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报融媒记者 王任飞 通讯员 焦海波 黄玉梅 武迪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公立医院在这一时期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作为三甲综合医院,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医院确立的“十四五”目标为:围绕“一个核心”,坚持“两个主线”,做好“三张答卷”,推进“四项改革”,实现“五个发展”。
继续推进医疗集团建设 让百姓享受到医改便利
进一步健全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市一院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正式成立以来,通过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了县级和乡镇级卫生机构的医疗水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服务。日前,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成功入选“2020-2021全国紧密型医共体典型案例”,成为江苏省入选单位。
“十四五”期间,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将坚持公益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继续推进公立医院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集团建设,逐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四级联动、百姓受益”的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医疗集团内部管理体系,深入推进“1+1+4”医联体建设徐州模式,建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医疗事业集团徐州模式。
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健全完善“上下一体、分工合理、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各分院要依托医疗集团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总院人才和技术优势,实现医疗资源要素共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行精准对口帮扶,加快融合步伐,扎实做好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信息互通的一体化建设;创建1-2个省级重点专科、4-5个市级重点专科,扩大特色专科优势,力求各分院综合服务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明显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基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集团整体化运作水平。
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用“高品质”让患者放心
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是维护全民健康、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任务,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也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十四五”期间,市第一人民医院将通过进一步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把医院建成公益目标明确、技术水平过硬、专科特色突出、科教实力雄厚、运行机制高效、群众满意公认的地域医疗中心,确保医院综合实力进入省内第一方阵。
注重突出专科优势和特色技术培育,到2025年力争达到国家级重点专科1-2个、省级重点专科新增4个以上,实现市级重点专科全覆盖,打造1-3个由若干同类学科或跨学科集合而成的学科集群,争取成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科研教学方面,做到规范管理、提升创新,力争5年内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校科研课题20-3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至少5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教学成果及发明(实用)专利10-15项;获得省级医学新技术引进奖8-10项、市级50-60项。
以引进和培养高端医学人才为着眼点,重点打造临床医学专家队伍和经营管理队伍。继续加强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专家团队、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王东进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邱海波教授和杨毅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于炎冰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吴世凯教授等专家团队的密切合作。实施“青苗工程”,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
积极打造多个诊疗“中心” 让区域更多患者受益
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行,大型综合医院主要任务已转向疑难、急危重症疾病的诊疗。为提升专科综合诊疗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造福区域更多患者,市第一人民医院将积极打造多个医学诊疗中心。
发挥医院眼科专业优势,打造淮海经济区眼科中心。依托邱海波重症医学团队的支持合作,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建立以市一院为中心的重症医学中心,打破地域壁垒,提高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
分阶段通过IUI、IVF的验收,争取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具备一代、二代试管婴儿技术,在淮海经济区较有影响力的生殖医学中心。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和角膜移植中心、腹膜透析中心、创伤中心、烧伤中心、肿瘤中心、消化内镜中心等。
建成5G+智慧急救医疗中心。通过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急救场景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救治管理平台,实现医卫人员、医疗信息、医疗设备、医疗资源互联互通,缩短急诊流程,提高救治成功率。
此外,医院还将全面开展临床试验项目研究,在现有常规开展Ⅱ-Ⅳ期药物临床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建设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开展Ⅰ期药物临床试验和药物一致性评价研究,申请备案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并开展相关工作,从而全面提升医院科技创新能力。
医院方面表示,将全面加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文化建设,有针对性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始终把不断提升百姓健康获得感作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