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淮海经济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
||
|
||
|
||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祥 通讯员 姜伟 曹玉姣 党的十九大以来,乘着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春风,快速发展中的徐州市儿童医院以创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为使命,建设淮海经济区儿科诊疗高地,不断提升提高疑难危重疾病治疗和急救能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夯实淮海经济区1小时急救网络,为挽救生命打通绿色通道。 完善三级儿科急救体系 “织密”区域儿科急救网络 病因不明患儿、周边转诊急危重患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疑难重患儿……一进入医院,他们被送往住院救治的第一站就是急救中心。 据医院急诊医学科的主任祁伯祥介绍,作为急救能力建设的主力科室,市儿童医院急诊医学专业成立于1995年,现已发展成为淮海经济区规模较大、技术力量较强、设备先进的急救医疗体系,具备完善的危重患儿急救转运系统。2005年被评为徐州市临床重点专科,2013年被评为江苏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 作为江苏省最早开展儿科重症监护的科室之一,在这里,由急救分站、急诊室、ICU及恢复期病房构成的急救医疗体系,将院前急救、院内治疗及康复治疗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以重症监护病房为中心、120急救分站为纽带的淮海经济区内四省二十余市县数百家乡镇医院为主体的三级儿科急救网络,有效保证了危急重患儿院前院内治疗的一体化,极大提高了危急重患儿的救治成功率。 其中,120急救分站承担了淮海经济区300公里范围内的急危重症患儿的救治工作,年转运救治患儿3000余例;急诊科年就诊人数11万余人次,抢救成功率98%以上;急诊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为急危重患儿的进一步救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儿科疑难危重病例救治能力始终处于淮海经济区领先地位,纤维支气管镜技术、连续血液净化技术等多项对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脑水肿、颅内高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抢救实力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急诊医学科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多家国内知名的儿童急救中心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多次派医护人员参加专科的培训和进修,定期邀请专家来中心会诊和指导工作,为科室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市儿童医院党委委员、医务科科长杨秋丽介绍,未来,急诊医学科在现有的急救网络基础上,扩大急救转运的辐射范围,提高急救能力和技术水平,积极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内的急救中心进行深入的合作与交流,提供高质量的急救应急保障,进行远程的救治指导,由120进行转运,进一步提高儿童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在重点疾病和重点技术上下功夫,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作出贡献。 提升紧急医疗救援能力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为进一步提高疑难危重疾病治疗和急救能力,市儿童医院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为切入点,提高综合救治能力,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逐步完善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 全院急救医疗体系各部门密切配合、互助互补,120急救人员在急救现场及转运途中对患儿进行初步急救,将患儿安全转运到急诊室或ICU进一步抢救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入恢复期病房,以确保急危重患儿得到及时、高效的救治,实现了院前和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建立起急救生命的绿色通道。 急诊室是院前院内救治的枢纽,担负着急危重症患儿的抢救和转运工作,设有急诊抢救监护室,配备呼吸机、心电呼吸监护仪、早产儿培育箱、远红外抢救台等设备,急诊绿色通道24小时开放,保证危重患儿及时有效的治疗。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现设有20个功能齐全、设备精良的抢救单元,配备现代化的呼吸机、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脑功能监测仪、床边摄片机、血气分析仪、血液净化机、高频通气呼吸机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相对独立的隔离房间,满足各类急危重症患儿的抢救和治疗需求。 这里,还拥有床旁支气管镜和血液净化治疗的特色诊疗。在支气管镜治疗方面,在常规灌洗基础上进行深部异物取出术,对重症肺炎、肺不张、痰液阻塞及异物等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血液净化治疗方面,可在原有治疗模式如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及持续血液透析滤过等基础上开展双重血浆置换(DFPP)的治疗,治疗效果显著。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淮海经济区最大的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专业科室,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危急重症新生儿管理、救治和转诊工作秩序,强化新生儿危急重症质量与安全管理意识,NICU新生儿转运工作把院前急救延伸到产房,极大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2011年,急诊医学科建立儿科危重症的恢复期病房,将在PICU抢救成功的患儿在病情稳定后转至恢复期病房进行继续治疗,减少危重患儿医疗费用,保障后期康复治疗。 为保障急救医疗体系的规范化管理,医院制定的《急诊管理手册》覆盖33项急诊运行制度,通过完善急诊分诊制度、多学科会诊制度、应急响应机制等制度和工作流程。在急诊室大厅入口,设有预检分诊及抢救区域的指引标识、三色标识,家长可在标识的指引下快速到达急诊抢救室、急诊观察室,快速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急诊时遇多发伤、复合伤患儿时可立即启动急危重症的“绿色通道”。这里还开展对疑难杂症提供全方位、多学科综合诊疗,使患儿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多学科综合诊治服务。需要多部门协同实施抢救、配合时,首诊医师电话邀请专业值班人员协助抢救,向医务科汇报病情及诊治进展,由医务科及行政总值班负责抢救、协调和调度。 同时,市儿童医院还进一步明确急诊相关环节要求,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急诊科工作管理制度、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衔接工作、急救绿色通道制度,急诊服务关键质量指标与服务时限等,多层面、多角度、多科室联合参与急救,完善急救环节的管理,保障急救医疗有序、高效开展。 为提高急救人员的专科理论水平,规范专科疾病临床诊治流程,医院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均进行急救操作培训,提高常规技能的操作水平。在淮海经济区儿科医联体的基础上,市儿童医院积极开展疾病的急慢分治,引导患儿到基层就医,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完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绿色通道与住院转诊转科的服务流程及管理制度共20项,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流程2项,通过全程规范化管理,保证了区域儿科医联体的有序、持续、高效运行。 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为急救体系建设筑牢根基 学科发展和技术水平是医院可持续发展和急救体系建设的基石。长期以来,市儿童医院重视整体实力的提升,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医疗科研水平,积极开展医疗核心技术项目,特别是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及病种开展全覆盖,提高疑难危重症诊疗能力,力保处在江苏省先进行列,造福淮海经济区广大患儿。医院现有小儿外科内镜、儿科呼吸内镜、儿科消化内镜等限制类技术18项。 急诊室作为院前院内救治的枢纽,担负着急危重症抢救、转运工作,设有急诊抢救监护室,配有呼吸机、心电呼吸监护仪、早产儿培育箱,远红外抢救台等设备,急诊绿色通道7×24小时开放。 重症医学科拥有常频和高频呼吸机、床旁血液净化机、床边DR摄片机、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快速血气分析仪和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等先进的设备,常规收治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脓毒性休克等危急重症患儿。儿童血液净化技术被应用于治疗小儿脓毒性休克、急性肝肾功能衰竭、急性中毒等。人工肝、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诊治、床旁支气管镜技术、脓毒性休克的抢救、儿童高频机械通气技术、儿童血液净化技术在省内领先。 新生儿内科拥有一支24小时随时待命的院前急救和转运队伍,配有新生儿车载呼吸机、暖箱、监护仪等先进的设备,转运网络覆盖整个淮海经济区。科室常规收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早产及极低体重儿(包括超低体重儿)、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等技术病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规开展扁桃体、腺样体等温等离子消融术,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口咽囊肿摘除术、口咽、喉咽异物取出术、喉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食管异物取出术等,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开展低温等离子技术,处于淮海经济区领先水平。 骨科率先在淮海经济区开展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矫治术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矫治术。 泌尿外科开展儿童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为泌尿系疾病患儿带来了福音。 心胸外科开展胸腔镜技术、心导管术、心血管造影术,拓展心胸外科微创手术诊疗项目。 心内科开展小儿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技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封堵术等小儿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填补医院空白。 介入科开展的巨大血管瘤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术、肝母细胞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以及视网膜母细胞瘤经导管动脉化疗术,均率先应用于3月龄的婴儿,该诊疗水平在省内和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神经内、外科密切合作,成功完成首例儿童癫痫外科手术,及首例癫痫患儿迷走神经刺激术,为该院打造淮海经济区儿童癫痫外科治疗中心奠定坚实基础。不仅如此,其他科室也在技术攻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良好的医疗资源与设备,是医生与死神博弈的最好“武器”。近几年,市儿童医院增配人工心肺机系统、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高频振荡呼吸机、经颅磁刺激仪、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系统、超声骨动力系统、高档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彩色超声诊断系统、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移动式摄影X摄像机等高科技医疗设备,为诊疗的精准度提供可靠保障。 此外,医院还注重加强专科与学科建设,提高疾病早期诊断、干预及个体化诊疗的能力,提高地方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诊疗能力及辐射基层的能力,以“三大能力”为落脚点,合力提升疑难重症病诊疗能力与核心技术开展能力,尤其是通过介入、微创手术的进一步开展,不断引进尖端诊疗技术,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增强急救辐射能力 为区域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自2015年7月21日起,徐州市儿童医院被增补为市级儿科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医院根据国家、省、市卫健委关于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管理的指导意见,组织完善儿科类应急救援基地的组织体系。2016年11月21日被确认为省级儿科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医院参照省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结合省、市儿科应急救援基地需求和儿科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特点,制定本院应急物资储备目录,设立院级应急物资库及科级应急物资库。 现阶段,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队伍主要包括三部分: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小组、省市级基地儿科类紧急医学救援队、24小时生命救援队。各级各类队伍职责明确,队伍人员覆盖应急救援必须的专业或后勤人员并有替代人员或替代方式。各支队伍可24小时待命,以适应地区紧急医学救援任务。在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协同能力方面,市儿童医院也发挥了“一个中心、四大基地”平台作用,统筹区域内应急医疗资源,完善区域应急救治网络,做好突发事件医疗保障工作。 为加快推进医院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发挥医院作为省、市级儿科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的辐射作用,医院每年举办一次市级医疗救治应急演练或应急培训班。 为充分发挥急救培训中心的功能,提高医务人员急救水平,深化骨干培养,统筹淮海经济区区域内儿科医疗资源,更好地为区域内广大儿童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依托淮海地区儿科医师联合体协作组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医院通过举办儿童基本生命支持(BLS)和儿童高级生命支持(PALS)培训班等形式,对本院及淮海经济区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通过开展业务培训、接收进修学习、举办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督导检查、业务经验分享等专项活动,基层医疗机构急救救治能力持续提高。 医院为儿童疑难危急重症救治托底,攻坚儿童疑难危重症诊疗。医院依托在淮海经济区儿科优质资源的集结优势,将儿童疑难危重症救治纳入医院工作重点,积极引进尖端技术,进一步保障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能力,提升危急重症转运救治能力,减少区域内危急重症患儿远途求治的风险,使危急重症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为淮海经济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