于心身疾病具有高发、难治、易被忽视等特点,因此,规范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卜渊主任强调,心身疾病要坚持“心身同治原则”。 据介绍,中医的宝典《黄帝内经》提出了一个观念,就是一个人生病,无论是从健康还是疾病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整体观,心身疾病的发生也是用整体观来认识的。比如,中医认为,人的得病有两方面原因——“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百病生于气”等。由此,中医在治病方面就提出“治病必求于本”的要求。这就提示医者,躯体症状往往只是表象,不能只看疾病本身,应“司外揣内”,找到疾病产生的根源,从而做到标本兼治。 坚持针药并施 辨证施治为祛病前提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是由人体阴阳失衡、气机不畅所致。因此在治疗上,可用针灸来调气血、运气血,配合方剂纠偏性、平衡阴阳。在市中医院针灸脑病科,针对典型的心身疾病——失眠,卜渊团队主张采用针药并施的方法治疗。 很多人在治疗失眠方面,都有过许多尝试,包括药物、理疗、针灸等,但收效明显的患者比例不高。对此,卜渊认为,人体经络才是我们理想的安眠药物。 他指出:“中医认为,我们人类形成的睡眠节律,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天人相应的结果,人与天道自然相应的重要途径就是人体内的经络系统。当这个系统出现问题后,我们人体的睡眠节律就无法和自然相通,就无法日落而息,就会失眠。所以失眠时,要检查我们的经络系统,祛除了经络系统的问题,恢复了经络的正常功能,自然就会拥有一个好的睡眠。” 为解决失眠问题,卜渊团队以扳机理论为基础,创新开展了古卜调神针法。该针法不但强调经络辨证,更强调下针之前的循经揣穴。“如同狙击前的瞄准一般,下针前我们要准确查体,以求精准进针;一针下去,气至病所,然后快速起针,治疗很快结束,不会给患者带来传统留针和电针的疼痛感。”卜渊称,中医认为“血为神之舍,气血充盈则神魂自安,神魂安则百病去焉”,而古卜调神针法重在调神,同时结合筋膜理论,还能调节气血的阴阳平衡。 我们知道,当今社会存在失眠问题的人非常普遍,而引起失眠的原因也很复杂,按照求本达源的原则,治疗时一定要做到辨证论治。何为辨证施治?就是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情况,从经络理论中选择对睡眠起关键作用的穴位进行针灸保健。比方说,患者天天做噩梦,老梦见与人吵架,说明其肝胆旺盛,须对应肝胆经施穴治疗。 另外,卜渊团队在汲取现代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又向传统典籍取经,对失眠问题化繁就简总结出心肾不交、阳不入阴、胃不和则寐不安等类型。“我们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还配合针灸治疗,运用了温胆汤、祛瘀汤、半夏汤、秫米汤、小柴胡汤等经典方剂,收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中不乏有一次针灸或是一次汤药就见效的案例,为患者解除了痛苦。” 坚持共情疗法 患者信任促成突破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卜渊认为,在医疗临床过程中,想要普及推广心身医学,全面了解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状态,既要重视疾病,更要重视生病的人;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病情,更要与患者共情,关注社会压力对疾病的影响。 共情是现代心理学的一个专业术语,要求心理治疗师站在患者的角度,体会患者的所思所感,以求能与患者同频共振,感同身受。而卜渊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心身疾病的治疗环节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曾经有一位张女士(化名)总是心慌、心悸,内心焦躁且充满害怕情绪,经常产生不想回家的念头。后来,这种身心不适继续发展,张女士出现脱发、盗汗等症状,其中盗汗症状较为严重,有时夜要换两次内衣。因为多次就医也没查出明确病因,张女士无法进行长期有效的治疗,最后来到了徐州市中医院。 卜渊接诊后,为其制订了针灸辅以方药的治疗方案,可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却是反反复复,病情控制不太理想。一次,卜渊在脉诊时发现,张女士的脉象沉而弦数,有一种向上挣脱却又被牵绊之感;于是,他悉心开导,慢慢询问,终于让张女士道出了一个埋藏在心中长达20多年的心结。 原来,张女士的丈夫是其初恋对象,不过两人交往前,丈夫有过一任女朋友。年轻时,张女士并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儿女们相继成家立业,她的心理却开始有些失衡。一开始,她以为自己到了更年期,所以才会如此多疑纠结,可没想到这种心理失衡会越来越严重,各种身心不适也频频出现。 据了解,张女士此前看病时,很少有医生就其异常反应耐心询问,她也不好意思把心里的这点陈旧之事摆上台面;只是这次,卜渊问诊细致,又以良好医风赢得了她的信任,她才吐露心声。根据张女士提供的“新线索”,卜渊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治疗几次后,患者症状得到迅速改善。随着心结打开,治疗对症,张女士很快摆脱烦恼,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同样是针灸,运用在信任医生的患者身上和不信任医生的患者身上,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卜渊说,取得患者的信任是进行下一步治疗的关键,而共情疗法就好比一味药引,它所引出来的就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其次医其病。卜渊表示,他们团队将秉持“心身合一,以人为本”的整合医学理念,善用传统医学的智慧和现代文明成果,不断探索心身疾病诊治的新理论、新方法;同时,不断加强专业队伍培训,提升心身医学临床服务水平,为广大患者祛痛解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