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图 徐州日报记者 吴云 8月17日上午,铜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于莎和徐华威又来到位于鼓楼区永业花园的独居老人付化季的家中,像往常一样为她测量了血压和血糖,叮嘱她按时服药,“您申请的家庭病床很快就要批准下来了,大姨您就放心吧!”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进一步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居家、社区医养结合,距离徐州人还有多远? 居家医养结合,有声有色 家庭医生、家庭床位,这些名词对徐州人来说已经不再遥远、陌生。如今,居家养老已成为多数老人追求的生活。 关于居家医养结合,《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提供居家医疗服务。例如,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失能(失智)、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居家医疗服务。 永业花园的独居老人付化季今年76岁,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换过两次胯骨。由于家住5楼,出门就医对她来说难如登天。早在十几年前徐州刚推出家庭医生服务时,她就成了首批受益者,现在又开始申请家庭病床,享受上门巡诊的服务。“儿女住得远,还得上班。社区家庭医生隔三差五就来给我检查,护士也上门来给我送药,我就不用老往医院跑了。这些医护人员比自己的孩子还亲。” 铜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科科长于莎说,他们家庭医生分成5个团队,每个团队都配备全科医生、中医、药师、护士等十几名人员,服务2个社区的重点人群,为他们提供建档、体检、健康教育等服务。 记者从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目前慢性病老年患者的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70%—80%。“有些老人起初对家庭医生不了解、不接受,我经常向他们宣传说这是政府买单的医疗服务,基本上都是免费的。现在居民越来越信任我们了。”于莎谈到这项工作时颇为自豪。 在泉山区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6位全科医生担任家庭医生,开展定期随访、体检、电话咨询,还为家庭病床慢性病患者提供针灸、拔罐等特色服务。目前30个家庭病床的名额已经供不应求,负责此项工作的副主任医师陈卫东称打算继续申请,争取增加到50个名额。 云龙区云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15分钟健康服务圈”,创建宣武家庭医生工作室,实现送医入基层;泉山区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互联网+签约服务”,实现各级医院之间共享居民健康信息,更好地促进居民养成良好的健康方式,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基于医联体和信息化的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渐普及,而且针对居民需求,不断丰富内容、拓展内涵,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徐州特色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 服务能力受限,面临挑战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不断挑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极限。 “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模不大,但实际上服务着老百姓从生到死的过程。”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陈卫东说,从妇女怀孕建卡、生产后的随访、新生儿体检、0岁至6岁的疫苗注射、儿童成人时期的头疼脑热、老年慢性病的护理直到临终关怀和开具死亡证明,都由他们承担,家庭医生和家庭病床,只是工作中的一小部分。 如何开展好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不仅是增加工作量的问题,还面临着一些现实困难。 “一是人才流失。我们一共有16位全科医生,个个身兼家庭医生,为辖区9个社区6万多人口服务。本科学历以上的年轻医生一个都留不住,他们都认为到大型医疗机构发展才有前景。”铜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院长感叹道,另一个让家庭医生为难的问题是,目前上门巡诊禁止提供输液服务,很多居民不能理解。几年前有过一例居家患者输液过敏的案例,使用的是无需皮试的药物,患者在医院抢救后,要求所有费用都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 此外,现在很多服务必须通过网上预约,这为部分老人划出了一道数字鸿沟。身为家庭医生,于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要手把手教老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进行预约服务。 而让陈卫东头疼的,则是老年人口流动的问题,“附近很多新小区居住的年轻人都是从周边县城迁来的,其父母跟过来帮忙带孩子,等孩子上幼儿园或小学,这些老人又回老家了。这样的频繁流动,给家庭医生服务也带来挑战。” 社区医养结合,正在形成 “真没想到,在社区医院就能住上养老院,还给看病。”67岁的邱瑞兰老家在铜山大庙,前几年跟随儿子住到市区城南,本想着帮忙带带孙子、做做家务,可因为高血压导致半身不遂,儿子也因为脑梗后遗症无法工作。为了不给孩子增加负担,她住进了徐州市书香老年服务中心,每月3000多元的养老金还能节余一些,用于补贴儿子一家生活开销。 这个在泉山区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上建设的养老中心,位于姚庄路,目前入住了60多位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办理长护险后,每月个人支付费用为1300元左右。 家住姚庄的李开荣老太太一家三口,丈夫因脑溢血留下后遗症,女儿因脑炎留下后遗症,两人生活都不能自理,全靠80多岁的李老太太一个人照顾。夫妻俩原本种了一辈子地,如今却没了收入来源,2020年夏天,书香老年服务中心义务将他们接过来,免收全部费用。 医养结合也是书香老年服务中心的特色之一。上周,患有脑梗后遗症的吴艳芬半夜被一口痰憋住,幸亏护工及时发现救了过来。像吸痰、吸氧之类的服务,这里都是免费的。最近,书香老年服务中心正在改造扩建,准备为更多的老人服务。 《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增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例如,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等机构利用现有资源,内部改扩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目前,这样的医养结合养老方式正在我市逐步实现。 在七里沟街道为老服务中心,新语社区朱立法等老人上午看书、听健康讲座,下午和伙伴们打牌,再去理疗室按摩,惬意地享受着社区养老生活。 七里沟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主任谢涛告诉记者,面对新语社区老年人口多、养老服务短缺的现象,去年街道升级打造了为老综合服务中心,引进专业服务机构江苏青鸟六零养老产业有限公司,为老人提供生活护理、医疗康复、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一体化服务。“我们也设置了几十个床位,能够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目前尚未开放。” 经验能否复制,仍存短板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建成养老中心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远未普及,我市多数社区都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但照料中心大都以组织老年人文娱活动为主,间或组织一些常规的体检,有的提供午餐,医养结合仍然难以普遍实现。 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卢书香说,2018年她投资300万元在社区开办医养结合的养老中心,是徐州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80后’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面临养老问题。由于很多老年人都伴有慢性病,医养结合的养老中心是刚需,它基本上解决了在养老机构不能就医、在医疗机构不能养老的现实问题,将医养结合延伸到社区,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安心养老,也更方便子女探望。”卢书香表示,之前徐州很多八九十岁的老人都不太能接受入住养老院,即使是离家很近的社区养老中心。“有的老人被子女都送到养老院大门口了,还嚷嚷着要待在家里,但住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护士、护工服务得非常周到,还有同龄人一起拉呱,收费又不高,便慢慢喜欢上了这里。” 为了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书香老年服务中心的经验能否复制? “辖区周围老小区多、老人多,我们也考虑过开办养老中心,但一直缺乏场地。”铜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院长表示。 场地受限,是市区很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临的难题。铜沛街道办事处为民服务中心主任邱国庆说:“市中心寸土寸金,很多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面积只有百十平方米,平时也只能搞搞活动。辖区内只有佳禾颐养中心同时提供日间照料和医养结合服务,但走的是高档路线。” 鼓楼西阁社区党委书记韩束敏则认为,场地是一方面因素,社区的专业能力也有限,必须引进专业化的第三方机构,才能提供成熟的医养结合服务。 江苏师范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建设研究中心主任董明伟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意见》立足于我国实际,将居家、社区医养结合工作放到了重要位置,符合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随着政策不断完善,我市医养结合取得积极进展,但在政策支持、服务能力、人才建设等方面仍有一些短板需要克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