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确认省级首批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榜上有名,苏北唯一 |
◎徐州日报记者 陆铭 通讯员 孔庆林 近日,江苏省卫计委组织开展了省级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评估。经过机构自评、市级推荐和省级评估后,确认了我省第一批省级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榜上有名,系苏北唯一上榜医疗单位。 实力雄厚 苏北唯一上榜 市妇幼保健院系苏北唯一上榜医疗单位是有实力的。 2010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予“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是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徐州市妇幼保健中心,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地级市妇幼保健院前30强。 在职职工927人,其中高级职称160人,中级职称292人,卫生部妇科内镜推广专家委员会委员2人,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培训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19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1人。徐州市优秀专家1人,徐州市拔尖人才4人,徐州医科大学副教授13人、兼职讲师12人、硕士生导师8人、博士硕士生79人,市医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3人。 该院承担着徐州市及苏、鲁、豫、皖周边地区的妇幼保健、医学遗传诊断和妇、产、儿科危急重症病人的转诊及辅助生殖技术工作,还承担着全市五区、五县(市)的妇幼保健业务检查、指导、培训及群体保健研究、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 全年门诊量突破100万人次,平均住院日6.9天,出院人数3万人次,分娩量近万人。 该院妇产科、宫颈疾病科、生殖医学中心、遗传医学中心是江苏省妇幼保健重点学科,新生儿医学中心、围产保健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产科为市临床重点专科,妇产科为徐州市医学优势学科建设单位,徐州市首批专科(病)诊疗中心、徐州市妇产科质量控制中心,遗传医学中心实验室为市医学重点实验室,产科护理为徐州市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健全机制 加强管理 省卫计委组织开展省级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评估并确认我省第一批省级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的目的何在? 据了解,随着全国两孩政策的全面开放、更高比例的高龄孕产妇和更多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等情况的出现、后剖宫产时代的来临,带来了更多、更复杂的产科问题。长期以来,市妇幼保健院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建立健全母婴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孕产妇危急重症临床救治体系建设,完善孕产妇危急重症筛查和监测,强化孕产妇危急重症服务管理,构建市妇幼保健院、县(市、区)临床救治中心和畅通的转诊救治网络势在必行。 “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市级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对医联体单位和县(市、区)级的妇幼保健机构定期进行危急重症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业务培训和救治技术指导,并在医院间建立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孕产妇危急重症筛查、转会诊和急救网络。切实增强了危急重症服务管理和临床救治的能力与水平,有效控制了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 市妇幼保健院院长黄大文表示,只有建立孕产妇危急重症服务管理和临床救治的分工协作机制,明确救治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前急救机构和血液供应等单位的职责分工,强化机构之间的协同联动以及机构内部多科室协作,才能实现高危因素的全程管理以及危急重症的快速运转和有效救治。 危急重症救治专家组星光灼灼 为切实增强危急重症服务管理和临床救治的能力与水平,有效控制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市妇幼保健院成立了孕产妇危急重症领导小组、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专家组、质量控制小组、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保障组。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专家组成员总数22人,星光灼灼。 吴庆荣,产科主任,主任医师。徐州围产医学会主任委员、徐州市医师协会理事、徐州市产科质量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擅长产科领域各种孕产妇疑难危重病例的处理和急危重症的抢救,临床经验丰富,曾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曹永军,麻醉科(MICU)主任,主任医师。熟练掌握抢救急危重症的专业技术,有丰富的孕产妇急危重症抢救经验,擅长临床各种手术的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疼痛治疗等。 赵伟,麻醉科(MICU)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一直从事麻醉学工作,有丰富的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治疗经验,能熟练运用麻醉学专业知识实施各专科的麻醉,擅长孕产妇急危重症的抢救,特殊病种麻醉和急救复苏技术。 奠定地位的同时肩负更重责任 被确认为我省首批省级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奠定了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地位,同时也给该院增加了更大的责任。 “我院孕产妇急危重症的抢救技术水平在淮海经济区处于领先地位,被确认为我省首批省级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后,我们将更加积极地发挥龙头引导、帮扶作用,不断促进、提高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水平。” 黄大文告诉记者,省级救治中心作为全省孕产妇危急重症服务管理和临床救治体系的龙头,承担全省孕产妇危急重症服务管理和临床救治,参与市、县两级救治中心的技术指导与会诊工作。原则上,省级救治中心按区域就近与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省级救治中心要以保证母婴安全为目标,以增强孕产妇疑难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在救治体系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构建集预防、筛查、救治、康复于一体的综合防治网络和绿色转诊通道,确保孕产妇疑难危急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临床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