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日报记者 李小委 孤独症是世界级的医疗难题,孤独症儿童患者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为了提升我市孤独症儿童康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与徐州市儿童医院正式签约,共建“孤独症儿童医教结合”合作项目。这一创新性的探索,突破了行业限制,搭建起医疗康复和早期教育的全链条,托起许多特殊儿童的成长梦想。 据2021年统计,我市残联项目在训0—6周岁孤独症儿童合计1700余人,远高于其他类别的残疾儿童。近年来,基于孤独症儿童出生率激增,亟需接受医疗和教育康复支持,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根据特殊教育转型发展要求,大力发展学前孤独症康复,组建了以特殊教育、医学康复、学前教育等专业的优质师资团队,坚持科研引领、精准康复、全程奠基的教育理念,全面开展孤独症康复教育。 目前,学校基于孤独症儿童的科学评估开设了个训、感统训练、多感官训练、手工、音乐治疗、生活技能、情景教学和户外融合等课程;建有独立的康复大楼,各种专业功能室和专业设备齐全。为了补充孤独症儿童的生活体验,还设置了户外生态种植区、萌宠生命体验区和充足的户外活动场所。 由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不仅仅是单独的医学问题或教育问题,孤独症发生发展的复杂性以及所涉功能的广泛性,多学科合作尤其是医疗与教育的结合是必然的趋势,其诊断、评估及早期干预需要医疗机构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各领域功能的科学训练,后期教育康复侧重教育机构完成孤独症儿童的补偿教育、潜能开发、融合教育和幼小衔接。单纯教育或医疗均不能解决孤独症的所有问题,医疗与教育的紧密合作会起到1+1>2的效果。 结合《江苏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徐州市儿童医院携手合作,共建“孤独症儿童医教结合”合作项目,就孤独症儿童精准评估和科学康复展开研讨和交流,开展基于个体需求的有效康复研究,为每一名孤独症儿童的能力提升提供适宜的支持服务。 在“孤独症儿童医教结合”合作项目上,双方一致同意将从互动教学、队伍建设、培训合作、家庭支持合作、科学研究、政治建设、社会融合和宣传等8个方面以合作促发展。建成孤独症儿童评估工具使用指南;形成本土化适切性安置标准和转衔方案;构建孤独症儿童教育课程、孤独症儿童家长培训课程;培养优秀师资队伍、规范孤独症教育康复;编制社区孤独症宣传手册;形成儿童、家庭、机构、亲友、社区和社会的孤独症儿童教育生态圈等,更好地为我市孤独症儿童提供服务。 新事物面临新挑战。徐州市卫健委医政处副处长王召友表示,这次“医教结合”合作,开创了教育与医疗在孤独症康复方面的新途径,是促进孤独症康复质量提升的勇敢尝试,将进一步提升我市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的精准性和科学性。目前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希望双方在合作中互学互助、携手共进,造福我市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徐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裴红光也表示,“医教结合”是一种简称,它包括了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多重干预、潜能开发等内容。国内外多年的实践证明,对特殊孩子仅仅施以单纯的教育,而没有医学和康复等方面的介入,其发展难以达到最佳效果。“医教结合”整合运用教育与医学的资源,可以大力地推动特殊教育的教育质量及康复水平的提高。此次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徐州市儿童医院签署“医教结合”合作项目协议并举办启动仪式,旨在进一步密切教育和医疗的深度合作,推动双方优势互补,技术互通,进一步提升我市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水平。 签约仪式结束后,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小组展示课,徐州市儿童医院专家开展康复知识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